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如果由諸葛亮擔任伐吳主帥,劉備坐鎮後方,能否打敗陸遜?

如果由諸葛亮擔任伐吳主帥,劉備坐鎮後方,能否打敗陸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夷陵之戰中,劉備爲何不讓諸葛亮參戰,如諸葛亮指揮蜀軍會怎樣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的失敗,使得蜀漢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在這場戰役中,蜀漢喪失了多年積攢的軍事實力,陷入了風雨飄搖的境地。劉備也因爲這場慘敗,一病不起,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我們看這段歷史,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如果伐吳戰爭中,劉備和諸葛亮的位置對調一下。由諸葛亮擔任伐吳主帥,劉備坐鎮後方,能否改變歷史打敗陸遜嗎?

如果由諸葛亮擔任伐吳主帥,劉備坐鎮後方,能否打敗陸遜?

一、諸葛亮沒有參加伐吳的原因。

在劉備的夷陵之戰中,諸葛亮沒有跟隨劉備出兵,而是留守後方。這種安排是劉備刻意決定的,因爲這是他最佳的選擇。這裏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諸葛亮的專長是明於治國。諸葛亮在未出茅廬的時候,就自比管仲樂毅,但是得不到當時大多人的認可。在投入劉備陣營後,劉備陣營擁有不少優秀將領,但是缺乏出色的文臣。所以劉備更多的看重、使用諸葛亮的政治能力。

在劉備的陣營中,諸葛亮被賦予了蕭何那樣的職責。他主管劉備的政治和外交,在這些方面發揮了自己的專長。在他的努力下,劉備足食足兵,實力迅速壯大。也是在他的努力下,孫權和劉備結成同盟,共抗曹操。當時曹操的謀士劉曄評價諸葛亮,說他明於治國而爲相。在劉備的政權中,諸葛亮位居文臣之首,是丞相的當然人選。

因此,在劉備出兵作戰的時候,諸葛亮一般都執行坐鎮後方的任務。他爲劉備的軍事行動起到了穩定後方,保證後勤的作用。在劉備奪取益州和漢中的戰爭中,發揮了出色的作用。因此,在這場伐吳之戰中,諸葛亮依照慣例,依然擔負了鎮守後方的任務。

其次,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比不上劉備。我們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對諸葛亮指揮作戰的能力都很崇拜。由於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蜀軍在諸葛亮的指揮下戰無不勝。但是在現實中並非如此。在當時,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是比不上劉備、關羽、張飛等人的。

我們無可否認的是,諸葛亮是具備一定軍事才能的人。但是,要達到他自認爲的與樂毅相當的程度,這是有所商榷的。我們知道,在夷陵之戰前,諸葛亮僅僅擔任過一次軍事行動的指揮。那就是在益州之戰中,率領荊州援軍入川。在這場軍事行動中,張飛發揮了出色的能力,順利打開了入川通道。諸葛亮並沒有遇到強烈的抵抗,就順利到達了成都。

諸葛亮長時間獨自擔任蜀軍統帥,是在夷陵之戰後的事。在諸葛亮接受託孤後,蜀軍已經元氣大傷。諸葛亮只得重建軍隊,並親自率領他們北伐曹魏。在諸葛亮的北伐期間,他的軍事能力得到了實戰的錘鍊,逐步提高。在最後一次北伐時,創造了古代戰爭史上的奇觀。在敵人的控制區屯田,迫使司馬懿堅守不出,不敢迎戰。

但是,在夷陵之戰時,諸葛亮的實戰經驗是遠遠不足的,這嚴重影響了他的軍事指揮水平。而劉備纔是蜀軍真正的靈魂人物。劉備的軍事才能,用他的對手陸遜評價,就是“劉備是天下知名,被曹操所畏懼的人物”,是吳國的勁敵。這個評價是比較中肯的。

