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盧杞是什麼人?爲何連郭子儀都不敢惹他呢?

盧杞是什麼人?爲何連郭子儀都不敢惹他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唐功臣、被唐德宗尊爲“尚父”的郭子儀,在大唐王朝有着無比超然的地位,在其晚年生病之時,羣臣自然前去探望。而且年邁的郭子儀喜歡年輕的侍女伺候,有人來探望他也不避諱,但唯獨有一個人的來訪,讓郭子儀趕緊屏退左右侍女獨自接見。這位訪客就是後來著名的奸相盧杞,事後郭子儀時候對家人解釋說:盧杞面貌醜陋而且心胸狹隘,侍女們見到他定會忍不住發笑,到時候就會遭到盧杞的記恨。盧杞在後來果然做上了宰相,而且也對郭家十分敬重,在郭家人有越軌之舉時,盧杞也是多加袒護。盧杞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能讓一代名將郭子儀都不敢惹,對他另眼相看?他能得到奸相的名頭,他又做了什麼惡,有着什麼樣的“戰績”呢?

盧杞是什麼人?爲何連郭子儀都不敢惹他呢?

出身名門的“醜八怪”奸相,受到千古唾罵

在唐朝選拔官員時,十分看重“顏值”,爲官的一大要求就是要儀表堂堂,但盧杞卻是個例外,《舊唐書》記載盧杞“體陋甚,鬼貌藍色”,陋、鬼、藍色這些詞語用來形容盧杞的外貌,可見這不是一般的醜。盧杞的爺爺盧懷慎曾經爲相,他的父親也官拜御史中丞,但盧杞沒有遺傳到先輩的顏值,別人以爲盧杞能繼承,其祖父盧懷慎的高潔品行,然而他內心卻與顏值一樣醜陋,十分擅長陰謀詭計陷害忠良。郭子儀正是看透了盧杞的性格,纔在其任御史中丞的時候,就對盧杞多加防範,算是爲郭家留了一條後路。歷史上關於盧杞的評價,都是一致認爲他是個奸邪之徒,無論是唐朝的大臣袁高、李勉,還是後來的歐陽修與文天祥,提起盧杞都是忍不住“噴”上幾句。事實上也怪不得別人“黑”盧杞,他確實是作惡多端。

楊炎因言其醜陋,爲此付出血的代價

唐朝實行“羣相制”,在一朝中往往有多個名副其實的宰相,按照規定這些宰相們,需要一同在政事堂辦公、吃飯,而與盧杞同朝爲相的楊炎,卻因爲盧杞太醜影響自己的食慾,而不願意與他一同吃飯,盧杞便對此懷恨在心,而楊炎也爲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建中二年山南節度使樑崇義起兵作反,七月唐德宗派遣淮寧軍節度使李希烈前去平叛,由於連天陰雨,李希烈部行軍緩慢,引起了唐德宗的不滿。盧杞趁機藉此攻擊李希烈與楊炎,他對德宗說李希烈之所以久留不進,是因爲楊炎曾建議陛下不重用他的緣故,所以不能讓楊炎耽誤了平叛大計,並建議德宗罷免了楊炎的官職,等到局勢穩定後再行任用。德宗覺得言之有理,便貶楊炎爲左僕射。陷害楊炎丟了相位後,盧杞還要對楊炎趕盡殺絕,向德宗進獻讒言,說楊炎的家廟建在曲江,那裏“王”氣很重,蕭蒿曾在曲江建家廟,唐玄宗就令他立刻遷走,而現在楊炎又在曲江建家廟,定是意圖謀反。德宗再次被盧杞蠱惑,最終貶楊炎爲崖州司馬,並在中途殺掉了楊炎。雖然楊炎“情商”太低,但爲了一句話被盧杞嫉恨,從而爲丟了性命,可見盧杞此人確是一個心胸狹窄的小人。

