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說一說明朝時期的太醫制度 太醫有沒有機會能夠刺殺皇帝

說一說明朝時期的太醫制度 太醫有沒有機會能夠刺殺皇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明朝太醫制度,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序言:

太醫院署,建於明之永樂年間,在閒東軟天監之南西向門三對,門有照壁,硃色,立額黑漆“太醫院三字政門左右,環以羣房,爲門役住所左爲土地祠,北向,右爲聽差處,南向聽差處東北聞有井一、元二、門三、左右旁門二。——《太醫院志》

上文是《太醫院志》記載的有關明朝太醫院的內容。在明朝太醫院是皇帝的御用醫院。雖然不參與國政大事,但是太醫院的地位還是蠻高的,是一個正三品機構。如果御醫醫術高超,同樣會被加官進爵,享受榮華富貴。

作爲皇帝的私人診所,一旦皇帝有什麼頭疼腦熱就會讓御醫來診斷。看到這裏你不免會產生疑問,御醫會不會藉機謀害明朝的皇帝呢?我的答案是“不會的”。因爲從明太祖開始就建立了一套太醫院醫官選拔制度,明朝的御醫即沒有機會,也沒有動機,謀殺皇帝。下面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明朝的太醫院和醫官的選拔制度。

說一說明朝時期的太醫制度 太醫有沒有機會能夠刺殺皇帝

太醫院

一、明代太醫院

明朝的太醫院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在中國歷史上不止明朝一個朝代,設有太醫院。從夏商周時期就有類似於太醫院的機構存在,只不過它們時間比較久遠,難以考證罷了,下面這張圖是我整理的從隋朝到明朝,太醫院的發展演變順序:

說一說明朝時期的太醫制度 太醫有沒有機會能夠刺殺皇帝 第2張

注:資料來源於《歷代官職表》

早在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就已經在南京設置了類似於太醫院的機構。當時稱爲太醫監並不叫做太醫院,人員構成爲“提舉,從五品;同提舉,從六品;副提舉,從七品;醫學教授,正九品”——《明史》。

1、太醫院的職官

在人員構成方面,明代太醫院主要由三類官員構成分別爲正官,屬官和職官。正官是太醫院的主管官員,而屬官則是一些負責具體的文案和內部管理事務的官員。職官則是具體負責看病、抓藥、採購等事務的官員。

與其他朝代相比,明代太醫院的設置更加精簡、職責劃分非常明確,使得明朝的太醫院無論是看病抓藥,還是處理行政事務方面,都非常的高效。

根據《明史》的記載,太醫院有醫博士2人,助理博士3人,醫生280多人,學生120人。除此之外還有負責按摩御醫140多人,按摩生100多人。而且明朝還設置了很多醫學校,這些學校的博士和學生加起來總共有670多人。

太醫院,舊制,院使一員,院判二員,吏目十員,御醫十員,惠民藥局、生藥庫大使、副使各二員,連醫士共止一百一十員名,略及至崇補元年,官醫共計五百三十三員名。——《明史·百官志》

說一說明朝時期的太醫制度 太醫有沒有機會能夠刺殺皇帝 第3張

影視作品中的御醫

2、太醫院的職掌

往大了來說,明代太醫院主要有兩個大的職責。第一個職責就是負責宮廷內部的醫藥事務,比如給皇帝看個病、給皇后抓個藥。第二個職責就是管理全國的醫學行政事務,看醫院是全國醫學的行政總機關。各個地方的醫館、藥鋪、郎中在一定條件下都要受太醫院的管理。

它的具體職責如下:

①負責皇室醫療。

在宮廷內部太醫院主要負責皇帝、皇后、嬪妃、太子、皇子等皇族的醫療保健事務。除此之外,一些重要的皇親國戚,如果身體有有恙的話,也是由太醫院負責診治。舊止一員,後以醫士年深考升,不拘定員。在外於本院,及各差供事。——《明史》

②皇帝出巡期間,太醫院隨從侍奉。

在明清兩朝皇帝都有出巡的慣例,比如在清朝時,康熙帝和乾隆帝都有下江南的習慣。因爲,明清兩朝都以北平爲首都,皇帝下江南難免出現水土不服。爲此明清兩朝在皇帝出巡期間,一般都要求太醫院隨從侍奉。對於隨從人員的具體數量有過這樣的要求“太醫院堂上官二員,御醫二員,生藥庫官一員,醫士摘選三分之二,吏三人”——《明史》

