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關羽墓 揭祕三國武聖關羽墓的真實地點在哪裏?

關羽墓 揭祕三國武聖關羽墓的真實地點在哪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羽墓:關羽,三國時蜀漢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爲萬人敵。被後世人們稱之爲武聖。那麼關羽死後被埋葬於何處呢?

關羽死後頭葬在河南洛陽,身子葬在湖北當陽。現在洛陽、當陽各有一處關羽墓,民間盛傳,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山西。”

湖北當陽關陵

在湖北當陽縣西北,爲蜀漢關羽屍骸葬地,始建於東漢,稱“漢義勇武安王祠”,嘉靖十五年整修陵廟,始名關陵。

關陵位距當陽市城區3公里處,是埋葬蜀漢名將關羽屍骸的地方。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兵所殺,孫權怕劉備報殺弟之仇,將關羽首級獻與曹操,企圖嫁禍於人,將其正身以侯禮葬於當陽城西北。關陵開始是座土冢。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爲關羽加封,使其成爲武聖人,直至關帝,他的陵園隨之擴大,形成宏偉規模。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已成陵園建築羣,始名“關陵”,沿用至今。以後曾多次修繕,但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築風格。關陵建築羣以宮牆相連,全是紅磚黃瓦,富麗堂皇。陵園中軸線上,由前而後依此排列着神道碑亭,華表,石坊,三圓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陵墓。兩側分設八角亭,春秋閣,碑廊等。正殿爲主體建築,前檐懸“威震華夏”金匾。殿內供奉關羽父子和周倉的大型塑像,造型生動,威風凜凜,氣概不凡。寢殿內有臺灣同胞捐資鑄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關公銅像。寢殿後的墓冢,高7米,周長70米,甃石爲垣,加上石雕欄杆,刻有“巨龍如海”等圖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漢壽亭侯墓”碑。整個陵園風景幽麗,古柏參天,遠山近水,四季常新,加之三國故事膾炙人口,關公品德世人景仰,於是常有海內外旅遊者結伴而來,拜謁憑弔。

2006年05月25日,關陵作爲三國時期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關羽墓 揭祕三國武聖關羽墓的真實地點在哪裏?

歷史記載

關陵,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是中國三大關廟之一,距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關羽死後,孫權將其首級送曹操,曹以侯禮厚葬首級於洛陽關林,這便是頭枕洛陽、身困當陽俗稱的由來。《三國志》載: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孫權於臨沮夾石(今遠安縣回馬坡)擒關羽,斬關羽,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於當陽,就是今天的當陽關陵。

史載,當陽關陵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故當地民間流傳有“頭枕洛陽,身困當陽”之說。關陵,原稱“大王冢”,墓建於東漢末年。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襄陽太守王銖在墓前修築祭亭。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廟宇。羣體建築則落成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關陵,佔地45000平方米。採用中軸對稱式帝陵規制,中軸線上,有八座古代建築物,依次是神道碑亭、“漢室忠良”石牌坊、三元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陵基。兩旁有華表、鐘樓、鼓樓、碑廊、齋堂、來止軒、聖像亭、伯子祠、啓聖宮、佛堂、春秋閣等。正殿大門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筆“威震華夏”金字匾額一塊。陵區四周,環以帝陵式紅牆黃瓦宮牆。

河南洛陽關林

關林相傳爲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前爲祠廟,後爲墓冢,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南7公里的關林鎮.明萬歷年間始建廟、植鬆。清乾隆時又加以擴建,形成現今的規模。關林總面積約百畝左右,古柏蒼鬱,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氣象幽然,爲洛陽市著名的古建築及遊覽勝地。漢魏洛陽故城位於洛陽市東15公里的白馬寺東,它的前身是周代的成周城,曾做過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個朝代的都城。東漢光武帝建都洛陽後,在成周城的舊址上廣爲擴建,使其極具規模。宏偉壯麗的東漢都城在封建建築史上達到空前的水平,它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城市。

關林的主要建築均在中軸線上,依次爲舞樓、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後爲關冢。

2006年05月25日,關林作爲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