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解密:二戰後緬印菲等日本傀儡領導人的最終命運

解密:二戰後緬印菲等日本傀儡領導人的最終命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3年11月在東京召開的“大東亞會議”留下了一張著名的照片,照片上的七位人物,從左至右依次爲:緬甸“總理”巴莫,僞“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張景惠,汪精衛,東條英機,泰王國特使旺·懷他耶功親王,菲律賓“第二共和國總統”勞雷爾,“自由印度臨時政府首腦”鮑斯。

其中,打了引號職務的政府皆爲日本在亞洲扶植的傀儡政權,而泰國由於舉國加入軸心國陣營,保持了其戰前政府的連續性,故不能算作傀儡政府。在這些人當中,國內的讀者對汪精衛、張景惠比較熟悉,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另外三位“僞政權”首腦的命運。

巴莫:三起三落的美男子

巴莫(Ba Maw)出生於緬甸的一個名門望族,家族中出過多位在緬甸有影響力的人物。1924年,巴莫從法國波爾多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後,回到緬甸從事法律工作,並開始涉足政壇。1931年,他因替一名抗英起義頭領進行法庭辯護而聲譽鵲起,人稱“巴莫博士”。1937年,英國將緬甸從英屬印度殖民地中分離出來,成爲直屬殖民地,巴莫出任英屬緬甸的第一任政府總理。

總理雖然是國家的最高行政長官,但緬甸真正的大權仍然掌握在英國總督手裏。兩年後,巴莫從總理位置上卸任,不久,就因爲煽動抗英獨立的言論而被關進了英國人的監獄。這成爲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起伏。

1942年,攻佔了緬甸的日軍將巴莫從監獄中解救出來,並請求他擔任臨時政府的負責人。次年5月,日本人看到緬甸戰場的形勢越來越於己不利,便允許緬甸象徵性地獨立。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安撫緬甸人民日益上升的對日軍不滿的情緒,另一方面也爲應對將來一旦英軍從印度重返緬甸之局面,留下一個親日的抗英力量。日軍在隨即組建的傀儡政府中,沒有讓最先投靠日本、併爲日軍進入緬甸帶路的昂山成爲政府首腦,而是扶植了巴莫作爲政府總理。日本人不喜歡昂山,認爲他相貌猥瑣、行爲粗鄙,而巴莫儀表堂堂,舉止儒雅,頗有“緬甸汪精衛”之風。

巴莫擔任總理後,隨即向英美宣戰。當年11月,巴莫參加了在東京舉行的大東亞會議,就是這次會議上,與中國的汪精衛有了一面之交。巴莫在會上做過一個著名的發言,聲稱是“亞洲人的血液將大家凝聚在一起,共同邁向一個團結和平的新時代”。

不過,巴莫的政權並沒有維持多久。隨着英軍和中國遠征軍反攻進入緬甸,以及國防部長昂山的部隊反戈一擊,日軍在緬甸大勢已去。巴莫並沒有留在緬甸進行抵抗,而是借道泰國逃去了日本。但是,日本已是自身難保,不久,巴莫就被佔領日本的美軍俘獲,並被投入監獄。這是他的第二次大起伏。

解密:二戰後緬印菲等日本傀儡領導人的最終命運

被美軍釋放後,巴莫回到緬甸,繼續從事緬甸獨立事業,他曾因昂山被刺一案作爲嫌疑人而短暫入獄,後被證明清白。緬甸獨立後,吳努的政黨始終把持着緬甸的權力中心,巴莫的政治生涯逐漸黯淡,他於50年代中期淡出政壇,重操律師舊業。然而,他坎坷的命運卻未能就此以平靜結束。

1962年,奈溫通過軍事政變,推翻了緬甸的民選政府,緬甸從此進入軍政府獨裁時期。巴莫的女婿領導了一場反抗軍政府的暴動,並在暴動被鎮壓後逃往泰國。而巴莫本人則受到牽連,被軍政府關進監獄達兩年多。在其入獄期間,巴莫的妻子不幸病逝。出獄後不久,他的雙胞胎外孫也相繼死於疾病和緬軍對難民營的掃射。巴莫的晚景可謂淒涼。

在軍政府的獄中,巴莫完成了自己的回憶錄,名爲《緬甸的突破:1939—1946年的革命回憶錄》。回憶錄的手稿被他的友人偷偷帶出國境,於1968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在回憶錄中,他仍然爲曾經與日本人共事而感到自豪。

巴莫於1977年病逝於仰光家中。

鮑斯:誤入歧途的反殖民英雄?

