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朱元璋爲什麼能在元末亂世中脫衣而出最終贏得天下?

朱元璋爲什麼能在元末亂世中脫衣而出最終贏得天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朱元璋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元朝末年也是一個亂世,農民階級不滿元朝的統治,繁重的賦稅、蒙古貴族搶佔土地,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這種情勢下,自然會有人被逼得起義,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起義者甚多,比朱元璋勢頭大的也一定不在少數,爲何最終贏了天下的是當時快要被餓死的朱元璋呢?

在中國歷史裏,一個一無所有、父母雙亡的年輕人要吃過怎樣的苦、走過怎樣的路、經歷怎樣的磨難、付出怎樣的代價才能最終創建一個帝國,爲萬世開太平,這樣的人幾千年來有且僅有一個,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國瑞, 原名重八, 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出生於1328年(天曆元年)在家裏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朱元璋生長在濠州鍾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其父爲朱世珍,小名朱五四,母爲陳氏。

元末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羣雄紛起。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裏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 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爲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朱元璋爲什麼能在元末亂世中脫衣而出最終贏得天下?

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剃度爲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裏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還受到老和尚斥責。不久,當地鬧饑荒,寺裏得不到施捨,住持只好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年僅17歲的朱元璋才也只好離開寺院託鉢流浪。

朱元璋邊走邊乞討,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於1348年又回到了皇覺寺。在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外雲遊的三年,也正是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涌的時期。社會上廣泛流傳着“明王出世,普度衆生”的說法,北方的白蓮教也在進行同樣的宣傳。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觸到這樣的宣傳。民族矛盾以及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災頻繁,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鋌而走險。

朱元璋爲什麼能在元末亂世中脫衣而出最終贏得天下? 第2張

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揭竿而起,士兵們頭裹紅巾,號稱“紅巾軍”,並推韓山童爲明王。 接着,徐壽輝起於蘄州 ,李二、彭大、趙均用起于徐州。幾個月之間,各地紛紛響應。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遠 土豪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起兵,數萬百姓起而響應。 郭子興聚衆燒香,成爲當地白蓮會的首領。二月二十七日,起義軍攻下濠州後,郭子興自稱元帥。隨後,郭子興據濠州而堅守,號令彰明。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於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

朱元璋入伍後,因爲他作戰勇敢,而且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於是郭子興就把朱元璋調到帥府當差,任命爲親兵九夫長。朱元璋精明能幹,處事得當,打仗時身先士卒,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興元帥,得了賞賜,又說功勞是大家的,就把賞賜分給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隊中的好名聲傳播開來。郭子興也把他視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總是和朱元璋商量 。當時郭子興有一養女,名馬秀英(即後來大腳馬皇后),是其至交馬公的女兒。馬公死後,他最小的女兒便由郭子興收養。

朱元璋爲什麼能在元末亂世中脫衣而出最終贏得天下? 第3張

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個人才,對自己的事業將會有很大的幫助。於是便把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從此軍中改稱他爲朱公子。有了身份,便不能再用從前的小名重八了,於是就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國瑞(朱,爲“誅”,元,指大元朝,璋,一種尖銳玉器)。郭子興病亡後,朱元璋接收了郭子興的“家底”,他善待謀士,籠絡大將,深得民心。

時值天下漸漸幾分:西面有陳友諒,東面有張士誠,北面有小明王與元軍作戰,朱元璋於是向江南挺進,逐漸擁有江淮、湖廣、閩浙等大片土地,他開始招納賢士以謀求大業。此時,各路義軍風起雲涌,紛紛稱王稱霸,朱元璋攻於心計,不露聲色,虛心接受學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建議,對北方小明王俯首稱臣,潛心擴大自己的地盤和隊伍,等待時機,決不張揚跋扈。終於在謀士劉伯溫的計謀下,打敗了陳友諒和張士誠軍隊。

1367年,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爲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爲什麼能在元末亂世中脫衣而出最終贏得天下? 第4張

元末天下大亂,羣雄紛起,然而其中終成正果者,爲何卻是幾至餓死而剃度出家的朱元璋?

朱元璋帝業成功其一,得國之正。民國學者曾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匹夫本無篡逆之心,只是順天下大勢而爲。朱元璋奮起最低層,而終於徹底恢復中華,且其是歷史上第一次由南而北漸次統一中國,可見其中艱難。

其二,能謀大局。古今農民領袖,從地壟田間殺出來,得一兩座城池,便立刻南面稱孤,福廕子孫。然而,朱元璋非但自制於始萌,其所拉起的兵將亦能同其一氣,可見朱元璋的統御能力與得人心之狀。此種氣概,確實唯漢高祖劉邦可與之相提並論。

其三,戰略獨運。朱元璋初起於羣雄,夾於張士誠、陳友諒兩大勢力之間,至爲困難。其在根據地集慶(後改應天,即今南京)並不像漢高祖、光武那樣以關中、冀州爲雄厚資本,爭奪天下,進退自如。其以兩線作戰之困難局面,步步爲營,穩紮穩打,最終恢復華夏江山,可說得益於其戰略運用的成功。

其四,得人才衆。朱元璋起事後,內有李善長、湯和、李文忠、徐達、常遇春等淮上人士,外得劉基、宋濂等謀士名相之輔,且能夠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唯纔是舉,因材施用,用人之長,終以一郡之人才平定九州,堪稱不世之功。

朱元璋爲什麼能在元末亂世中脫衣而出最終贏得天下? 第5張

明朝於中華歷史,猶如一個血氣方剛、勇武有力的青年,其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功勞,在於其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大無畏精神,將中華民族從元朝後期的暴虐統治中解救出來,並進而恢復漢民族在中華大地上的主體統治地位。

在朱元璋和朱棣兩代英主帶領下,明代疆域囊括漢地,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北達戈壁沙漠,西北至新疆哈密,西南臨孟加拉灣,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極盛時期國土面積約達一千萬平方公里。後世評價,終明之世,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連繼明而起的清王朝,亦客觀評價明朝“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