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奧地利帝國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的人物事蹟及評價

奧地利帝國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的人物事蹟及評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克萊門斯·文策爾·馮·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1773年5月15日-1859年6月11日),十九世紀著名奧地利外交家。生於德國科布倫茨,從1809年開始任奧地利帝國的外交大臣,1821年起兼任奧地利帝國首相。任內成爲"神聖同盟"和"四國同盟"的核心人物,反對一切民族主義、自由主義和革命運動,在歐洲形成以"正統主義"和"大國均勢"爲核心的梅特涅體系。1848年,奧地利爆發三月革命,梅特涅被迫辭職,逃往倫敦。1851年回國,1859年在維也納病逝。

奧地利帝國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的人物事蹟及評價

 四國同盟與反對統一

梅特涅多次主持四國同盟的會議,策劃鎮壓歐洲各國的革命。先鎮壓意大利革命,並支持法國鎮壓西班牙的革命。

總之,四國同盟在1820年以後,成爲專制君主壓迫各民族自由的聯盟,當英、法不肯再與其合作後,它甚至不復存在歐洲協調的外形,進一步成爲史家王曾才所稱的"東歐三專制國家反革命聯盟"。

對於德意志,梅特涅認爲"德意志蘭"只是一個地理名詞,政治統一隻是一種妄想。所以當1815-1818年,德國大學生運動爆發(全德大學生爲爭取政治自由與民族統一而進行的一次運動),特涅視其爲威脅並聯合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和其他德意志邦國一同壓制這項運動,以達到維持神聖同盟的目的。

 封相與流亡

梅特涅於1821年5月被任命爲奧國首相,本來克萊門斯可進一步實行他的抱負,但是英國在列強國際會議上的突然轉變,使梅特涅在國際影響力漸低。

而國內政策方面,梅特涅在國內積極實施高壓統治,極力維護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以其在全國實行的書報檢查制度爲例:當時有不下5000種書刊被列爲禁書,其中許多是有影響的名著;書報檢查的範圍實際上並不限於書報,還包括地圖、石刻和徽章等,甚至從法國運來的瓷器上的"自由"一詞也要被清除掉。

隨着國際及國內情勢的變化,梅特涅所代表的保守勢力日趨衰落,最後甚至成爲人人攻擊的對象,1848年3月13日,在法國二月革命的影響下,德意志的三月革命爆發,維也納的工人、大學生、以及市民聯合起來推翻了奧地利反動政府(即梅特涅政府)。次日,梅氏男扮女裝,逃往英國。三十多年來鎮壓歐洲一切革命運動和民族運動的神聖同盟也隨之倒臺。

1851年,梅特涅重回到維也納,但是沒有再參與政治,而於1859年6月11日,他在維也納逝世。

奧地利帝國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的人物事蹟及評價 第2張

  人物評價

總而言之,梅特涅是當時(19世紀)保守主義的巨擘,在維也納會議後的三十幾年(1815-1848),被稱爲"梅特涅時代"。

克萊門斯之所以敵視民族和自由主義,固然是因爲他出身所影響,但亦一方面,亦因爲奧帝國本身的需要。在列強集會維也納期間,奧皇法蘭西斯一世曾告訴一位俄國使節:"我的國家像一所蟲蛀的房子,如果移動一部份,誰也不知道會倒塌多少。"事實上,當時的奧國缺乏富裕、保守的中產階級,人口大部份是農民;而民族構成更爲複雜,分別有馬札兒人、捷克人、羅馬尼亞人及波蘭人等等,換言之,奧國亦無民族或文化上的統一性,因此梅氏最怕民族獨立及民主政治思想之傳遞,他認爲這些力量足以令奧帝國土崩瓦解。

無論如何,克萊門斯是19世紀歷史裏一位重要的外交家,他劃定了19世紀前期歐洲發展的脈絡,維持了歐洲各專制國長達30多年的專制統治。

  軼聞

梅特涅在功成名就之後,又回過頭來在他的故鄉大置產業。在萊茵地區所有的產業中,當數位於萊茵河右岸蓋森海姆小城東北4公里處的約翰尼斯貝格宮最爲著名,這是哈布斯堡王朝1816年賞賜給梅特涅的別墅和地產。直到現在,梅特涅的後裔還住在那裏。約翰尼斯貝格宮位於萊茵高地區,那裏出產德國最好的雷司令白葡萄酒。用這一宮殿四周地塊所產的雷司令白葡萄酒作原料造出的香檳酒就被稱爲"梅特涅香檳酒"。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