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承德避暑山莊真的就只是用來避暑嗎?

歷史上承德避暑山莊真的就只是用來避暑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承德避暑山莊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承德避暑山莊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成,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後耗時89年。在這段時間也是清朝進入鼎盛的時段,康乾盛世也是華夏文明史上農耕文明最後的輝煌。耗時如此長時間,承德避暑山莊真的就只是一個避暑的山莊嗎?

一、消夏避暑,預防疫病的休憩之地。

歷史上承德避暑山莊真的就只是用來避暑嗎?

北京是清朝首都,可對於習慣關外苦寒之地的滿族權貴們來說,一到夏季,北京天氣炎熱,簡直難以忍受。明朝末年北京流行瘟疫。滿清入關後,滿人體質就跟這氣候“不對付”,許多皇子公主也因感染天花早亡。就連康熙皇帝幼年也感染天花,幸而挺過劫難,心有餘悸之際,爲了防止後代子孫感染天花也爲了消夏,康熙皇帝在遠離京城的熱河找到了理想的避暑之地,當時的熱河行宮就是如今的承德避暑山莊。承德的氣候很好,這裏地處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帶,屬半乾旱半溼潤、大陸性季風型燕山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夏季雨水相對充沛,比北京清涼不少。據說康熙、乾隆曾六下江南遍歷天下景物之美,在修建避暑山莊時,博採衆家之長,融合中國南北園林風格爲一體,到了現代,承德避暑山莊已成爲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集大成之作,在中國園林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二、滿洲秋獮傳統,行宮可見騎兵英姿。

古者行獵,春季曰搜,夏季曰苗,秋季曰獮,冬季曰狩,滿洲貴族自古有家法爲秋獮。明末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以旗統軍,以旗統民,出則爲兵,入則爲民”,八旗騎兵在早期一直處於對外戰爭的最前線,經過多年與明朝的戰爭,戰鬥力十分強悍,在當時整個亞洲都是非常有名的。而擁有最好的騎兵就能大大提升作戰的效率,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到大漢和匈奴的較量,到大唐擺平突厥,到遼、金欺負宋國,到蒙古人橫掃天下,再到清帝國入關,一直不停地驗證那樣一個道理:得騎兵者更有利於得天下。

歷史上承德避暑山莊真的就只是用來避暑嗎? 第2張

康熙二十年(1681)清王朝在南方平定三藩之亂之後,國家形勢漸漸穩定,安逸的生活也使八旗子弟逐漸懈怠,軍紀廢弛的情況日益凸顯,康熙帝居安思危,鑑於自古有秋獮的傳統,便舉行“木蘭秋獮”,在古北口外設置木蘭圍場,在每年秋天集結王公貴族與八旗子弟到木蘭圍場,以訓練滿、蒙八旗軍,藉此養精蓄銳,依稀可見雄武有力的八旗軍士,縱橫馳騁於木蘭圍場。而從北京至木蘭圍場,清帝及隨從王宮,官員都要在沿途休息,處理政務,所需用大量物資也不能只靠馱運,需要建立行宮來解決,康熙皇帝在沿途修建了21座行宮,承德避暑山莊就是其中之一。21座行宮大多規模較小漸漸消失,唯獨承德避暑山莊規模宏大,保存至今。

三、“塞外京都”的政治地位

清代初期位於漠南,漠北蒙古部落多次叛亂,沙俄也伺機侵略邊疆,康熙皇帝曾經成功擊退準噶爾汗國的進攻,並採用懷柔的政策,將叛亂的蒙古部落收撫。古北口長城便是滿清皇帝家鄉的門戶,當年康熙的眼光很好,承德的地理位置優越,俯視關內,在承德建立行宮接受這些蒙古首領的朝貢,也利於控制監督蒙古部落,再後來秋獮時也常邀請他們參與其中,滿蒙經常通婚,兩族的關係也日漸密切。

歷史上承德避暑山莊真的就只是用來避暑嗎? 第3張

蒙古各部和藏族大多信仰喇嘛教,大面積的宗教建築放在首都顯然多有不便,於是乾隆皇帝在承德修建了很多寺廟和宮殿,吸收了漢蒙藏等多個民族的建築風格,實現了南北建築的有機結合,並藉此與北方邊疆的各少數民族建立友好往來關係,這些寺廟宮殿在控制蒙藏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過程之中,也作爲輝煌的文化遺產留存下來。

承德當時有“塞外京都”之稱,皇帝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此打理政務與慶典。如乾隆三十六年(1771),乾隆皇帝六十壽辰,邀邊疆各少數民族的首領會集承德,舉行盛大的慶壽活動,在歷史上冊封西藏六世班禪、接見外國訪華使團馬戈爾尼也是在這裏,由於不必長途進京,使得各少數民族和外國使節在較爲方便的承德避暑山莊就可以和清朝溝通交流,承德隱隱成爲了清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

餘秋雨先生在《一個王朝的背影》中這樣描述承德避暑山莊:“北京的故宮把幾個不同的朝代混雜在一起,誰的形象也看不真切,而在這裏,遠遠的,靜靜的,純純的,悄悄的,躲開了中原王氣,藏下了一個不羼雜的清代”,讓人不禁想在承德避暑山莊中,將整個清朝一窺究竟,窺其園內美景,窺其前世今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