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噶爾丹和康熙實力相比 噶爾丹有沒有戰勝康熙的機會

噶爾丹和康熙實力相比 噶爾丹有沒有戰勝康熙的機會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噶爾丹和康熙,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1690年,中國的版圖上僅剩下噶爾丹主導的準噶爾汗國和康熙統治的清王朝。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既然兩虎必有一戰,我們不妨對兩個集團進行一下比較,看是否能昭示出最終的結果。

噶爾丹和康熙實力相比 噶爾丹有沒有戰勝康熙的機會

一、軍事力量的對比

準噶爾

準噶爾是遊牧汗國,汗國基本盤總人口約60萬人左右,嫡系部隊約3-4萬人,加上僕從軍隊,最大動員能力不超過6萬人。

縱觀準噶爾汗國戰爭史,單次戰役投入的最大兵力也就3萬人,準軍走的是精兵路線,遊牧政權無法維持龐大的常備軍。根據當時經商的俄國商人所見,準噶爾嫡系部隊附甲率、火器配備率極高。西定中亞、北阻沙俄、東驅喀爾喀蒙古,一時間,這支軍隊打遍西域無對手

噶爾丹和康熙實力相比 噶爾丹有沒有戰勝康熙的機會 第2張

清朝

清朝康熙初期全國總人口已經過億,全國常備部隊不低於60萬人,換句話說,清朝的軍隊數量幾乎抵得上準噶爾的總人口。經過歷時八年三藩之戰的鍛鍊,堪稱強軍。

在清與準噶爾首次交鋒的烏爾會之戰中,3萬準軍輕鬆擊潰2萬清軍,而康熙仍能不慌不忙集結10萬大軍再戰。而準噶爾在烏蘭布通之戰中損失2萬精銳後便後再也緩不過勁來,噶爾丹相較康熙幾乎沒有任何容錯率,清朝農耕文明的戰爭潛力、戰爭“天花板”遠超準噶爾的遊牧文明。

綜合軍事實力對比清朝優勢巨大

噶爾丹和康熙實力相比 噶爾丹有沒有戰勝康熙的機會 第3張

二、內部形勢的對比

準噶爾

堡壘往往從內部被攻破,在與清朝正面交鋒前的緊要時刻,準噶爾內部卻發生了動盪,上任首領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逐漸長大,越發顯得不凡,這成了噶爾丹的一塊心病,噶爾丹決定除掉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果斷拉出一標人馬出走,還打敗了噶爾丹派去征討的部隊,割據自立。

不可思議的是,噶爾丹居然不再理會策妄阿拉布坦,率部東征,導致準噶爾徹底分裂,伊犁河谷地區盡被策妄阿拉布坦所佔,噶爾丹也失去了戰略迴旋空間,陷入只能取勝不能失敗的險路。

噶爾丹和康熙實力相比 噶爾丹有沒有戰勝康熙的機會 第4張

爲何不先安內再攘外?長期以來廣大學者都難以理解。個人認爲,噶爾丹應該是受到了準噶爾上層統治集團的集體施壓,一而再的謀害前任首領之子,上層集團表達出了較強烈的不滿,反對意見甚至大到連噶爾丹也不能忽視的地步,但噶爾丹已壓制不住自己的雄心壯志,沒有心思慢慢梳理內部問題,毅然率領嫡系部隊東進挑戰清朝。

噶爾丹和康熙實力相比 噶爾丹有沒有戰勝康熙的機會 第5張

清朝

此時,康熙的形勢就太好了,經過多年征戰,鰲拜、吳三桂、鄭經等反對勢力全被降服,清帝國整合完成,清統治集團內部沒有任何人可以對康熙產生威脅,政局穩定,康熙可以隨心所欲的支配自己的 “棋子”。

國內形勢對比清朝優勢巨大。

噶爾丹和康熙實力相比 噶爾丹有沒有戰勝康熙的機會 第6張

三、領袖個人能力的對比

噶爾丹

作爲準噶爾前任統治者僧格的弟弟,對於認可 “兄終弟及”的遊牧集團來說,具備了足夠的世俗影響力。噶爾丹出生便自帶達賴喇嘛認證的“活佛”光環,對當時信仰藏傳佛教的廣大蒙藏地區來說具有極大的宗教屬性加成。

