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解密:二戰德軍的閃電戰突襲爲何起源於英國?

解密:二戰德軍的閃電戰突襲爲何起源於英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少有人知道,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戰再延續一兩年結束,那麼在二戰初期被德國發明並迅速打垮波蘭、法國和蘇聯等國的閃電突襲戰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閃擊戰,很可能首先誕生在英國。

人類從有戰爭開始到上世紀初期,大多數軍隊作戰方式都是以縱隊行軍配以戰線作戰。軍隊接敵時,會在敵陣前方數百米的正面,拉開一個縱深厚實,翼展寬廣的戰線,雙方通過尖兵作戰或奪取戰略點的方式來破壞對方戰線,最後決戰,取得戰役的勝負。即便是在使用後膛裝填步槍的散兵作戰佔據主導作用的戰場上,拓展戰線、全面突進仍然是戰爭的主要演繹形式。其特徵是戰場空間的人口密度相對集中,例如在1863年美國內戰時期的葛底斯堡會戰,有20萬軍隊聚集在不到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使用火槍對射。而現代機械化部隊要控制這一地區只要一個150人的裝甲步兵連即可。

這種典型陣地戰戰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時期達到巔峯。這一時期有上百萬的士兵在瑞士到英吉利海峽之間挖掘塹壕,交戰雙方都沒有可以進行迂迴的翼側。只能正面攻擊突破對方的防線,再實施迂迴或側擊行動。在鐵絲網、機槍和大炮面前,步兵的進攻毫無疑問會遭受重大傷亡。索姆河戰役第一天,英國軍隊採取19世紀時代的列隊推進戰術,等到當天戰鬥結束時,統計當日戰損,死傷人數約6萬人。其中一個步兵師300名軍官在2小時內就死傷218人,8500名士兵死傷5274人。

解密:二戰德軍的閃電戰突襲爲何起源於英國?

爲了減少人員傷亡,坦克應運而生——英國首先組建了坦克軍團。同時也誕生了一位偉大的裝甲作戰理論創始人——約翰•弗雷德裏克•查爾斯•富勒。事情的發展是這樣的:此間的少年,作爲英國軍事理論家、軍事史學家,裝甲戰理論的創始人之一的富勒1916年隨英國遠征軍赴法國作戰,任少校參謀長。經過戰場磨練,富勒提出了快速突破理論,開始著書立說,並逐漸深入人心。與此同時,英國率先發明瞭使用履帶的陸戰裝甲車,即坦克。而正在尋找一種可以勝任快速突破作戰理論的富勒,在看到英軍的新式武器時,立刻認爲這個鐵皮怪物將主宰未來的地面戰場。

隨後,富勒被任命爲英軍新組建坦克第3軍團的參謀長。(這個軍團下轄3個坦克旅,每旅轄3個坦克營,共有476輛坦克。)到了1917年初,富勒編制了世界首部《坦克訓練要則》,形成了比較系統完整的坦克作戰理論體系,1917年4月,當富勒被晉升爲中校任坦克軍參謀長時,正式提出坦克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支援步兵戰鬥,完全可以獨立執行突擊敵人縱深的任務。這一理論較之古德里安早了20多年。

遺憾的是,在1917年4月富勒指揮坦克部隊參加阿拉斯戰役時,他建議第5集團軍在有利地形的採取集中使用坦克正面推進的戰術,這一“閃電戰”雛形建議沒有被採納,當時的將軍們還很迷戀塹壕戰和騎兵。富勒隨後在戰場上寫下《1918年坦克戰術運用》,這是世界第一部裝甲作戰理論著作。

當時英國軍隊另一個推動機械化部隊閃擊戰的專家是利德爾•哈特,他在一戰期間擔任步兵軍官,1920年參加英軍《步兵訓練教範》編修工作,是陸軍機械化和裝甲戰的狂熱鼓吹者,1922年發表了專著《新模範軍的發展》,主張陸軍應全部實現合成化和機械化。哈特的陸軍機械化理念,比富勒的裝甲戰還要激進,這在英軍當然會被視爲異端邪說,幸好不是中世紀,否則一定被掛在路燈上燒死了。

1917年11月,康佈雷戰役打響,英軍首次大規模使用坦克,在富勒的指揮下,第3坦克軍集中381輛坦克,不經炮火準備,在長達12公里的正面對德軍發動突然襲擊,突破了縱深9公里,設有多道反坦克壕的德軍防線,戰役初期英軍以不到4000人的傷亡,消滅了大量德軍,僅俘虜就達4000人。儘管康佈雷戰役的後期被德軍防守反擊,英德雙方最後以各自損失4.5萬人結束了戰役。

裝甲作戰需要根據戰場地形環境,合理選擇參戰的坦克和其他部隊,相互配合的靈活戰術,才能突破敵軍的戰線,對敵方造成致命打擊。在康佈雷戰役中,英軍共投入6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1個坦克軍,共9.5萬人,使用了381輛坦克,98輛裝甲汽車,1000門火炮和1000架飛機,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諸兵種合同作戰。康佈雷戰役是戰爭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坦克的第一個範例,在這場戰役中,英軍發明了許多跨時代的戰術,形成了步兵與坦克協同動作的作戰原則,發明了精密法決定開始諸元的炮兵射擊方法。證明將數量充分的坦克集中使用,能夠迅速突破敵人的堅固防禦,從此再也沒有人懷疑坦克的作用和價值。

