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巴洛克藝術:阿尼巴爾·卡拉齊簡介及其代表作品

巴洛克藝術:阿尼巴爾·卡拉齊簡介及其代表作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巴洛克”是1600年至1750年間在歐洲盛行的一種藝術風格。它產生在反宗教改革時期的意大利,發展於歐洲信奉天主教的大部分地區,以後隨着天主教的傳播,其影響遠及拉美和亞洲國家。巴洛克作爲一種在時間、空間上影響都頗爲深遠的藝術風格,其興起與當時的宗教有着緊密的聯繫。巴洛克藝術還代表了整個藝術領域,包括音樂、建築、裝飾藝術等,內涵也極爲複雜。但最基本的特點是打破文藝復興時期的嚴肅、含蓄和均衡,崇尚豪華和氣派,注重強烈情感的表現,氣氛熱烈緊張,具有刺人耳目、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阿尼巴爾·卡拉齊(Annibale Carracci,1560--1609)在卡拉齊兄弟中最爲著名,成就也最爲突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美術上,他推崇古典雕塑和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盛期文藝復興大師。

巴洛克藝術:阿尼巴爾·卡拉齊簡介及其代表作品

人物生平

(1560.11.3,教皇國波隆那~1609.7.15,羅馬)

意大利畫家,在從風格主義的矯揉造作恢復文藝復興盛期崇尚古典的傳統方面曾起力挽狂瀾的作用。在卡拉齊家族的3位畫家中他才氣最高。

安尼巴萊和他的哥哥阿戈斯蒂諾(Agostino)系一裁縫之子,最初師從堂兄洛多維科(Lodovico),堂兄爲一畫師,勸服他們從事他的行業。1580年代安尼巴萊的早熟天才在漫遊意大利北部時發展起來,他遊覽威尼斯具有特別重要意義。

據傳他在那個城市曾與畫家巴薩諾(Jacopo Bassano)同住一處,後者的畫風影響他一段時期。

可以說是安尼巴萊重新發現了在帕爾馬(Parma)以外幾乎被完全遺忘了30年的16世紀初期畫家柯勒喬(Correggio);安尼巴萊爲波隆那(Bologna)聖格列高利奧(San Gregorio)教堂所繪的《基督洗禮》(Baptism of Christ,1585)是對這位帕爾馬大師的光輝獻禮。

安尼巴萊回波隆那以後,與阿戈斯蒂諾和洛多維科共同創立一所培育藝術家的學校,名爲啓迪學院(Accademia degli Incamminati)。安尼巴萊爲雷焦(Reggio)的聖普羅斯帕羅(San Prospero)教堂所繪的《登位的聖母與聖馬太》(Enthroned Madonna with hew,1588)顯示其藝術的兩個最持久的特徵,即高雅的古典格調加上歡快的田園氣氛。

安尼巴萊與另兩位卡拉齊合作,在瑪那尼宮(Palazzo Magnani,現稱塞勒姆宮〔Palazzo Salem〕;1588~1590)和其他兩所貴族府邸作溼壁畫時,他已領先兩位哥哥。他在這些豪華建築物中所繪的層次分明和飄逸灑脫的風景促使那一類型成爲意大利溼壁畫的主要題材。

巴洛克藝術:阿尼巴爾·卡拉齊簡介及其代表作品 第2張

成就及榮譽

1595年安尼巴萊去羅馬爲年輕富有的樞機主教法爾內塞(Odoardo Farnese)工作。法爾內塞宮是羅馬最豪華的宮殿之一,這位主教希望用溼壁畫裝飾它的主層。在該城,安尼巴萊爲了把他在意大利北部各藝術中心所形成的風格應用於新環境,急切地潛心研究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以及古希臘、羅馬的藝術。

他在法爾內塞宮裝飾書齋(Camerino)之後,與阿戈斯蒂諾一道(1597)從事他畢生的主要事業——以奧維德(繭vid)的愛情寓言爲題材,爲門廊(Galleia,1597~1603/1604)的拱形天頂繪溼壁畫。

這些裝飾畫把對現實的各種幻想交織在一起,甚至比拉斐爾在梵諦岡敞廊的名畫顯得更復雜得多,實乃充滿人性的古典主義的一大勝利。

這些溼壁畫有力地塑造人物,把他們置入高度複雜的構圖,其虛構手法表明在想像力方面足以與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Sistine)教堂天頂溼壁畫媲美。雖然這些溼壁畫組織繁複,但由於色彩富麗以及整個運筆生動有力,仍能具有直接的感染力。

法爾內塞門廊不久即成爲青年畫家們真正必不可少的研究對象,直至18世紀開始很久還是如此,對於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和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等等巴洛克藝術家的想像力來說,這是一個特別豐富的啓示源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