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德軍一個月逼近莫斯科 爲何希特勒卻不趁機攻佔

德軍一個月逼近莫斯科 爲何希特勒卻不趁機攻佔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1年6月22日凌晨時分,蘇聯西部自波羅的海到黑海之間的4500公里國境線上,夜黑如墨,萬籟俱寂。駐守西部國境線的170個紅軍師的幾百萬官兵,依然按平常作息安排,在夢鄉中酣睡。成千上萬架飛機整整齊齊、比翼排列在邊境附近各機場上,未加任何特別防護。然而,就在這個時候,2000餘架德國飛機卻打破午夜的寧靜,隆隆飛越蘇聯幾千公里邊界,戰鬥機橫掃、轟炸機俯衝、炸彈冰雹般傾瀉在蘇軍各營房、據點、前線機場、鐵路交匯點和後方補給中心。與此同時,幾萬門德國野戰炮和坦克炮沿幾千公里邊境線一齊開火,猛烈轟擊蘇軍前沿陣地,爲進攻部隊開闢通路。

幾百萬德國侵略軍分爲3個集團軍羣:北方集團軍羣在威廉·馮·萊布元帥的指揮下,進攻列寧格勒方向;中央集團軍羣在費多爾·馮·博。克元帥的指揮下,進攻莫斯科方向;南方集團軍羣在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下,進攻烏克蘭方向。三路德軍以坦克爲先導,乘機蜂擁而入,突破蘇聯幾千公里國境線,向蘇聯腹地全線推進。這就是希特勒進攻蘇聯,執行“巴巴羅薩”。計劃令人毛骨悚然的第一幕。

在戰爭開始的前十幾天裏,德軍向前推進的速度是驚人的。

至7月5日,德軍北方和南方兩個集團軍羣分別向前推進450和350公里,北方集團軍羣已經進逼蘇聯西北重鎮列寧格勒。

由博克元帥指揮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羣的40個師的兵力以南北兩路的鉗形向蘇軍發動進攻,至7月10日,已經深入蘇聯境內450至600公里,幾乎佔領了白俄羅斯的全部領土。

7月16日,古德里安上將指揮的德軍坦克部隊佔領了橫跨第聶伯河兩岸的斯摩棱斯克。

斯摩棱斯克素有“莫斯科門戶”之稱,在這裏,有一條寬廣的大道直通東北方向的莫斯科,它們之間只有不足400公里的距離。

德軍的坦克手們在這條混凝土公路上樹立了許多標誌牌,上面寫着“通往莫斯科”的德文。

德軍一個月逼近莫斯科 爲何希特勒卻不趁機攻佔

毫無疑問,莫斯科將是德軍進攻的下一個目標。

然而,就在這最爲關鍵的時刻,德軍最高統帥部內部卻發生了一次激烈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要不要從7月16日已經到達的斯摩棱斯克繼續向東推進,拿下莫斯科?還是以北路和南路兩翼爲主攻?換句話說,德軍到底是以莫斯科還是以列寧格勒和烏克蘭作爲最後目標?

以布勞希奇和哈爾德爲首的陸軍司令部,惟一的目標是殲滅蘇軍主力,而莫斯科方向恰恰部署了蘇軍主力,因此他們堅決主張全力進攻莫斯科。因爲,莫斯科是蘇聯首都,同時也是蘇聯整個鐵路交通網的中心,佔領莫斯科就破壞了蘇聯的整個效能樞紐,鐵路癱瘓了,蘇軍調動的自由就會大大受到限制。

但希特勒最終決定以列寧格勒和烏克蘭作爲進攻目標。他突然改變主力的進攻方向,是從兩個角度考慮問題的。

進攻烏克蘭是從經濟角度考慮的。希特勒認爲,烏克蘭是蘇聯的大糧倉,其東部又緊連着頓巴斯工業區,佔領烏克蘭將導致蘇聯經濟的完全癱瘓,併爲德國獲取重要的經濟支撐。

進攻列寧格勒是從政治角度考慮的。希特勒認爲,列寧格勒是蘇聯十月革命的發源地,也是舊俄國的首都,彼得大帝就是從這裏走向歐洲的。佔領列寧格勒對於打擊蘇聯民衆的抵抗意志意義重大。

爭論持續一個多月,德國陸軍部沒有說服他們的元首接受他們的意見。8月21日,希特勒下達了一項新的指令,聲稱德軍在冬天到來以前的重要目標不在於佔領莫斯科,而是要佔領烏克蘭和列寧格勒。

於是,在德軍入侵蘇聯的第一個夏天,在這個最適宜作戰的季節,最激烈的戰鬥一直是在南部的烏克蘭進行的。

德軍一個月逼近莫斯科 爲何希特勒卻不趁機攻佔 第2張


9月19日,德軍攻佔基輔,蘇聯軍隊遭遇了在一次戰役中從來沒有過的慘重損失,傷亡和被俘的人數高達100萬。

儘管希特勒稱基輔之戰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戰鬥”,但他很快就發現,蘇軍的抵抗卻沒有任何減弱的跡象,而蘇軍所有的作戰命令,全都來自於莫斯科。

在拖延了兩個月之後,希特勒終於明白了佔領莫斯科對於他究竟多麼的重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