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唐朝科舉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影視劇是傳播娛樂文化的主要途徑,在快節奏生活步調的驅使之下,除了文化學者與在校師生之外,已經很少有人會淨心閱讀書籍了。所以大多數人對古代歷史的瞭解,都是從古裝影視劇中道聽途說。

筆者之所以將影視劇中宣傳的“歷史”,稱之爲道聽途說的僞歷史,主要是因爲古裝劇講述的是虛構的歷史故事,並且負責任的編劇還會在片尾註明:“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所以如果大家在古裝劇中,看到古代人的生活其實也只是戲說。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一些標榜歷史正劇的古裝劇中,會經常看到科舉考試的橋段。某個貧苦的書生由於發奮圖強,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就進士及第。筆者要告訴大家這只是,一個欺騙觀衆的善意謊言,如果科舉考試如此輕而易舉,那麼相信古代文人都可以一舉中第。

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唐朝時期的文人,幾乎都會遭遇“屢試不第”的折磨與落榜的心酸。甚至有很多特別知名的大詩人,都因無法進士及第而抱憾終身。被譽爲“詩聖”的杜甫,以及李白的偶像孟浩然,都是被科舉制隔離在門外的落榜生。

相信很多讀者看到這個事實之後,都難以置信科舉考試會如此殘酷。筆者認爲如果用科舉考試與高考相對比,可以發現高考簡直就是小兒科。因爲古代統治階級在選拔人才的時候,簡直可以用苛刻、殘忍來形容。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2張

唐朝讀書人“學而優則仕”的夢想

唐朝是古代歷史中最值得後人敬仰,並真正做到政治、經濟、文化,達到繁榮局面的盛世王朝。筆者認爲如果用幾個關鍵詞,來描述唐朝的豐功偉績,想必一定是天下一統、萬邦來朝,政治開明、社會開放、唐詩王國。

唐朝建立之初,由於一切都處於開元更始、百廢待興的狀態中,所以爲了能夠儘快恢復國家元氣,唐朝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以及繼任之君唐太宗李世民,都曾不遺餘力的頒佈了一系列治國政策。這其中就有一項偉大的創舉,那就是沿用了隋朝設立的科舉制。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3張

一、科舉制形成歷史

1.科舉制的發展歷程

談起科舉制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相信一定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因爲科舉制在建立初期,不僅確實有效的達成了既定目標,而且也成爲了一種備受,廣大讀書人推崇的入仕渠道。這個續了1300多年的考試製度,在特定歷史時期也確實具有優越性。

有很多學者經過考證之後,都認爲科舉制創立於隋煬帝年間。具體一點說就是公元607年,隋煬帝下令開設“進士科”,並且以考試的形式錄取進士。但由於隋朝科舉制只是初具規模,唐朝建立之後在統治者的大力支持下,才最終得到完善或完備。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4張

2.科舉制背後的利益博弈

如果從這種角度去分析,不難發現,科舉制就是形成於隋朝大業三年,並且經過大約12年左右的發展,在唐朝時期才被髮揚光大。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科舉制出現之後,不僅打破了世襲官制的利益鏈條,同時也爲廣大貧苦讀書人,提供了一條爲國家服務的通道。

歸根結底,科舉制其實就是爲統治者服務的一種選官制度。隋朝時期之所以會首創科舉制,主要是因爲隋朝統一全國之後,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得到大力發展。同時也是爲了更好的加強中央集權,才用科舉制代替了九品中正制。

至此沿襲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成爲了古代社會統治者,以及讀書人的一種手段。統治者可以通過科舉制網羅英才,而處於社會各個階層的讀書人,也可以通過科舉制實現做官的夢想。這其實也應和了孔子對讀書人,所提出的指導意見與觀點。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5張

3.唐朝讀書人的夢想

唐朝雖然是千古難逢的盛世,而且詩歌文化也達到了登山造極的程度。如果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相信生活在唐朝的讀書人一定非常幸福。遊山玩水、吟詩作賦、飲酒看戲、聚會雅集等,都是唐朝時期讀書人的生活寫照。

但由於唐朝依然是封建政體,並且對儒家學派依然十分推崇,最重要的是,又延續了隋朝時期設立的科舉制,所以所有讀書人都將科舉考試,作爲人生髮展的第一要務。《論語·子張》曰:“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6張

子夏又名卜子是“孔門十哲之一”,作爲作爲春秋末期儒家學派傳承人,他不僅將孔子的教育觀、人生觀,以及重要的學術思想發揚光大。而且還以儒家思想爲核心,爲普天之下的讀書人提出了要求,這個要求的精髓就是“學而優則仕”。

如果讀書人在學習之餘,還有餘力或者閒暇的時間,那麼就應該入仕爲官,因爲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推行“仁義”。在這種教育思想的影響之下,歷朝歷代的讀書人,尤其是大唐盛世庇護下的文人,更是將“學而優則仕”發揮到了極致。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唐朝讀書人或者說文人,最終極的理想就是做官。而科舉制最值得稱頌的地方,其實就是無論身份貴賤,只要具有真才實學,就可以擁有考試的機會,但是能否金榜題名就要各安天命了。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7張