同印度獨立運動的領袖甘地和尼赫魯一樣,蘇巴斯·錢德拉·鮑斯(Subhas Chandra Bose)也曾在英國留學,後來成爲印度國大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然而,不同於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鮑斯堅持以武裝鬥爭趕走殖民主義者。爲此,他先後投靠納粹德國和日本,最後死在前往蘇聯尋求幫助的旅途中。

1919年,鮑斯前往英國劍橋留學,次年,他按照父親的願望,參加了英屬印度的公務員考試,並以高分被錄取。不過,鮑斯自己並不願意爲殖民政府服務,1921年,他辭掉了公職,回到印度。

鮑斯從創建報社開始,逐步走上政壇,先後被選爲加爾各答市市長和孟加拉地區國大黨主席。在此同時,他也因激進的言論而數次被殖民政府逮捕入獄。1938年,鮑斯當選爲國大黨的全國主席,但不久後就因爲與甘地意見相左而辭職。1940年,因爲不滿殖民地總督未與國大黨商議就代表印度宣佈參戰,鮑斯在加爾各答組織了聲勢浩大的抗議示威活動,並因此再度入獄。他在獄中進行了7天的絕食抗議,殖民政府無奈,將其釋放出獄,但仍把他軟禁在家中。

這次經歷更加堅定了鮑斯尋求外國幫助、繼續進行武裝鬥爭的信念。1941年初,他在朋友的幫助下,持一張假的意大利護照,逃出加爾各答,借道阿富汗進入蘇聯,然後,搭乘德國駐蘇聯大使提供的飛機,飛往柏林。

在德國,他受到了納粹高級官員的歡迎,甚至受到希特勒的接見。不過,他很快就發現,雖然德國人對他武裝驅除英國殖民者的想法表示出極大的支持,但是,要想借助一支德國軍隊跨過大洋或陸地攻擊印度,卻是談何容易。而且,德國人更多的是在利用他進行反對盟軍的宣傳,真正能夠給予的切實幫助十分有限。在德國滯留了不到兩年,他就決定換個方向,轉而向在亞洲戰場節節勝利的日本求助。

鮑斯回到亞洲的旅途極具傳奇性。1943年2月,他乘坐一艘德國潛艇,繞過好望角,到達馬達加斯加,並在那裏換乘了另一艘日本潛艇,到達已被日軍佔領的馬來西亞。繞了大半個地球,他再次回到亞洲,也因此成爲二戰中唯一一位搭乘過兩個國家海軍潛艇的非軍事人員。

在日本人的幫助下,鮑斯在新加坡組建了“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改組了由東南亞的印度僑民組成的印度國民軍。日軍將太平洋戰爭中俘虜的數萬名英屬印度籍士兵也交給了他,組成一支4萬多人的軍隊,開進緬甸,與日軍及昂山爲首的緬甸民族軍並肩作戰,也與英軍中的印度籍部隊同室操戈。不過,鮑斯的部隊進入緬甸後不久,英軍和中國遠征軍就發起了反攻,日軍在輸掉了英帕爾戰役後,兵敗如山倒。鮑斯的印度國民軍大部分向英軍投降,小部分在他的帶領下,撤退回了新加坡。

眼見着日軍大勢已去,鮑斯武裝鬥爭的信念卻絲毫沒有減退。1945年8月,他乘坐一架日本飛機,取道曼谷、西貢、臺灣,準備前往中國大連,伺機進入蘇聯尋求支持,因爲他確信,戰爭過後,蘇聯將站在英美等國的對立面。8月18日,飛機在臺北機場起飛後發生故障而爆炸,鮑斯雖然被救出並送到醫院,但終因燒傷過重,搶救無效而死去。鮑斯的遺體在臺北火化,骨灰被帶到日本,葬在東京市中心的一家佛教寺院裏。


儘管鮑斯有着與法西斯陣營合作的不光彩歷史,但是,印度人依然將其視爲一名愛國英雄。許多人不相信他已去逝,其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印度都流傳着各種關於鮑斯仍然活着的傳聞。在印度獨立初期,很多印度家庭的牆上都並排掛着鮑斯、甘地和尼赫魯的肖像。就連與其理念截然不同的甘地,在得知鮑斯的死訊時,都表示“他無疑是一位愛國者,只是誤入了歧途”。

