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八里橋之戰失敗意味着什麼?遊牧民族的時代徹底被終結

八里橋之戰失敗意味着什麼?遊牧民族的時代徹底被終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八里橋是一座建於明英宗正統十一年(1446年)花崗岩石制直拱橋,坐落在通惠河上,距通州八里地左右。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僧格林沁率領的蒙古騎兵與近代化的英法聯軍進行了一次激烈的戰鬥,清軍大敗,京師震動,咸豐被迫“木蘭秋獮”,很快在承德龍馭上賓。緊接着發生的辛酉政變,慈禧太后在恭親王的幫助下,擊敗肅順等八顧命大臣,掌握了朝政,成爲清末最後一位政治強人。八里橋之役實際上是近代史的一個節點,中國歷史站在了叉路口上:如果京師保住了,未來就沒慈禧什麼事了。肅順此時是御前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深得咸豐帝信任,他重用漢臣,舉薦了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等中興名臣。未來的西太后現在還是懿貴妃,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的目前,寫的一首好字,她已經通過爲咸豐帝代筆批閱奏章,某種意義上的參與了朝政。由於常常藉此發表自己的意見,已引起諸大臣的不滿,其中就包括肅順。

第二次鴉片戰爭起始於1856年的亞羅號事件,期間打打談談,簽訂了《天津條約》,因換約而變生事故,英法聯軍於1860年8月21日攻陷大沽口,三天後佔領天津,進逼京師。清軍統帥僧格林沁,率清軍共計達30000人,其中蒙古馬隊共近10000人,退守張家灣至八里橋一線,阻擊準備進攻京師英法聯軍。

八里橋之戰失敗意味着什麼?遊牧民族的時代徹底被終結

9月18日,英、法聯軍先頭部隊自天津北犯,是日中午,自河西逼近張家灣附近,並向張家灣的清軍駐地發炮攻擊。僧格林沁所部的蒙古馬隊向敵陣勇猛衝鋒。英、法聯軍以數百支康格列夫火箭齊射,蒙古騎兵馬匹驚駭回奔,衝散隨後的步軍,清軍敗退。僧格林沁立即率部退入八里橋,以扼赴京道路。隨後,英法聯軍一舉佔領了張家灣和通州城。

八里橋西距京城三十里,是由通州入北京城的咽喉要地。通州僧格林沁所部退守八里橋後,利用八里橋周圍的灌木叢林,構築了土壘和戰壕,準備和敵軍在此決一死戰。

此役,英法聯軍各有4000餘人,清軍近3萬人。

9月21日凌晨4時,英法聯軍由騎兵在前開路向八里橋方向推進。

西方人筆下的八里橋之戰

凌晨5點半,法軍的三個炮兵連和參謀部兵員,成爲先頭部隊,英軍居後,向清軍陣地方向移動。守衛的蒙古騎兵面對英法聯軍排炮毫不畏懼,發起了衝擊,並從法、英聯軍之間暴露的空隙,乘勢衝擊進入,一度突破了英法聯軍的防線。

上午7時,英法聯軍到達陣地後,分東、西、南三路對八里橋清軍陣地發起攻擊。東路爲法軍第1旅,西路爲英軍,南路法軍第2旅,擔負着主攻八里橋的重任。

八里橋之戰打響後,蒙古騎兵即按原定部署立即由正面發起衝鋒,但遭到據壕作戰的聯軍步兵密集火力的阻擊和敵炮榴霰彈的轟擊而大量傷亡,戰馬因受驚而橫衝直闖,潰不成軍成軍,在聯軍火力的逼使下難以繼續。

南路的法軍第2旅是進攻主力,法軍裝備的滑膛炮和線膛火炮,以密集的炮火給守衛八里橋的給勝保部沉重打擊,傷亡慘重。隨後法軍衝到橋邊,守衛的清軍與法軍展開了血刃戰。不久,勝保連中數彈而昏暈落馬退下戰陣,率軍退至定福莊。八里橋由僧部防守。

上午9時,英軍兵分兩路,一部分繼續與僧部對抗,一部分向於家圍進攻,意圖抄襲僧軍後路。

八里橋之戰失敗意味着什麼?遊牧民族的時代徹底被終結 第2張

僧格林沁面臨腹背受敵的險境,但他仍然騎着馬站在橋中央督戰,並揮舞着黃旗表示挑戰,麾下的蒙古騎兵表現得異常勇敢,在密集的炮火下,一次有一次衝向敵軍陣營,可是中世紀的蒙古騎兵終於敗在了近代化的英法聯軍面前。

法國遠征軍中尉保羅·德拉格朗熱對清軍騎兵描述:“炮彈和子彈無法徹底消滅他們,騎兵們似乎是從灰燼中重生。他們如此頑強,以至於一時間會拼命地衝到距大炮只有30米遠的地方。我們大炮持續和反覆地排射,炮彈於他們的左右飛馳,他們在炮火中倒下了。”

中午12時,雅曼率法軍佔領了八里橋,橋上清軍屍橫遍野。戰鬥結束。

此役, 法軍死亡3人,傷18人;英軍死2人,傷29人。清軍損失超過1200人。

八里橋之戰失敗原因主要是,滿蒙騎兵已喪失近戰能力,許多已經拉不開弓,臨敵在馬上用火繩槍對射,根本沒有精確度,拉開弓的騎兵也只會用遠箭射敵,慢而無力,聯軍中箭的人雖然多但只是擦傷表皮,沒有給敵以有效的弓箭打擊,並且除了極少數外,清軍始終不敢近身肉搏。雖然清軍也衝進了英法的幾個方陣居,但衝進去清軍騎兵因平日裏武備廢弛,已經無法與與英法聯軍對戰了。清軍雖然可以勇敢的冒着炮火衝鋒,不懼生死,在陣前與敵軍對射,尚不至退卻,但待到敵軍的騎兵團舉着馬刀出陣,便會瞬間奔潰,立即四散奔逃,早已失去了昔日蒙古騎兵的榮光。

次年八月,咸豐崩於承德避暑山莊,九月肅順被斬於京師菜市口。

八里橋之戰失敗意味着什麼?遊牧民族的時代徹底被終結 第3張

僧格林沁在兵敗退駐通州時,被咸豐帝下令拔去僧格林沁三眼花翎,削去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鑲藍旗滿洲都統職。又敗於張家灣、八里橋,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圓明園被毀,被咸豐帝革去郡王爵,仍留欽差大臣職。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十九日晚,因恃勇少謀、剿捻冒進,被捻軍張皮綆斬殺於曹州西北吳家店的麥田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