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張仲景發明五石散,爲什麼藥王孫思邈要地抵制?

張仲景發明五石散,爲什麼藥王孫思邈要地抵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張仲景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這裏先跟大家強調一下,五石散又叫寒食散,並非孫思邈發明,而是漢朝的張仲景,很多知識淵博的人,肯定會不屑的指責我,你說着不是廢話嘛!在這裏,縱橫要表明一下自己的定位,其實我就是一個科普歷史的,通常情況下,我寫文的假象讀者都是非歷史專業的正常讀者,請專業人士走開!

中國民間讀者,對歷史的關注大多集中在政治史上,而非在文化史上,尤其是醫學史這樣的類目更是冷門中的冷門。

張仲景發明五石散,爲什麼藥王孫思邈要地抵制?

繼續往下說,張仲景的代表作是《傷寒雜病論》,而孫思邈的代表作是《千金方》,兩者的差別是什麼呢?對於我們這樣非醫學專業的人來說,我講起來困難,估計你們聽起來也困難,大概來說,《千金方》是各種藥方的集合,是拿來就能看病,對着讀者的症狀就能下藥。《傷寒雜病論》理論性高一點,也有實踐,但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爲了治療傷寒病。

很多人肯定會認爲,按照這種說法,《千金方》治療範圍更廣,更直接,肯定救的人越多,其實不一定,《傷寒雜病論》產生在漢代,當時社會動亂,戰爭頻發,傷寒病是最威脅人性命的一種疾病,經常有大規模人口因爲傷寒病而去世。

張仲景在寫出《傷寒雜病論》後極大的改變了這種情況,因此,人們稱張仲景爲醫聖,相對來說,孫思邈只是被稱爲“藥王”,在中國古代的尊稱體系中,“聖”是最高級別的讚譽。

五石散就是張仲景在應對傷寒病的時候發明的,傷寒病最大的症狀就是痢疾,說白了,應該就是腹瀉,這種症狀一般都和腸道疾病有關,五石散應該就是利用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硫磺這五種原材料形成的一種調解腸道的藥物。(來自非專業人士的瞎猜測)

總之,五石散對傷寒病的治療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漢代時期的張仲景發明的治病良藥,到唐朝孫思邈的時候,卻要毀了他呢?

五石散的牛叉之處就在於,本來以爲發明它是用來治療傷寒病的,結果這個藥卻有很多副作用,這種副作用簡直令人着迷。

接下來就來說說這個五石散的副作用,大家肯定不會相信,吃了五石散,男人會變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要說中國古代男人最愛美的朝代,那就是漢朝之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的男人,特別崇尚那種飄飄然的感覺,長期服食五石散後,人會逐漸變瘦,這樣衣服就會顯得寬鬆,再加上五石散吃完後又需要散熱,不但臉色紅潤有光澤,因此更有仙風道骨的感覺。

張仲景發明五石散,爲什麼藥王孫思邈要地抵制? 第2張

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因爲國家不讓這些知識分子參政,甚至是莫談國事,這些沒有事幹的人,就開始追求其他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長生不老,吃五石散除了可以讓人感覺有仙風道骨的樣子,就是對其本身來說,也會產生迷幻的感覺。

然而,那個時代的人並不知道那是藥物作用下發生的,反而認爲是成仙的前兆,追求長生不老是中國古代一個長期熱點話題,五石散就成爲人們追求長生不老的工具。

正因爲如此,魏晉時期的很多名士,例如大書法家王羲之、竹林七賢、讓梨的孔融、大才子謝安等等都喜歡服食五石散,吃藥也吃出了一股清流。

相對於這些名士而言,起碼吃五石散還是爲了追求一種清流,而有些人吃這個東西則有其他的目的,比如曹操的駙馬何晏,就因爲把五石散當春藥,而出名,蘇軾曾在自己的《東坡志林》中提到過:“世有食鍾乳烏喙而縱酒色所以求長年者,蓋始於何晏。晏少而富貴,故服寒食散以濟其欲。”具體效果咱就不得而知了。

之所以,孫思邈在臨死的時候,要徒弟毀掉五石散,不讓大家在服用,其實也是有感於從魏晉南北朝以來,社會上狂熱癡迷五石散的風氣,長期服食五石散的副作用是極其大的,尋求長生不老是不可能了,關鍵是這個東西還上癮,一旦沾上就像吸毒一樣,稍有不慎,性命不保。

孫思邈作爲“藥王”,爲的是救死扶傷,看着這麼多的人因爲追求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而死,自然是希望做出點什麼。

當然,五石散發展到隋唐時期,已經成爲民間常見藥物了,想要毀掉又談何容易呢。

醫聖也好,藥王也好,他能治好疑難雜症,卻治不了人們想要成仙的心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