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爲何在古代,商人這個職業一直沒什麼存在感呢?

爲何在古代,商人這個職業一直沒什麼存在感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中國主要以農耕文化爲主,那麼在經濟制度上的表現就是以小農經濟爲主,這種經濟的特徵就是自給自足,統治者只需要定期按時的找百姓收取租稅(農業稅和土地稅)以及人頭稅,無論是歷史上的井田制,青苗法,一條鞭法等等土地所有權改良,本質上都是圍繞這一根本特徵來進行調整的。

而其他重要的戰略物資,比如鹽鐵等,都是由統治者專賣。所以,古代商業市場經濟的發展沒什麼條件,其次,在統治者眼中,這些經濟活動並不能產生價值。所以,商人自然沒有存在感。

爲何在古代,商人這個職業一直沒什麼存在感呢?

古代中國封建王朝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必然對應的政治制度就是封建專制和家天下,我覺得皇帝的想法不復雜,只要將農民和土地這兩方面的問題處理好,那麼統治就很穩定。而商人的經濟活動造成了人員流動和錢財貨幣流動,這些對於皇帝來說都是影響統治穩定的,所以當然,就要重農抑商了。

爲何在古代,商人這個職業一直沒什麼存在感呢? 第2張

中國傳統文化認爲民以食爲天,而佔主體地位的漢族羣體的性格趨向於內斂保守,這兩方面的因素導致了老百姓自給自足,小富即安的心態,對於商業活動不那麼熱衷。

當然商人的地位以及商品貨幣交換活動會隨着生產力的提高自發活躍,比如明朝中期之後,有以家庭紡織爲基礎,出售布料和成品衣裳的活動,而各種茶樓,食品店等機構的繁榮也見證了這一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