盧杞是什麼人?爲何連郭子儀都不敢惹他呢? 第2張

盧杞工於心計給張鎰“下套”,成功排斥異己

在當時朝廷中還有一位叫張鎰的宰相,他爲官清廉頗有威望,還深受德宗的信任。有這樣一位同僚存在,使得盧杞不能輕易作惡,所以盧杞便想方設法將張鎰趕出去。張鎰與一位叫鄭詹的同事相交甚密,鄭詹時常在盧杞睡着之時,前去政事堂與張鎰聊天。盧杞以此爲突破點,在鄭詹來的時候假裝熟睡,而後突然闖進張鎰的房間,鄭詹嚇得趕緊躲避,盧杞假裝不知鄭詹的存在。與張鎰談論一些朝廷機密大事,張鎰無奈表示其實鄭詹在這裏,讓他不要泄露機密,“演技派”盧杞故作驚訝,說這些機密萬不可被他人知曉。在唐代偷聽朝廷機密,是一項重罪,盧杞一步步設下圈套,成功陷害了鄭詹,導致鄭詹被殺,但張鎰憑着聖眷倖免於難。

見張鎰未被扳倒,盧杞肚子裏又泛起“壞水”。時值盧龍節度使朱滔作反,德宗趁機解除朱滔的哥哥,鳳翔節度使朱泚的兵權,另外擇人替代。盧杞覺得將張鎰趕出京的機會來了,自告奮勇對德宗說:“朱泚位高權重,只有派遣宰相入駐鳳翔才能服衆,所以請陛下派臣前去”。盧杞見德宗心中猶豫,心中一喜補充道:“若是陛下嫌棄臣長得醜,統御不了鳳翔將士,那就再擇良臣”。德宗一步步被盧杞引誘、暗示,最終選擇了張鎰前去,張鎰對此無法拒絕,只能被盧杞趕出了京城。兩年後朱泚的舊將李楚琳作亂,張鎰與其兩個兒子最終死在了鳳翔。在楊炎、張鎰被盧杞打倒後,按照慣例還要補充其他官員入相,盧杞擔憂他人與自己作對,便推薦了吏部侍郎關播爲相。並給關播打“預防針”,不許關播插手政務,有一次盧杞在德宗面前侃侃而談,關播想要插話,立刻受到了盧杞的“目禁”。回去後盧杞就怒罵了關播一頓,說就是看中你老實才推薦你爲相,現在竟敢搶我的風頭。此後關播再也不敢隨意說話,生怕惹怒了盧杞遭受懲罰。

一代書法家、名臣顏真卿,終被盧杞“借刀殺人”

把持了政事堂的大權後,盧杞還未停下排斥異己的腳步。盧杞的惡行,受到了大書法家,平定“安史之亂”有功老臣,顏真卿的批評,盧杞對此悔恨在心,揚言讓顏真卿付出代價。顏真卿也憚於盧杞的狠辣,深知他絕對有能力讓自己遭殃,所以舍下面子找到盧杞修復關係,說:“我在平原做太守之時,你的父親被安祿山部下所殺,叛軍還派人挑着他的頭顱四處炫耀,叛軍經過平原之時,就是我仰敬重你父親的高義,奪下頭顱親自舔幹上面的鮮血後,用棺材將其安葬。那時我對尊父仁至義盡,你現在非要打擊我嗎?”盧杞聽過十分感動,當下對顏真卿拜謝,而事實上,盧杞只是爲了麻痹顏真卿,葬父之恩在他心中,並不能成爲放過顏真卿的理由。

