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司馬遷爲何要爲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呢?

司馬遷爲何要爲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遷,被魯迅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一書的作者,被後世尊稱爲太史公、歷史之父。

後人普遍認爲,司馬遷身受腐刑的起因是因爲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而觸怒漢武帝,因而獲死刑之罪,又因無錢免罪,只能選擇腐刑或被處死,司馬遷爲完成父親司馬談的遺願——《史記》,因而只能選擇屈辱之刑——腐刑。但實際上,漢武帝根本沒有用這個名目給司馬遷定罪,實際定罪的名目是,攻擊皇帝用人不當。

司馬遷爲何要爲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呢?

爲什麼司馬遷會如此攻擊漢武帝?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李陵投降匈奴?這就要從本文的另一個主角漢武帝的小舅子——李廣利說起了!

李陵被俘的原因——李廣利

李廣利,漢武帝時期將領,漢武帝寵妃李夫人和協律都尉李延年之兄,昌邑哀王劉髆的舅舅。

李廣利因爲妹妹得寵的原因,被漢武帝看重,封爲“貳師將軍”。但李廣利才能平庸,比起衛青、霍去病差太多了(此時衛青、霍去病已死),不論是打匈奴,還是徵西域,他帶出去的兵,10個裏頭能回來2個就不錯了,所以很多少壯派軍官都不願意跟着他出徵。

有一次,漢武帝又派李廣利爲主將征伐匈奴,讓李陵帶五千騎兵爲其後隊,給予增援。李陵原本就看不起李廣利,現在一聽與李廣利一塊出征,還要服從他的命令,就非常鬱悶地找漢武帝提意見,漢武帝一聽也不樂意了,你竟然看不起我的小舅子,於是帶着氣命令李陵從另一途徑單獨進攻匈奴,但要把騎兵改成步兵,而且李陵還沒有後援,包括糧草。於是,李陵帶着5000名由騎兵改成的步兵出發了。

司馬遷爲何要爲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呢? 第2張

不成想李陵這一路竟勢如破竹,一直打到陰山之下(據說大部分的匈奴兵都去包圍消滅李廣利去了),此時已是深入匈奴腹地,在這裏,李陵一直按計劃等着李廣利的大軍,而這時的李廣利早已兵敗逃回了長安,可惜李陵並不知道,一直在傻傻的等友軍的出現,最終李陵等來的是數不清的匈奴兵。

李陵只能帶着這5000名步兵邊打邊撤,就這樣一直撤到邊境線附近,這時箭都射完了,糧食也吃光了,士兵也只剩下百十來人,李陵沒有辦法,只好下令分散突圍,這時的李陵表現得非常男人,隻身殿後,掩護袍澤突圍,就這樣很多戰友夥伴成功突圍,但李陵卻被匈奴俘虜。

司馬遷仗義執言惹怒漢武帝!

往後就發生了司馬遷爲李陵說清,而被下獄執行腐刑的事情。我們在這裏不談論李陵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只探討司馬遷是如何替李陵說情的。

據載,司馬遷說:“李陵提兵不滿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殺數萬之師,敵人被打死打傷無數。他轉戰千里,矢盡道窮,戰士們赤手空拳,頂着敵人的箭雨仍殊死搏鬥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他雖身陷重圍而戰敗,但他殺死殺傷敵人的戰績也足以傳揚天下!”

司馬遷的說法,雖然是實情,但這無疑是打了漢武帝的臉,李陵無論是“提兵不滿五千”還是“深入匈奴腹地”都與漢武帝和李廣利有直接關係,而對於李廣利漢武帝並不想嚴肅處理,所以李陵投降匈奴事小,漢武帝丟面子事大,司馬遷被處以極刑也就不足爲怪了!

爲何說李陵投降匈奴事小?

在當時的情況下,投降匈奴這種事是允許發生的。投降雖然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但爲了暫時保住性命,以期有更大的建樹,類似的屈辱是可以接受的,早先的先賢就這樣做過。

大漢立國之初,就曾認可了這種因勢不敵而降的人,如韓王信、堂陽侯孫赤都曾因戰敗而投降項羽,後重新加入漢陣營而繼續受重用。就是司馬遷時代的趙破奴,曾被匈奴俘去十年,都未失侯奪爵,此事記在《衛將軍騎列傳》裏。

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趙破奴

因此,且不說司馬遷受刑時李陵是否投降,即使坐實,兩國交兵,叛來降去,在過去是通行的做法,至少在司馬遷時代還不是非常嚴重的罪名。

從上述意義上來說,李陵之降就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逆不道行徑。畢竟當時大一統國家時間不長,大漢民族的概念尚未形成,還沒有形成忠於民族大義的鐵律。

李陵娶單于之女

既然投降事小,爲何武帝滅李陵全家,處司馬遷死刑?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一書中道明瞭真正的原因“未能盡明,明主不深曉,以爲僕沮貳師,而爲李陵遊說,遂下於理。”意思就是司馬遷沒有完全說清自己的意思,聖明的君主不深入瞭解,認爲司馬遷是攻擊貳師將軍,而爲李陵辯解,於是將其交付獄官處罰。

司馬遷自己都認爲在爲李陵說情時提到了李陵之敗與其上級貳師將軍李廣利之敗的聯繫,而後者在李陵失敗的同時也折損了五分之三的人馬。李廣利是因爲與漢武帝的裙帶關係而受到重用的,詆譭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同時也是打了漢武帝的臉。而且造成李陵失敗的原因裏面也有漢武帝的份。所以司馬遷越是陳述詳情,越是會激怒漢武帝。所以漢武帝給司馬遷定罪的名目是,攻擊皇帝用人不當!

後來漢朝皇帝的做法也證明李陵可以被原諒!

此事過了很久之後,漢武帝曾對大臣說:“李陵出塞之時,本來詔令強弩都尉接應,只因受了這奸詐老將奏書的影響又改變了詔令,才使得李陵全軍覆沒。”這時的漢武帝已認識到李陵是無救援所致,於是還派使者慰問賞賜了李陵的殘部。

漢昭帝時期,曾安排霍光遣使招李陵歸漢,李陵因爲全家被殺不還,最後居匈奴二十餘年,病卒。

上述兩件事都說明漢朝皇帝已經原諒了李陵。

所以司馬遷的仗義執言,雖然體現了其剛正不阿,不畏強權的高尚品格,但不僅對於李陵事件的處理於事無補,而且對於漢武帝更是火上澆油,更加重了對李陵的處罰,從這一方面可以說是司馬遷害了李陵。這就是說話的藝術,有時正話需要反着說,反話可以正着說!

不過對於我們後人來說,幸運的是司馬遷面對死刑和奇恥大辱最終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否則我們中華民族將失去一部可以引以爲豪的歷史文學鉅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