③、向全國各地派遣醫官

因爲太醫院同時也是全國最高的醫藥行政機構,全國各個省份的醫藥事務都是由它負責的。在明朝時太醫院派遣醫官最多的地方是各地的府、縣以及邊關,藩王的官邸。太醫院派到地方的醫官,在明年年底還要接受考覈,考覈合格的會進行表彰和升遷,考覈不合格的就會被罷免。在史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歲終會察其功過,而殿最之,以憑黜陟”——《明史》

④負責醫藥物品的採購。

太醫院作爲皇宮內治病救人的機構,肯定需要一些藥材。購買藥材就是太醫院的一個重要職責。下圖是根據相關資料整理的,太醫院採購的藥材清單:

說一說明朝時期的太醫制度 太醫有沒有機會能夠刺殺皇帝 第4張

注:數據來源於《明史》

說一說明朝時期的太醫制度 太醫有沒有機會能夠刺殺皇帝 第5張

太醫院印

二、太醫院的選任制度

太醫院的選拔制度是非常嚴格的,畢竟太醫院是給皇帝看病的機構。在關鍵時刻關係到皇帝的生命安全。所以明朝在太醫院招生和選任方面要求極爲苛刻,一旦被太醫院選中,福利待遇是非常高的。太醫院醫生的待遇甚至可以超過一個四五品官員的待遇。一般的士人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進入太醫院成爲御醫:

途徑一:世襲醫官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的孩子會打洞。有很多太醫院的御醫,都把自己的醫學知識傳授給他的兒子。在這種言傳身教之下,醫學知識得到世代延續。在明朝有很多連續三代,四代甚至超過五代,連續在太醫院擔任御醫的例子。史書記載:方伎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明史》

之所以很多人能夠世代在太醫院任職,是因爲明朝對工匠、醫藥等行業進行嚴格的限制。一般人來說,從醫或者是木匠,這些工作一般是不允許隨意更換的。也就是說家裏如果有父輩從醫,那麼它的子孫後代都要幹醫生這個行業。具體規定如下:

凡從事天文地理、醫藥、卜筮、音樂等藝術領域之人,“禮部要務知,以憑取用。——《明史》

說一說明朝時期的太醫制度 太醫有沒有機會能夠刺殺皇帝 第6張

御醫診脈

途徑二:徵召和舉薦

在我國古代一些浪跡江湖的郎中,如果名望很高的話,就可以通過皇帝的徵召,進入中央成爲御醫。還有一些在各地德高望重的醫學世家,也可以通過地方封疆大吏的舉薦進入中央的太醫院。在我國古代,徵召和舉薦有着本質上的不同:

徵召:徵召是指皇帝通過他的權威,直接從民間選拔能人讓其擔任官職。一般來說,皇帝從民間徵召的大多數是一些“神醫”。比如皇室成員如果身得重病,皇宮中的御醫難以醫治的話,皇帝就會從民間徵召一些神醫進入太醫院。

舉薦:舉薦是指地方官員,把地方一些德高望重的醫生舉薦到中央,如果能夠通過考覈就可以直接進入太醫院擔任御醫。從本質上來說,徵召是一種從上往下的選拔方式。而舉薦是一種從下往上的推舉方式。

途徑三:捐納買官

這種選拔方式一般是比較少見的,在一些盛世時期,比如洪武之治,永樂之治和仁宣盛世,基本上不會出現捐納買官的現象。但是在一些比較不景氣的年代,比如爆發蝗災,澇災和農民起義時,明朝政府的財政就會比較困難。爲了籌集資金賑災、鎮壓農民起義就會賣官鬻爵。比如在嘉靖31年,明朝政府竟然明碼標價買賣官職:冠帶醫士納銀五十兩、馬以二匹、外貼銀四兩,授本院吏目。——《明史》

“陰陽、醫生、僧道、吏典照例納粟,免考入選。各以多寡爲差,俱用爲賑饑之備仕宦子孫、良家子弟納銀六十兩者起,送入選免考。”——《明史》

說一說明朝時期的太醫制度 太醫有沒有機會能夠刺殺皇帝 第7張

太醫院

三、太醫院主治科目劃分和醫官分佈

太醫院的主治科目是非常多的,基本上現在醫院的很多分科,比如口腔科、眼科、鍼灸科,都可以在太醫院找得到類似的主治科目。太醫院主治科目的劃分還是非常完善的。從一般的頭疼腦熱到大型的外科手術,太醫院都能覆蓋的到。

太醫院主要科目如下圖所示:

