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是有歷史原型的 四人分別是誰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是有歷史原型的 四人分別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西遊記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遊記》一直都被當做一個神話故事來看,對它的定義也的確是神魔小說,但那是並不代表裏面的人物都是虛構出來的,比如師徒四人,唐僧的原型的確就是玄奘,但是另外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個人,其實也是真的有歷史原型的,並不是憑空捏造,雖然他們都不是人類,但是他們在歷史上的原型又分別是誰呢?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是有歷史原型的 四人分別是誰

衆所周知《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說主要寫的是以唐僧爲首的師徒四人組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的故事,《西遊記》是中國第一部神魔小說,裏面有各路神仙妖魔鬼怪爭相鬥法,這些肯定是虛構的啦。但你知道嗎,其實這個“取經小分隊”歷史上的確是有原型的。

01唐僧vs玄奘

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這應該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事情,雖然唐長老取經路不受待見,自己做事總是婆婆媽媽,但好歹也是取經核心啊,同樣他的原型玄奘大師也是取經的核心。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 ,法名“玄奘”,被尊稱爲“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爲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奘爲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裏,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35卷。

玄奘的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

取經這個故事的就是以玄奘大師這次西行的事蹟爲原型。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是有歷史原型的 四人分別是誰 第2張

02孫悟空vs車奉朝

孫悟空的原型有好幾種說法,一說是跟過玄奘幾天的石磐陀,還有一說是佛教的護法神猴。而名字最爲相像的就是這位悟空大師了。

悟空(731—812),俗名車奉朝,唐朝名僧。京兆郡雲陽縣(今陝西省涇陽縣雲陽鎮一帶)人。是後魏拓跋氏關係疏遠的後裔。

車奉朝最重要的事蹟就是迎回佛牙舍利。車奉朝早年從軍,爲小吏,自小天資聰敏,喜愛儒學,爲人孝悌名聞鄉里。唐玄宗天寶九年(750),罽賓遣特使赴長安,表示意願歸附。

次年(751),唐玄宗派中使內侍省張韜光及40餘衆護送罽賓使者返西域時,車奉朝任左衛涇州四門府別將。天寶十二年(753),唐使團啓程從罽賓返回長安,抵達罽賓國王冬天駐地犍陀羅。

至德二年(757年),車奉朝因患重病,不能如期隨團返中原,便留在犍陀羅養病。病中發願:如待病癒,願落髮爲僧。時罽賓佛教盛行,高僧雲集,車奉朝病癒後便皈依佛門,師從犍陀羅三藏法師舍利越魔,舍利越魔賜車奉朝法號法界。

此後,法界隨舍利越魔學習梵語,並隨其遊歷罽賓、天竺等國訪師問道,研學佛法。廣德二年(764年),南遊中天竺國。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是有歷史原型的 四人分別是誰 第3張

幾年後,法界萌生返唐之意,於是向師傅提出東歸請求,舍利越魔憐憫其心,準其所求。舍利越魔贈與法界梵文《十力經》、《十地經》和《迴向輪經》及佛舍利等聖物,請法界帶回大唐。

法界取來時的道路,翻山越嶺,歷盡艱辛,終於回到了疏勒(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他在疏勒和于闐(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作了暫短停留,然後北上,到達龜茲(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

龜茲是唐朝安西都護府所在地。龜茲王挽留法界在龜茲傳播佛教、翻譯佛經。法界見龜茲物產豐饒,佛教昌盛,遂留駐龜茲蓮花寺,與龜茲高僧勿提提犀魚等僧衆,共同翻譯從印度帶回的《十地經》、《十力經》、《迴向輪經》等佛經。法界共在龜茲生活30餘年。

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法界離開龜茲。貞元六年(790年)二月,抵達京城長安。入朝後,法界將帶回的佛牙舍利及所譯經卷進奉入內。經功德使竇文場的奏請,德宗皇帝敕命悟空住長安章敬寺,並賜法號“悟空”。悟空自離開長安到返回長安,已年逾六旬,前後共計40年。其間經過安史之亂和吐蕃的多次寇掠,回到雲陽縣省親時,父母家人早已亡故。

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高僧圓照編撰《貞元釋教錄》,其卷下《入藏錄》中新收的6部39卷經典中,就有悟空參與翻譯的《十力經》1卷(署勿提犀魚譯)及《迴向輪經》1卷、《十地經》9卷(上二部均署屍羅達摩譯);並將悟空在西域的見聞寫成《悟空入竺記》,作爲《十力經》的序言,詳細記述了悟空在天竺和罽賓的求佛事蹟。自此,悟空在印度、西域的經歷方被記入史籍。法國沙畹有法譯本。

唐永和七年(812年)正月二十三日,悟空圓寂於長安護法寺,歸葬嵯峨山二臺之頂,建振錫寺和悟空禪師塔紀念。宋代贊寧在《悟空入竺記》的資料基礎之上加以補充,在《宋高僧傳》“譯經篇”中,正式爲悟空立傳。另外,贊寧的《宋高僧傳》裏,也爲悟空立有《唐上都章敬寺悟空傳》。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是有歷史原型的 四人分別是誰 第4張

03豬八戒vs朱士行

別看八戒在《西遊記》裏的形象是好吃懶做,油嘴滑舌,他的原型朱士行可是中國佛教史上西行求法的第一人。

朱士行(203—282),三國時期的高僧,法號“八戒”,祖居潁川(今河南禹州)。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學沙門曇河迦羅到洛陽譯經,在白馬寺設戒壇,朱士行首先登壇受戒,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漢族僧人,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經求法的僧人。

朱士行西行求法,對後世影響極大。他雖只送回一部經,他那求法忘我的精神感人至深。他不畏艱險,以爲法忘軀的抱負毅然前往。他送回的大本《般若》譯出之後,頗受佛學界的重視,晉道安曾稱讚說:“善出無生,論空持巧,傳譯如是,難爲繼矣”。

當時的義學高僧如帛法祚、支孝龍、竺法汰、竺法蘊、康僧淵、於法開等人,都爲之作注或講解,形成兩晉時代研究般若學的高潮。

後世著名的佛教學者,如湯用彤和呂澄,都對朱士行西行求法的壯舉給予極高的評價,他們一致認爲,從漢僧西行求法的歷史來看,朱士行可說是開創風氣的先鋒,當時通往西域的道路十分艱險,又乏人引導,朱士行只憑一片真誠,竟然達到了目的,這種熱忱足以和後來的法顯、玄奘媲美。

他求法的經典雖然只限於《大品般若經》一種,譯出也不夠完全,但對於當時的義學影響卻很大,所以翻譯佛典的風氣隨即風行於京華一帶,凡是有心講習者都奉爲圭臬。

朱士行西行的貢獻是求得《大品般若經》,從而在我國開啓了義學的先河;同時將西域佛教傳入我國,也促進了東西政治、文化的交流。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是有歷史原型的 四人分別是誰 第5張

04沙和尚vs深沙神

與其他人的衆說紛紜不同,《西遊記》取經隊伍中最不爲人們注意的形象就是沙僧,所以沙僧的原型也有比較統一的說法。

在錢文忠的講述中,玄奘曾在途經敦煌西方長達800餘里的流沙地帶時,無意中打翻了水袋,差點喪命。昏迷中,玄奘夢見了一個數丈高的大神,手執兵刃,對他怒喝。玄奘隨即被驚醒,連夜趕路,終於找到了水源。

當玄奘取經被演繹成神話故事後,這800餘里的流沙地帶變成了“鵝毛飄不起”的流沙河,而大神,也變成《詩話》中的深沙神。不過,《詩話》中的深沙神已不再佑護玄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