每當有人作反,就給了盧杞陷害他人的好機會。李希烈在782年,聯合朱滔公然起兵反唐,唐廷見叛軍勢大一時束手無策,盧杞趁機上奏,說可派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臣與李希烈交涉,對叛軍講清其中利害,到時候可不費一兵一卒平定叛亂。縱觀朝堂之上,只有太子太師、三朝元老顏真卿,符合這個條件,實在是難得人選。盧杞此話一出,衆臣大驚失色,誰都知曉李希烈殘暴,若派顏真卿前去就是必死無疑,但是羣臣迫於盧杞的淫威,並不敢出言反對。德宗見無人阻攔,便派顏真卿前往敵營安撫李希烈,而顏真卿深知被盧杞陷害,但他還是毅然接受了任務,如果能平息戰事,縱是有身死的風險又有何懼?在顏真卿到達李希烈大營,宣讀詔書之時,李希烈讓一千多人圍住顏真卿,抽出刀來對其恐嚇謾罵,而顏真卿面不改色,絲毫不懼。李希烈轉而勸顏真卿入夥,做自己的宰相,素有氣節的顏真卿又怎會答應,最後終被叛軍所殺。盧杞成功借刀殺人,實現了當初要報復顏真卿的諾言。

陷害人“上癮”的盧杞,又將目標定在了另一位宰相李揆身上。《舊唐書》記載唐德宗評價李揆爲“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的三絕之人,是一個不可多得人才。而盧杞爲了陷害他,竟然推薦73歲高齡的李揆,出使到敵國吐蕃,李揆深知盧杞沒安好心,就對德宗請辭,說自己並不怕路途遙遠,只是擔憂死在半道上完不成使命。盧杞見德宗動了惻隱之心,又“加了把火”,說與吐蕃建立同盟,需要十分熟悉政務,這個使者人選非李揆不可,況且有李揆做表率,年輕的官員就不好意思,再推辭到遠方出使的差使了。李揆無奈到了吐蕃後,深怕被扣留,拒絕承認自己是李揆,才得以被放回國,最終病逝在了陝西鳳州。

內有奸佞當道,加上的德宗增收雜稅、發動削藩戰爭,導致民怨沸騰,最終爆發“二帝四王之亂”,德宗被迫逃往奉天避亂。大將李懷光前去救援,當時有傳言說李懷光手握重兵,並認爲這一切都是因爲宰相姦邪所致,盧杞聽聞後心中恐慌,蠱惑德宗令李懷光火速收復京城。李懷光大老遠救援而來,沒見到德宗的面,甚至都沒吃上一口飯,就被打發去收復京城。氣得李懷光怒髮衝冠,心一橫投了朱泚一同作反。盧杞也因此事被貶爲司馬,隨後德宗又想起復盧杞,但遭到了大批諫官的阻止,說盧杞是罪孽深重的奸佞,萬不可再任其爲相,而且給事中袁高,誓死不肯頒佈起復盧杞的聖旨,德宗只能作罷。接着盧杞被貶到澧州,此後再也未能踏足京城半步,最終死在了澧州,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尾聲

後來德宗問名相李勉,爲何世人皆言盧杞奸邪,爲何他自己感覺不到。李勉回答說都知道盧杞奸邪,唯獨陛下不知,這就是盧杞的奸邪所在。李勉還在德宗面前,歷數盧杞的罪孽,而德宗完全聽不進去,還拉來其他宰相與盧杞比較,言明宰相崔祐甫、楊炎的缺點,說他們非常狂傲,經常忤逆自己,而盧杞則對自己百依百順,爲盧杞極力開脫。其實德宗這是典型的“雙標”,只看到盧杞的“逢君之惡”。其實盧杞能“爬”到宰相高位,也不全是因爲工於心計,他有着非常高的才學與口才,只是在德宗面前裝謙遜老實罷了,盧杞摸清了德宗爭強好勝的心理,“對症下藥”無時無刻都在滿足德宗的虛榮心,也因此成功得到寵幸,將德宗變成了自己的“護身符”與工具。而德宗被盧杞矇蔽,所以盧杞才成功陷害了那麼多忠良,如果說盧杞奸邪可恨,那背後寵信奸佞的唐德宗,也更應該受到後世的批判。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