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諸葛亮去世那麼多年,爲何蜀漢仍能延續呢?

諸葛亮去世那麼多年,爲何蜀漢仍能延續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丞相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蜀國一瞬間柱國坍塌,似乎前途一片灰暗,不免給人一種落寞悲傷、憂心恐懼之感,因爲,丞相都已經不在了,還有誰能夠拯救蜀漢呢?

可是,於正史來說,諸葛丞相病逝後,蜀漢不僅沒有登時被消滅,反而又硬生生的走過了二十九年,那麼,蜀漢究竟是憑藉着怎樣的力量,走過了這樣的一段歷程呢?

(一)執政穩守 實力均衡

諸葛亮病逝後,接替他執政的前後有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爲蔣琬,建興十二年八月,蔣琬加拜尚書令、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沒過多久,加封爲大將軍錄尚書事,實際上成爲了蜀漢的一把手,因爲兼管軍權與朝政。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蔣琬加升大司馬,且受命開府治事,雖然彼時蔣琬讓出了大將軍與尚書令的職權,交給了費禕與董允,但是蔣琬仍然是蜀漢實權的第一掌控者,不管是漢中駐軍還是涪縣駐軍,蜀漢的絕大數軍權都掌握在蔣琬的手裏。

蔣琬在任期間,以穩妥人心、恢復國力爲第一要務,在凝聚蜀漢理想共識的同時,也曾主張從漢水東下、以東三郡爲跳板伐魏,不過此舉遭到了朝臣的反對。

但總體來說,蔣琬在任期間,蜀漢還能保持着對外的進取思想,且蔣琬治理國家的能力也很是出色,至延熙九年(公元246年)病逝時,蔣琬執掌大權十二年,此間蜀漢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

蔣琬之後,大將軍費禕繼續執政,費禕雖然才思敏捷、能力出衆,但是他的執政思路比諸蔣琬更顯保守,而且從延熙九年蔣琬病逝後,一直到延熙十五年(公元252年),六年的時間裏,費禕的思路除了在如何穩定國力之外,更多的是想當一個真正的丞相,也就是獲得開府治事的權力。

諸葛亮去世那麼多年,爲何蜀漢仍能延續呢?

在軍事層面,相比於蔣琬的保持進取之心,費禕則乾脆變成了保境安民爲主,例如,他曾多次制約姜維的軍事行動,每次撥給姜維的軍隊不過萬人而已,他也曾對姜維說道:

“我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何況是我等呢!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業等待有能者去繼承,不要以爲希冀僥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果不如其志,悔之無及。”

因此,截止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元旦費禕被刺殺時,他執政的七年裏,蜀漢整體保守的思維漸趨確定,故而,蔣琬費禕執政的十九年間,蜀漢無有重大對外軍事行動。

諸葛亮去世那麼多年,爲何蜀漢仍能延續呢? 第2張

且天災很少,旱災、水災、蝗災基本沒有發生,民衆的生活質量稍有提升,國家戶口戶數穩定,存糧相對富足,財政開支也是大大縮減。

可以說,在當時的三國中,朝政、民間最爲穩定的就是蜀漢,因此三方之間各有人才且實力均衡的態勢依舊沒有被徹底打破,尚屬於平衡時間,故而,蜀漢纔可堅守二十九年之久。(二)軍事趨穩 人才不乏

對於蜀漢來說,人才的真正凋零期在於延熙九年到延熙十六年之間,在此之前,蜀漢軍政人才相繼不乏,就軍事層面來說,蔣琬、費禕、董允、馬忠、王平、鄧芝等一時人傑都在。

例如,延熙七年(公元244年),蜀漢與曹魏之間爆發了著名的興勢大戰,此戰中,蜀漢良將與文臣配合默契、漢中與後方更是聯繫緊密。

出現了前線鎮北大將軍王平凝聚全軍禦敵於外、中線大司馬蔣琬坐鎮涪縣策應、後方大將軍費禕親自從成都至漢中救援、南方鎮南大將軍馬忠自南中入朝代行尚書事穩定朝政、東線車騎將軍鄧芝繼續坐鎮永安穩定東吳,故而興勢大戰蜀漢一舉擊敗曹魏十餘萬大軍、取得大捷!

因此,在蔣琬費禕主政的十九年間,蜀漢的實力是一個絕對的穩固期,可是,自從延熙九年開始,蔣琬、董允、王平、鄧芝、馬忠、費禕等相繼離世,那時候的蜀漢,已然後繼乏人,但是依據着之前打下的基礎,尚且能夠維持十年的時間。

(三)外部內亂 環境穩定

對於蜀漢來說,危險性最大的政權自然是北方的曹魏,可是在後三國時代,不管是曹魏還是東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的治理程度在蔣琬費禕執政期間是不如蜀漢的,且相當的混亂。

就曹魏來說,著名的高平陵政變、淮南三叛等十年之內接連爆發,所以此刻的曹魏無暇他顧,姜維也是抓住了這樣的機會,在他與陳祗、諸葛瞻等聯合主政的十年間多次北伐,重新恢復以攻爲守的策略。

而東吳則是自從太子孫登去世後陷入了儲位之爭裏,江東大族也是涉足其中,丞相陸遜更是被迫身亡,所以,東吳與曹魏處於某種程度的內亂,也是使得蜀漢得以存在下去的重要的外部原因。

但是,自從姜維主政以後,劉禪權力增加,尚書令與衛將軍、左右車騎將軍等對於姜維的制約越來越大,且姜維忽略了對朝政的掌控,且與朝中不睦,這就使得蜀漢軍方的主力與朝政脫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