解密:二戰後緬印菲等日本傀儡領導人的最終命運 第2張

勞雷爾——戰後備受菲律賓人的重視

何塞·帕西亞諾·勞雷爾(Jose P. Laurel)同上述兩位“僞政權”首腦一樣,也曾受過西方教育,並在日軍佔領祖國的時候,組建了日本扶植的傀儡政府。與他們不同的是,勞雷爾並非出於自己的意願。他犧牲了自己的名望,與法西斯合作,卻暗中保護了菲律賓的抗日勢力,併力爭讓菲律賓百姓遭受戰爭荼毒的程度降到最小。

勞雷爾出身顯赫,畢業於菲律賓大學法律系,後又獲取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他從美國回到菲律賓後步入政壇,曾先後擔任內政部長、參議員、最高法院法官和司法部長等職務。在出任菲律賓第二共和國總統之後,他成爲菲律賓歷史上唯一一位在司法、行政、立法三個政府職能部門都擔任過要職的政治家。

戰後,菲律賓承認勞雷爾爲菲律賓歷史上的合法總統。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菲律賓實際上是美國的殖民地,美國總督萊昂納德·伍德一手遮天。勞雷爾任職內政部長期間,曾多次與伍德發生衝突,並導致他帶領一衆菲律賓官員集體辭職,造成轟動一時的“內閣危機”。

日軍攻佔菲律賓前夕,前任總統奎鬆出逃美國。臨行前,奎鬆特意叫來勞雷爾,囑咐他留下來,與日本人合作,從而減輕日軍佔領菲律賓爲百姓帶來的災難。勞雷爾與美國總督的不和,以及他曾經被東京大學授予榮譽法學學位的經歷,使得日本人對他很是信任,併力邀他出任日方扶植政權的總統。

儘管被西班牙殖民者統治了300多年,又被美國佔爲殖民地將近50年,但菲律賓人的民族意識並不弱。日軍佔領後,各地反抗日本統治的武裝鬥爭一直就沒有停止過。勞雷爾出面與日本人合作的舉動,自然引來一些國民的不理解。1943年6月,勞雷爾在一次打高爾夫的時候,遭到槍手伏擊,身中三槍,險些傷及心臟和肝臟。然而,當日軍憲兵將反抗組織的刺客抓到勞雷爾病牀前讓他指證時,他卻故意裝作沒有認出一名曾經全國聞名的拳擊手,並讓日本人把嫌犯釋放了。這名拳擊手後來成爲勞雷爾的貼身保鏢,直到他去世。

勞雷爾還搭救過數位暗通反抗組織的菲律賓政治家,其中一位是曼努埃爾·羅哈斯(Manuel A Roxas),後來成爲戰後菲律賓第三共和國的首位總統。在日軍的脅迫下,1944年9月,勞雷爾才宣佈菲律賓向英美宣戰,在此之前,他找過各種藉口,拖延宣戰時間。不過,他仍然利用職權,極力阻撓了日軍在菲律賓百姓中徵兵。二戰期間,因爲勞雷爾的斡旋,沒有一名菲律賓士兵與日軍並肩作戰,這是菲律賓人民日後相當引以爲豪的事。

二戰結束後,身在日本奈良的勞雷爾被麥克阿瑟下令逮捕,並被指控了包括賣國罪等132項罪名。但是,在他被引渡回菲律賓之後,受命審判勞雷爾案件的大法官卻辭了職,轉而成爲他的辯護律師。緊接着,當年被勞雷爾搭救過的羅哈斯當選爲總統後,立刻頒佈了大赦令,勞雷爾遂被釋放。

實際上,勞雷爾爲首的菲律賓第二共和國並不應該被打上引號,戰後的菲律賓政府於60年代承認了第二共和國的合法性,同時承認勞雷爾爲菲律賓歷史上的合法總統。菲律賓人民並沒有視勞雷爾爲叛國者,反而感激他在戰爭年代爲保全菲律賓人民的生命財產所作出的努力。1951年,勞雷爾再次當選爲參議員,併成爲當年候選人當中得票最多的一位。此後,他在這個職位上一直工作到去世。

1959年,勞雷爾因腦溢血過世,遵照他的遺囑,在他的葬禮上,沒有人宣致悼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