如果由諸葛亮擔任伐吳主帥,劉備坐鎮後方,能否打敗陸遜? 第2張

劉備對自己的軍事才能也十分自負。他曾經擊敗曹操的部下,對他們說,除非是曹操親自來和自己交手,像你們這樣的對手來多少我也不放在眼裏。在漢中之戰前,法正爲劉備分析敵情時就評價道,曹操留守在漢中的將帥,比不上蜀軍的將帥。蜀軍的統帥是劉備,而曹軍留守漢中的將帥則有夏侯淵、張郃、徐晃、郭淮等人。果然劉備出兵,陣斬夏侯淵,逼退曹操,奪取了漢中。

這一次對東吳用兵,東吳的統帥呂蒙早已病死。劉備對東吳的將領比較熟悉,知道剩下的將領不是自己的對手。因此,劉備纔會親自掛帥,出兵伐吳。包括諸葛亮在內的大多數人,都認爲這次出征勝券在握。

第三,是因爲諸葛亮對伐吳的態度。諸葛亮對伐吳是抱着否定態度的。這是因爲在戰略上,吳蜀都屬於弱國,只有兩個弱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強國曹魏,纔能有前途。如果吳蜀交兵,那麼曹魏在旁邊坐山觀虎鬥,會讓雙方的實力差距越拉越大,對吳蜀不利。

但是,由於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東吳任職,諸葛亮爲了避嫌,不能明確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但是,與諸葛亮關係密切的那些臣子,比如趙雲、黃權、秦宓等人,都向劉備進諫,反對伐吳。

劉備當然知道諸葛亮的態度,他不會任用一個對戰爭有牴觸心理的人做蜀軍統帥。這會影響蜀軍的軍心士氣,進而影響戰爭的勝利。因此,劉備派諸葛亮留守成都,而趙雲則被他安排在江州,保護蜀軍的後路。由於以上的三個主要原因,劉備親自率軍伐吳,沒有讓諸葛亮參與其中。

二、假如諸葛亮擔任伐吳主帥會產生什麼影響。

但是,劉備親自率軍伐吳並不是上策。且不論在戰略上違背了兩弱抗一強的原則,雙方自相殘殺,讓曹魏坐收漁人之利。在戰術上,也讓蜀軍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給蜀軍制造了巨大的破綻。

當時黃權也向劉備進諫,說吳軍驍勇善戰,再加上蜀軍位居上游,易進難退。如果劉備親自指揮作戰,一旦遭到挫折就很難控制局面。因此黃權請命自己在前方與東吳交戰,劉備坐鎮後方,掌控一切。黃權的這個建議是十分中肯的,但是劉備沒有采納。

劉備作爲一國之君,親自到前沿指揮作戰,他使用的兵力必然是蜀國最大的兵力。而且劉備到前線指揮,他所在的地區就成爲對方的主要突擊目標。如果他遭到挫折,很可能會造成蜀軍指揮不靈,全軍崩潰的局面。因此,作爲一國之君,劉備應該處於後方安全地域,策應各方面的作戰爲上。

可是,由於關羽、張飛的去世,劉備已經沒有了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黃權雖然有才幹,但並不具備擊破吳軍的能力。所以,劉備只能親自擔任前線的指揮。這個破綻被吳軍統帥陸遜抓住,他先是用火攻打亂劉備的防禦體系。然後,陸遜集中吳軍主力,對劉備窮追猛打,迫使劉備一路逃亡。蜀軍很多軍隊由於失去了劉備的指揮,被東吳各個擊破。直到白帝城,得到趙雲的增援,劉備才站穩腳跟,但是大軍已經損失殆盡了。

如果讓諸葛亮擔任蜀軍的統帥,發動對東吳的進攻,我們可以預期諸葛亮取得的戰果不一定會比劉備強。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蜀軍即便是遭到了失敗,損失會要比劉備的小得多。這是由於戰場形勢和諸葛亮的用兵特點造成的。