事後有人計算,如果不使用坦克部隊和航空兵,按照傳統步兵的步炮結合進攻戰術,這場戰役起碼要死傷40萬人以上才成達成預期。

富勒被康佈雷戰役中坦克部隊取得的巨大戰果所鼓舞,隨後建議英國開足馬力生產4000輛坦克,組建10個坦克軍,富勒還認爲裝甲兵只有坦克是不夠的,還要有直接歸裝甲兵指揮的坦克陸戰步兵和皇家機械化炮兵。這樣的裝甲合成部隊,在前線航空兵的配合下,集中使用,就能夠突破德軍的防線,一直打入德國本土,迅速結束戰爭。

解密:二戰德軍的閃電戰突襲爲何起源於英國? 第2張

到1918年,除了在戰場上戰損的,英軍已經裝備了以馬克Ⅰ型、Ⅳ型等4個型號的1200多輛坦克,其坦克兵的坦克數量大大超過任何一個國家的坦克,而且編制有獨立的全部裝甲化的坦克兵作戰部隊——坦克軍團。

如果,假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有在1919年結束,那麼按照富勒主張的裝甲作戰計劃,英國坦克兵所屬戰鬥保障部隊的裝備也會迅速裝甲化和履帶化,包括步兵戰車、自行火炮和各種輔助裝甲車都會迅速面世,英國會在上世紀20年代就提出閃擊戰理論並把它應用到軍隊建設中,這或許會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不過這一切都隨着一戰結束而結束,戰後英國陸軍又回到傳統步兵的立場,英軍高層的將軍們沒有人相信坦克會是未來戰爭的主角,直到二十年後在諾曼底被德國人的閃擊戰痛打。

因爲有着先進理論和體制支持,從30年代開始,只有德國的裝甲兵發展最快。從1922年起,德國人就利用蘇德簽署的《拉巴洛條約》祕密條款,在蘇聯境內祕密研製和生產坦克,同時探索裝甲部隊的作戰理論。1934年,德國成立裝甲部隊司令部,着手進行裝甲師的組建準備工作。德國的裝甲作戰也得到最高層的直接支持,希特勒就認爲未來戰爭一定是機械化戰爭。在他的《我的奮鬥》一書裏明確指出:“要建立一支強大的坦克部隊。如果我要進攻敵人,我不會進行幾個月準備。而是象黑夜的閃電那樣快速撲向對手。”閃電戰得名就來源於此。

德國最高層的決心使德國裝甲兵的發展道路暢通無阻,1935年德國組建了第1、第2、第3裝甲師,古德里安上校任第2裝甲師師長。1939年9月,德國還取消了獨立騎兵兵種,將其納入新組建快速部隊,包括所有偵察、坦克、反坦克、自行車、摩托車和裝甲步兵部隊。到1939年末,德國已擁有3200輛坦克,大部分編在坦克師中,這些坦克師又編入各種建制的坦克軍和摩托化軍中。

此時德國裝甲兵又提出了裝甲集羣的概念,爲閃擊戰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個裝甲集羣下轄三個裝甲軍,每個裝甲軍下轄3個裝甲師。同時機械化步兵師也要編成機械化集羣,用於支援裝甲集羣。這對裝甲兵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影響。德國在1940年2月組建了第一個裝甲集羣,由指揮官名字命名的“克萊斯特裝甲集羣”,下轄2個裝甲軍,共有5個裝甲師和5個摩托化步兵師。隨後又組建了“古德里安”裝甲集羣。到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前,德軍已經有4個裝甲集羣。

富勒在1932年出版了《裝甲戰》一書,完整敘述了機械化作戰的原則,以及裝甲兵在各種條件下作戰的運用。該書牆裏開花牆外香,被當時的德國陸軍視爲裝甲作戰的“聖經”,著名的坦克戰專家,被稱爲“德軍裝甲兵之父”的古德里安,時任德軍摩托化步兵部隊總監部參謀長,就專門系統學習和研究了富勒關於坦克戰的理論,後來有很多軍史研究者認爲,1940年5月,第19裝甲軍軍長古德里安在法國和比利時的弗蘭德斯,將英法盟軍第1集團軍羣三面圍困的經典戰役,就是按照富勒著作理論的教導下實現的。

1933年,富勒以准將軍銜退役,1966年去世。他一生都致力於坦克戰理論研究,大力宣揚裝甲閃擊戰,其大規模機械化兵團作戰運用的成功實踐和探索,在世界軍事作戰理論領域有着無可替代的作用。假如1930年代有個人電腦和互聯網,能夠下載坦克作戰的遊戲,那麼富勒准將因爲其裝甲戰創始人的大V身份,一定會成爲坦克遊戲的高手高高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