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諸葛亮的一句話道破了,劉備伐吳失敗,爲何落得慘敗收場的代價

諸葛亮的一句話道破了,劉備伐吳失敗,爲何落得慘敗收場的代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熟知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劉備一生中最後一次出征是東征伐吳之戰。雖然是以強打弱,但是最後以慘敗告終。劉備不僅沒有拿回荊州,還自損大半精銳。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失敗呢?諸葛亮一句話道破玄機,“若是法正尚在,決不至於落到這個地步。”

諸葛亮的一句話道破了,劉備伐吳失敗,爲何落得慘敗收場的代價

劉備出征伐吳沒有帶諸葛亮,許多人認爲諸葛亮是反對伐吳計劃的。其實不然,諸葛亮認爲曹魏和東吳都是敵人,對劉備伐吳持贊成意見。東征伐吳還是有很大好處的。

首先,北伐中原,要從四川出兵,山高路險,必然會給後方補給帶來很大困難。但是討伐東吳就有很大勝算了,益州位於上游之地,伐吳可以水陸並進。並且,曹丕剛剛上位,如何北方局勢就足夠讓他精疲力盡了,此時討伐東吳,必然不會遭到魏軍襲擾。

其次,當時的蜀漢內部局勢也有些動盪。跟隨劉備起家的是荊州系,劉備攻克益州後,將不少益州官員收歸麾下。平日裏,荊州系官員和益州系官員就互相看不順眼。荊州失守後,雙方矛盾進一步升級。此刻一致對外伐吳,內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就不那麼嚴峻了。

諸葛亮的一句話道破了,劉備伐吳失敗,爲何落得慘敗收場的代價 第2張

由此看來,伐吳對於蜀漢來說,有百益而無一害。最終走向失敗,有哪些方面的原因呢?劉備集團的“總經理”諸葛亮認爲伐吳之戰確實是深謀遠慮之舉,只是計劃有些倉促。

從兵力上來說,劉備帶了大概6-8萬的兵,由於戰線太長,中途後方需要有人防守,真實在前線的兵力只有4萬多。與東吳相比,劉備兵力數量處於劣勢,再加上東吳有城牆防守,此次戰敗,意料之中。

戰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劉備沒有“智囊團”。史料記載,東征伐吳,劉備是親自出徵。爲什麼沒有帶上諸葛亮呢?

諸葛亮的一句話道破了,劉備伐吳失敗,爲何落得慘敗收場的代價 第3張

前文提到,但是蜀漢內部也很混亂,加上益州剛剛佔領沒多久,漢中也是新佔據的,再加上防備曹魏,所以劉備將諸葛亮留在蜀國鎮守後方。其實,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相比他的政治後勤能力還是差了不少,與其讓他指揮打仗,不如讓他留下來管理“家務事”。

當時的情況,除了諸葛亮,早年跟隨劉備打天下的謀臣武將老的老,死的死。趙雲不受重視,多年沒有帶兵打過仗了;馬超鎮守邊疆,不能出動;關羽、張飛、黃忠,龐統都不在世了,法正這個最受信任的軍師也死了。

那劉備都帶了些什麼人伐吳呢?劉備沒有什麼猛將謀臣可以帶,最後帶了一些歷史上不怎麼有名的文人武將,還招攬了一些沙摩柯等異族攻打東吳。要是當時能有一個好的前線參謀長輔助劉備,說不定就拿下荊州了。

諸葛亮的一句話道破了,劉備伐吳失敗,爲何落得慘敗收場的代價 第4張

雖然沒有足智多謀的軍師,雖然最後慘敗告終,60歲劉備伐吳,親自出徵,無非也就是想給繼任者劉禪創造一個更好的時局,這也是父親對兒子的一份愛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