唐朝文人的科舉考試噩夢

相信很多人對科舉制度有一定了解,作爲封建王朝選拔官吏的制度。不僅可以通過科學考試網羅天下人才,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爲當時社會數以萬計的讀書人圈定了夢想。只要努力讀書並參加科舉考試,就可以通過科舉取士步入仕途。

在事實上科舉考試真的這麼容易嗎?說出答案一定會讓大家大失所望。因爲科舉制雖然要比察舉制更爲先進,簡而言之就是省去了推薦環節。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雖然家境貧寒的讀書人,也可以根據規定參加考試,但真正能中舉的寥寥無幾。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8張

一、科舉考試錄取難度

據史料記載在唐朝289年國祚中,真正通過科舉考試金榜題名的進士,其數量可以用少的驚人來形容。如果從唐高祖李淵算起,一直到“朱溫篡唐”時期,科舉制考試一共錄取了不足7000人。按照合計進士開科264次計算,平均下來僅錄取進士26名。

而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唐玄宗統治的盛唐時期,於天寶十二年開進士科,可以稱得上是唐朝錄取進士最多的一年,但是人數也只有56人而已。安史之亂爆發之後,由於唐朝開始步入了由盛轉衰時期,所以科舉取仕之風逐漸淡化。

唐代宗大曆十二年科舉考試之後,經過多方篩選僅錄取12名進士。大家可以試想或假設一下,當時唐朝社會的讀書人不計其數。而且參加科舉考試的人也多如牛毛,難道在衆多考生之中沒有更多進士人選嗎?錄取人數如此之少,可見想要通過科舉考試有多難。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9張

二、科舉考試之幾家歡喜幾家憂

1.“島瘦郊寒”孟郊的科舉經歷

曾與賈島齊名爲“島瘦郊寒”的孟郊,作爲安史之亂後期的著名詩人,就曾有過屢試不第的悲慘遭遇。孟郊曾參加過三次科舉考試,但由於在考試中發揮失常,最後都以名落孫山而敗下陣來。最後一次參加參考考試的時候,他已經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了。

公元797年有過兩次失敗經歷的孟郊,終於在第三次科舉考試中,以進士身份受到了統治者的欣賞。曾寫過兩次《落第》詩的孟郊,這一次終於揚眉吐氣、意氣風發,於是他寫下了一首名揚千古的佳作《登科後》。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10張

2.孟郊《登科後》的癲狂狀態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曾經不如意的經歷就不要反覆談起了,現在我終於考上了進士,思緒就像脫繮的野馬一樣奔騰雀躍。在這個春風得意的調峯時刻,騎着高頭大馬一天的工夫,就可以看遍整個長安城的鮮花。

筆者認爲,孟郊創作的這首《登科後》,所表達出來的精神狀態,就好像一個突然脹氣的皮球一般,歡蹦亂跳、志得意滿、瘋掉狂傲。如果大家仔細去體會一下這種感覺,此時的孟郊難道不像一個,突然患上了失心瘋的癲狂者嗎?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11張

曾經有多失望現在就有多高興,或許夢嬌想起了曾經無數個不眠之夜,他都在昏暗的燭光下苦讀,甚至還要遭受左鄰右舍的白眼。如今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彷彿一下子換了一個人,根本無法抑制自己的喜悅之情。

筆者認爲,通過孟郊的個人經歷,其實完全可以體現出唐朝時期科舉考試的難度。生活在唐朝時期的讀書人,往往都是滿懷希望參加科舉考試,但最終的結局這充滿了失望。科舉制雖然爲每個人都提供了入仕機會,但卻將朝堂大門牢牢緊鎖。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12張

3.科舉制落幕

“學而優則仕”讓唐朝文人爲之瘋癲,在他們的心目中讀書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在科舉考試中金榜題名。因爲考中進士之後一旦封官,不僅如鯉魚躍龍門一般,同時改變個人以及家族的命運,甚至還有機會在史卷中描上一筆。

公元607年科舉制問世,或許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讀書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它會在1300多年之後落下歷史的帷幕。公元1905年光緒皇帝下諭:“著即自丙午科(1906年)爲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

至此,對封建社會政治、經濟,乃至文化都影響深遠的科舉制,最終不得不爲封建制殉葬。筆者認爲科舉制問世之後,確實存在一定歷史階段,起到了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當他不再適合社會發展的時候,也就會被沒落歷史洪流之中。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13張

結 語

唐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無法超越的盛世王朝。無論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還是多姿多彩的唐詩都令人懷念。但是在唐朝衆多有趣的歷史中,最令當時文人嚮往的卻是科舉考試。因爲一旦金榜題名時,不僅會擁有顏如玉和黃金屋,而且還會有吃不完的千金粟。

但是科舉制就像銅牆鐵壁一般堅固,就算他可以接納所有唐朝文人,但卻並不是所有文人都能進士及第。筆者認爲在唐朝科舉考試,錄取制如此之低的前提下,不得不引起廣大後世人的深思。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其實還是爲了,維護唐朝皇室以及貴族的根本利益。

【參考文獻】

傅璇琮《唐代科舉制度下的文人生活》

翁俊雄《唐代科舉制度及其運作的演變》

王蕾《唐代科舉制度下的士人狎妓風氣》

喬治忠《論唐代科舉制策試的匡時濟俗功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