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清朝的小吏爲何都非常橫行霸道呢?

清朝的小吏爲何都非常橫行霸道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按照大清官場規矩,官和吏是有區別的。官者,管也,管人、管事、管錢、管物,纔算是官;吏者,力也,跑腿衝鋒、打人拘人、動刀動槍,是吏之分內事。但在那樣一個萬惡的舊社會,“吏老爺”也橫行霸道,於是在長期的鬥爭實踐中,百姓總結出三種對付吏老爺的方法:

辦法一,塞錢,以錢制暴。據《竹葉亭雜記》記載,清代四川流行一種陋規,叫賊開花。每當發生盜竊案,吏老爺趕到現場後,第一件事便是將被盜人家周圍的富戶指爲窩贓戶,統統拘押起來。百姓每報一案,牽連數家,“賊開花”由此得名。送來銀子的,馬上釋放;不見銀子的,拳腳招待。捱揍的滋味不好受。於是那些被冤窩贓的富戶只得自認倒黴,紛紛塞銀子,打點吏老爺,洗清賊名。

清朝的小吏爲何都非常橫行霸道呢?

辦法二,告官,以權制暴。據《郎潛紀聞三筆》載,乾隆年間,江蘇一帶的官場流行一種致富之道:吏老爺帶着犯人搶劫。一年早春二月,獄吏率領數名犯人手持器械、鐵鏈,在鎮江市丹陽縣境內打劫了一艘客船。船頭一個正在下棋的老頭被囚徒連抽三鐵鏈,頭顱脊背受到重創,流血昏暈。

哪知,老頭是當朝太僕寺卿陳星齋,正解官居憂在家。按有關規定,官員居憂期間,算是百姓。陳星齋這個特殊百姓找當地官員討要說法,丹陽縣令不敢怠慢,以大事大抓的態勢,從重從嚴從快,將一干獄吏和囚徒處以重典。

清朝的小吏爲何都非常橫行霸道呢? 第2張

辦法三,動手,以拳制暴。據《清稗類鈔》介紹,松江府某縣王氏兄弟三人都是秀才,常對人言,君子動口不動手。吏老爺據此認定,百無一用是書生,時常欺負他們。有一回,催租吏找到這三個兄弟家,橫看豎看,都覺得三兄弟不順眼,於是對他們百般責罵,結果惹火了三個兄弟。兄弟三人不僅將吏老爺痛扁一頓,還一把火燒了他們乘坐的官船。挨一頓揍,長了記性,當地的吏老爺再也不敢上王家找麻煩。

但是,以上三種方法,不管哪一種都只能緩一時之急,整來鬥去,最終受苦的還是百姓。至於塞錢,百姓的錢都是血汗錢,塞幾次,搞不好就傾家蕩產;告官吧,當時的官吏本是一家,告也白告;動手吧,那是兔子蹬鷹、狗急跳牆式,不到最後關頭,決不輕易使用。畢竟扯旗造反的,結局大多身首異處。

其實,吏老爺濫用暴力的背後,是強勢的權力在撐腰。對此現象,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是將權力關在籠子裏,捆住吏老爺的手腳。但是對清朝廷而言,這是最不靠譜、最危險的方式:捆住吏老爺的手腳就是綁了官老爺的手腳,那豈不是給自己找事?因此,縱觀當時的清朝歷史,關在籠子裏的權力鳳毛麟角,百姓只能反覆折騰以錢制暴、以權制暴、以拳制暴的辦法。結局一般就兩個:要麼退一步,忍氣吞聲;要麼幹一場,改朝換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