說一說明朝時期的太醫制度 太醫有沒有機會能夠刺殺皇帝 第8張

注:數據來源於《明史》

太醫院每天日夜都有人值班,而且他們值班的地點分佈在京城內外。特別是在皇宮內,太醫院值班的地點非常多。設置這麼多值班人員和值班場所,就是爲了防止發生緊急情況造成人員傷亡。特別是皇帝,在皇宮內活動時有可能隨時出現身體不適,太醫院設置的這些值班場所,可以就近對皇帝進行救治。

太醫院具體的值班地點如下圖所示:

說一說明朝時期的太醫制度 太醫有沒有機會能夠刺殺皇帝 第9張

注:數據來源於《明會要》

說一說明朝時期的太醫制度 太醫有沒有機會能夠刺殺皇帝 第10張

御醫

四、明朝防止御醫毒害皇帝的措施

在古代,御醫和皇帝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如果再不發生戰爭或者宮廷政變的情況下,最有可能要了皇帝命的就是御醫。因爲皇帝一旦生病首先就會想到的是御醫,在御醫診斷以後還要按照御醫的方子去抓藥。在這個環節當中,御醫是最有機會來毒害皇帝的。爲了阻止御醫毒害皇帝,明朝採取了很多的措施:

1、院使、御醫、內臣三方共診

爲了防止某個御醫和皇帝有過節,趁機毒害皇帝。明朝規定:如果要想給皇帝治病,必須由多方組成一套班子來共同負責。一般來說這一套班子裏有三個人構成,分別是太醫院的院使、太醫院的御醫和皇帝身邊的內臣太監。而且這三個人之間相互監督,無論缺少哪一個人,整個流程都無法實現。他們的具體職責如下:

御醫負責診斷。在太醫院有負責治療不同疾病的御醫。如果皇帝生了病,就是由這些御醫負責具體診斷。一般來說,皇帝的病一般會由數名御醫共同診治。

院使負責監督。院使作爲太醫院的行政長官,主要負責監督的職責。在御醫給皇帝治病的過程中,院使要進行監督,一旦發現什麼不對勁兒,就會要求御醫中斷診治的過程。

內臣太監。皇帝身邊的太監則負責嘗試藥物。太監的責任就是爲了防止院使和御醫合謀毒害皇帝。如果太監再嘗試了藥物以後沒有任何中毒的反應。皇帝就會服用這些藥物。

說一說明朝時期的太醫制度 太醫有沒有機會能夠刺殺皇帝 第11張

史書中的御醫

2、藥房的監督

一般情況下,御醫給皇帝開方子去抓藥的時候,藥房的醫師需要對藥方先進行審覈,如果發現什麼可疑的情況就會退回。比如藥方裏如果出現砒霜,這樣的劇毒物質,藥房就會先問明情況,然後纔給予藥物。藥房這一監督在整個給皇帝治病的流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明史記載:其不繫世業精通醫術者,聽其應試,試高得入籍。而汰其世業不通者,無令冗食”——《明史》

3、皇帝恩威並施,發消御醫犯罪動機

爲了打消御醫犯罪的動機,明朝的皇帝給予御醫非常高的待遇。首先來說他們的俸祿非常高,這麼做就是爲了讓御醫不會因爲缺錢而鋌而走險,一般來說他們的待遇可以趕得上一個在京的四五品官員。除此之外,明朝還每年都會給御醫一些津貼。這些津貼養活御醫一家的生活是沒有問題的。

另一方面,如果皇帝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御醫有犯罪的行爲。那麼皇帝對這名予以肯定是不會手軟的,即使不會大卸八塊兒,估計也得凌遲處死。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爲了警示其他御醫,要以此爲戒,不要鋌而走險。

說一說明朝時期的太醫制度 太醫有沒有機會能夠刺殺皇帝 第12張

朱棣

結束語: 在完善的機制和恩威並施之下,御醫想要謀害皇帝是非常困難的。

明朝的太醫院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基本上是做到了滴水不漏。在明朝276年的歷史當中,只有一位皇帝好像是被御醫給毒死了,他就是明光宗。在萬曆皇帝去世以後,明光宗即位,他當了數十年的皇太子,結果即位以後不到一個月,就因爲吃了紅丸中毒駕崩了。至於這個紅丸是不是御醫呈上來的,現在還不好考證。

除了明光宗這個倒黴皇帝以外,明朝其他的皇帝都沒有因爲御醫而喪命。這說明明朝在這方面的防範措施還是比較到位的。首先御醫的福利待遇非常高,他不缺錢花。其次各方面的機制做到了滴水不漏。即使御醫想要毒害皇帝,他也很難找到時機。所以說御醫不會挺而獨走險做這種掉腦袋的事情。

本文參考資料如下:

《明史》

《明會要》

《明太祖實錄》

《太醫院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