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意義 帶你瞭解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意義 帶你瞭解端午節的意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意義,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們所說的端午節,在這一天我們不僅要吃糉子,最爲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紀念屈原這位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對此大家是否知道我們爲什麼要紀念他呢?下面就讓小編來詳細介紹下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意義。

爲什麼要紀念屈原

因爲屈原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樂章。

人們都知道,這種世代相傳的古俗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可爲什麼要用這種方式紀念屈原呢?原來在屈原故鄉流傳着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意義 帶你瞭解端午節的意義

網絡配圖

屈原投汨羅江之後,有天夜裏,屈原故鄉的人忽然都夢見屈原回來了。他峨冠博帶,一如生前,只見面容略帶幾分憂戚與憔悴。鄉親們高興極了,紛紛擁上前去,向他行禮致敬。屈原一邊還禮,一邊微笑着說:"謝謝你們的一片盛情,楚國人民這樣愛憎分明,不忘記我,我是死而無憾了。"話別談舊間,衆人發現屈原的身體已大不如過去,就關切地問道:"屈大夫,我們給你送去的米飯,你吃到了沒有?"謝謝",屈原先是感激,接着又嘆氣說:"遺憾哪。你們送給我的米飯,都給魚蝦龜蚌這般水族吃了。"鄉親們聽後都很焦急:"要怎樣才能不讓魚蝦們吃掉呢?"屈原想了想說:"如果用箬葉包飯,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見了,以爲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

第二年端午節,鄉親們便用箬葉包成許多角黍,投入江中。可是端午節過後,屈原又託夢說:"你們送來的角黍,我吃了不少,可是還有不少給水族搶去了。"大家又問他:"那還有什麼好法子呢?"屈原說:"有辦法,你們在投放角黍的舟上,加上龍的標記就行了。因爲水族都歸龍王管,到時候,鼓角齊鳴,槳橈翻動,它們以爲是龍王送來的,就再也不敢去搶了。"角黍,就是現在的糉子。

從此端午節包糉子、划龍舟的習俗,就由屈原的故鄉傳向全國,由古代傳到今天人們喜歡端午是因爲屈原的緣故,是屈原使這個節日平添了一種民族的精神,使它具有了綿長悠遠的生命力,端午節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節日我們有着更凝重的理解和感悟。永遠的屈原,就如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考和回味。

 端午節的重要意義:紀念屈原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但是如今傳承最廣的是幾年屈原的說法。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意義 帶你瞭解端午節的意義 第2張

網絡配圖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來歷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意義 帶你瞭解端午節的意義 第3張

網絡配圖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