如果由諸葛亮擔任伐吳主帥,劉備坐鎮後方,能否打敗陸遜? 第3張

首先,如果諸葛亮指揮伐蜀,就會避免劉備指揮的弊端。他可以採取黃權的建議,運用縱深配置戰術來與吳軍交手。這樣,即便是吳軍對蜀軍進行反攻,也只能擊敗蜀軍的前鋒,而不能深入縱深,消滅蜀軍的全部主力。諸葛亮能夠在遠離危險的地方運籌帷幄,對戰局進行全面掌控。

其次,諸葛亮的謹慎性格,讓蜀軍難以取得突破。我們從諸葛亮的五次北伐戰爭,會發現諸葛亮指揮作戰十分謹慎小心。這讓諸葛亮在與敵人作戰時,先爲不可勝,然後尋找敵之可勝而擊敗之。如果雙方公平交手,諸葛亮幾乎沒有敗績。可是遇上了司馬懿那樣死守不出的敵手,諸葛亮就束手無策了。

如果諸葛亮指揮夷陵之戰,他遇到的陸遜採取的戰術相比司馬懿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於陸遜不是呂蒙臨終向孫權推薦的吳軍統帥人選。再加上資歷淺,書生出身,他的手下都不敬服。陸遜在面臨蜀軍和內部的雙重壓力,採取了退兵避讓,固守不戰的原則,和劉備對峙了超過半年之久,最後火攻破敵。

如果陸遜遇到諸葛亮,他也不會採取其他的戰術,依然是固守不出。諸葛亮對此是沒有特別的破解之法,他指揮的蜀軍也會陷入對峙狀態。因此,諸葛亮取得的戰果不會比劉備取得的要大。

第三,諸葛亮指揮的蜀軍不會遭受過大的損失。也正是由於諸葛亮謹慎的性格,他如果和陸遜進入相持狀態,他是不會讓陸遜找到擊破自己的破綻的。劉備在和陸遜相持階段,在無法迫使陸遜決戰的狀態下,將水軍棄舟上岸,大軍駐紮在山林間,來躲避酷暑。蜀軍在七百里的距離裏,屯紮了四十多個營寨進行防守。

蜀軍的這種態勢,讓曹丕都看出了破綻。他評價劉備不曉兵,豈有連營七百里能夠拒敵的。曹丕能夠看出這個破綻,被劉備稱爲才能十倍於曹丕的諸葛亮豈能看不出來?因此,諸葛亮用兵的話,是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的。諸葛亮在北伐時,和司馬懿對峙百餘天,都沒有讓老奸巨猾的司馬懿找到破綻,對付陸遜自然不在話下。

這樣,陸遜將和諸葛亮長期對峙下去。即便是陸遜採取反攻,也會因爲找不到諸葛亮的破綻,無法取得大的戰果。而因爲旁邊有曹魏虎視眈眈,長期對峙對於東吳來說是很不利的。這樣一來,很可能諸葛亮指揮的伐吳之戰,會以東吳主動求和,答應蜀漢條件而告終。

結語:

在劉備發動的伐吳之戰中,諸葛亮擔任後方留守的任務,並沒有直接參與作戰。這是因爲諸葛亮長於治國,軍事能力不如劉備。再加上諸葛亮對伐吳持反對意見,這使得劉備決定親自指揮作戰,讓諸葛亮鎮守成都,保證自己的後勤補給及後方安定。

但是,劉備作爲一國之君親自指揮作戰,讓他成爲了東吳反攻的突擊目標。在東吳針對劉備的窮追猛打下,失去指揮的蜀軍全軍崩潰。如果諸葛亮指揮作戰,會避免這些弊端。再加上諸葛亮性格謹慎小心,雖然他不能擊破陸遜的防禦,但也不會讓陸遜找到自己的破綻。

這樣,蜀吳雙方將會長期對峙下去,分不出勝負。這種情勢對東吳是極端不利的。這是因爲曹魏在東吳邊境集結了大批軍隊,對曹魏虎視眈眈。在外交上,曹魏一直對東吳施加壓力,要求孫權送兒子當人質徹底歸降。東吳在曹魏的壓力下,很可能會主動向蜀漢求和,夷陵之戰會以雙方不分勝負的狀態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