噶爾丹自幼在西藏修習佛學,兄長僧格死後果敢率領千餘殘部向十倍之敵發起突擊,殲而滅之,僅用十幾年的時間就建立起一個地域堪比清朝的強大汗國,堪稱傳奇。

噶爾丹和康熙實力相比 噶爾丹有沒有戰勝康熙的機會 第7張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有具備了相當高度的格局和視野,敏銳認識到了火器的重要性,通過與沙俄間的貿易持續更新部隊的火槍、火炮。

戰鬥中噶爾丹經常身先士卒,不單自己如此,還有更誇張的,在與清軍的戰鬥中,爲鼓舞士氣,噶爾丹甚至帶着嫂子、妻子一起發起衝鋒,充分體現了準噶爾部先鋒模範的帶頭作用。

綜合來說噶爾丹是天生的統帥,擁有無畏的精神,天生的戰爭嗅覺,是一位當世梟雄。

噶爾丹和康熙實力相比 噶爾丹有沒有戰勝康熙的機會 第8張

康熙

少年天子康熙,集中華大一統各種屬性加成於一身,完全壓制各類“活佛”光環。

身爲天子,沒有享受到溫室的養護,少年時代即開始投身殘酷的鬥爭中,內除權臣、外平強藩,海戰、陸戰,內戰、外戰,幾何、數學一個不落,中國歷史上鮮有經歷如此豐富的帝王,是中華歷代最佳帝王的有力競爭者。康熙一生不是在平叛,就是在平叛的路上,堪稱平叛專業戶。

與噶爾丹不同,康熙雖多次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但絕不自己涉險衝鋒,但即使如此,在封建社會這種行爲也足以激勵將士士氣。

噶爾丹和康熙實力相比 噶爾丹有沒有戰勝康熙的機會 第9張

康熙深知“兵者,國之大事”的道理,具備傑出統治者的大局觀,尊重、重視自己的對手。

與噶爾丹開戰前一年,寧可放棄部分權益也要締結中俄《尼布楚條約》,避免兩線作戰的危險,確保沙俄保持中立,集中力量處理主要矛盾,戰略眼光盡顯。

烏蘭布通之戰獲勝後噶爾丹頹勢盡顯,康熙絲毫沒有鬆懈,馬不停蹄組織“多倫會盟”,通過請罪、衆議、赦免、賜宴、封賞、大閱、建寺、編旗等形式,平息喀爾喀內兩大部落間的積怨與紛爭,徹底降服喀爾喀,將外蒙古併入清朝版圖,政治、武力並用,勒緊了噶爾丹脖頸間最後一扣繩索。

噶爾丹和康熙實力相比 噶爾丹有沒有戰勝康熙的機會 第10張

由於噶爾丹沒有處理好與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的關係,導致本就處於弱勢的準部分裂,政治手腕尚有不足之處。

反觀康熙,明明手裏已是一把的好牌,還不滿足,就算吃虧也要促使沙俄中立,緊接着收編喀爾喀蒙古,一副不湊出“同花順”誓不罷休的架勢。好像一個富二代,明明財富、人脈都遠勝於我們,偏偏還比我們努力,這就很讓人絕望!

兩位統治者個人能力對比,康熙勝出噶爾丹一籌。

噶爾丹和康熙實力相比 噶爾丹有沒有戰勝康熙的機會 第11張

四、結論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清朝的體量遠勝準噶爾汗國,雙方戰爭潛力差距巨大,偏偏準噶爾又發生內亂,實力本就處於弱勢卻又一分爲二,手中可以打的牌實在太少。

噶爾丹唯一仰仗的就是自己的戰爭天賦,指望自己的對手是一位 “運輸大隊長”,但可惜不是,對面博弈的棋手是段位不在自己之下的康熙。

當所有不利的因素都指向噶爾丹,戰爭的結果自然昭然若揭,這位草原上最後的雄鷹,只能發出 “既生瑜何生亮”的長嘆,黯然退出歷史的舞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