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銀子的數量那麼多 最後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古代銀子的數量那麼多 最後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銀子都去了什麼地方,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根據清朝乾隆時的《大清會典則例》卷五十一《戶部·俸餉》所示,當時的親王歲俸銀有一萬兩。而排在親王之後的郡王,則是歲俸銀五千兩,再後面的貝勒歲俸銀是2500兩,而貝子歲俸銀也有1300兩。

其他的文武官員每年俸銀分別是:一品180兩、二品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1兩、從九品31.5兩。

古代銀子的數量那麼多 最後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並且,在民間的藏銀也頗多,在清代時明碼標價,捐一個道臺(官職)需13120兩白銀。由此可見,當時的白銀流動量之大,那麼,時至今日這些銀子卻大多都消失了,那麼這些消失的白銀哪去了呢?

下面便來講述一下,白銀消失的原因。聽完專家的回答,讓人十分氣憤

我們都知道,以白銀爲貨幣,自漢代便開始了,但真正流行是在於明朝。因中國的貴金屬產地很少,因此經常出現“錢貴物輕”的局面,在漢武帝時,還因財政支絀,曾一度以鹿皮爲貨幣。

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經常都能夠看到古代的人們是用銀子進行交易的,一些有錢人家更是經常動不動的,就裝着一袋銀子在身上。而在其家裏的庫房裏面的銀子,則更是一箱箱的。除此之外,一些平民百姓也都會有一些碎銀子,由此可以看出中國以前的白銀存量不少。

而數據表明,明朝晚期,包括日本以及美洲在內的世界的白銀產量,佔總額的1/3到1/2,最終都流入了中國。因此,明朝中國也被形容爲世界白銀的“吸泵”。

古代銀子的數量那麼多 最後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第2張

到了1567年,由於隆慶皇帝即位後順應時勢,開放了海禁。由此而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其中最顯著的一點就是,世界上的白銀終於可以源源不斷以及堂而皇之地,流入到中國了。

根據一些歷史學者的估算,在1540年到1644年的100多年間,平均每年女有75噸白銀是從日本流入中國,總計有超過7500噸白銀進入中國。

並且,在我國在開通了絲綢之路的之後,很多的外國人來到我們中國,並且他們大多都對我過的陶瓷、茶葉以及絲綢等,特別的感興趣,也因此許多洋人都會爭相購買。而我國百姓對洋貨的需求比較少,甚至都不太感興趣。所以,這也就導致我國流入了大量的白銀。

還有一項數據研究顯示,在1590年到1644年的50年間,僅通過美洲到菲律賓再到中國這條路線,流入中國的白銀的總量,就達到了4620噸。

那麼,這些數量龐大的銀子是怎麼沒的呢?專家分析的原因有三點。

古代銀子的數量那麼多 最後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第3張

第一,白銀在古代也是一種貴金屬,因此實際上普通老百姓手中相比於朝廷並無多少。並且,在崇禎時期,朝廷早已喪失對貨幣的控制權,而常年對後金以及對內亂的戰爭,都需要鉅額支出。再加上那段時間,世界卻不太平,由於經濟危機來襲,導致了白銀輸入的通道幾乎全都斷了。而這就是崇禎統治時期,朝廷一直處於缺錢狀態的深層原因。

第二,在鴉片戰爭後,中國大門被迫打開,那時甚至海關都被洋人所把控,而再加上世界技術的進步,使得中國經濟情況惡化,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也逐漸的下降,中國外貿由順差變爲了逆差,當時巴西的絲綢以及印度的茶業的產量,早已超越了中國。

還有鴉片瘋狂的走私,以及接二連三的帝國主義侵華戰爭,使得大量的白銀流失到海外。而無數的賣國條約以及賠款,特別是馬關條約與辛丑條約,幾乎是把政府手裏的存銀都掏空了,並且民間的存銀也拿去了不少。並且,還有本國的不法分子,在倒買倒賣本國的黃金白銀。

第三,大清結束民國開始。袁世凱發行的袁大頭流行市面,此時中國的銀子可能還有一定的數量。同時也有不少大小銀行,以銀元作爲基礎發行紙幣。

古代銀子的數量那麼多 最後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第4張

然而,到了1935年,得罪不起外國,同時又管不了本國投機商的蔣政府,發行了法幣——一種不能兌換回金銀的強制貨幣。國民黨利用此招,將國內大量的白銀都收入了自己手中,用於買武器以及做投機等,使得大量白銀流出。

而爲了更多地獲取民間資源,蔣政府便濫發貨幣,印錢並非難事,但這卻是苦了百姓,當時民間無數的財富被巧取強奪。而蔣政府次敗逃TW時,也帶走大部分黃金白銀。

這就是中國那麼多白銀最終卻大多消失的原因。聽完專家解釋,內心還是十分氣憤的。對此,你怎麼看呢?

參考資料:《大清會典則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