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荀彧和諸葛亮同爲忠臣,爲何評價完全不同呢?

荀彧和諸葛亮同爲忠臣,爲何評價完全不同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明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諸葛武侯的名號,流傳了千百年,仍然是十分響亮。他在世時,聯吳抗曹,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先主劉備白帝城託孤,此後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爲蜀漢立下了不世之功。後世有很多君王都不遺餘力的爲其加封,尤其是在唐朝,他被擡進了武廟,後世爲其撰寫的詩歌傳記,更是不計其數。大都是誇讚他用兵如神,忠心耿耿。而同樣忠於漢室,荀彧爲什麼沒有像諸葛亮那樣流芳百世呢?

(一)、同爲忠臣,後世名聲相距甚遠

荀彧和諸葛亮一樣,二人都是漢末的王佐之才。荀彧是曹操統一北方的不二功臣,也是建議他''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謀士,也是對大漢忠心耿耿的守節之士。就連蘇轍都稱讚其爲''所以與操謀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豈教操反者哉?以仁義救天下''。他對曹操做出的貢獻,遠不比諸葛亮於蜀漢少。

1. 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

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多名人可能在當時並不算特別出衆,但是因爲他的忠,便能獲得後世無底線的宣傳。後人不斷的給諸葛亮追加封賞,就是希望世人能夠學習他的忠君愛國精神。

諸葛亮對蜀漢,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未曾有一日,忘記過先帝的囑託。盡心輔佐少主,以一己之力撐起了整個蜀漢。而荀彧也是忠於漢,不過他效忠的是正統大漢王朝。在羣雄割據,戰亂並起的時代,荀彧選擇了當時敢刺殺董卓的曹操,盡心輔佐。

荀彧和諸葛亮同爲忠臣,爲何評價完全不同呢?

荀彧起初認爲曹操也是忠義之士,而曹操也看中了荀彧的有勇有謀和一顆忠心。兩人互相成就,終於統一北方。不過荀彧高估了曹操的忠誠,而曹操也低估了荀彧的氣節。在曹操要求加封九錫之時,荀彧出來力阻。

荀彧知道,如果曹操一旦得逞,那麼他就會有自己的封邑,有軍隊,有行政機構,就會徹底的脫離大漢的管制。因爲荀彧的力諫,曹操''心不能平''。於是給了荀彧一個沒有果實的盒子,意爲''盒中無果,請君自採(裁)''。荀彧當即爲他心心念唸的大漢赴死。

荀彧只忠於漢朝,不忠於曹操。而諸葛亮只忠於劉備家,不忠於大漢。而且荀彧寧死守節,按常理而言,後世不應該對荀彧不聞不問,而不斷的擡高諸葛亮。那麼,這其中究竟有何緣由?

2. 踩曹捧劉,害了荀令君

在很多的小說和演義中,都把劉備塑造成仁義道德的名主,將曹操醜化爲心理陰暗的梟雄。雖然荀彧是忠於漢室的,不過他都是幫曹操打的天下。在尊劉貶曹的社會環境影響下,荀彧自然也隨着曹操名聲的敗壞而無人問津。

反觀諸葛亮的主公劉備,他的名聲很好,也一直打着匡扶漢室的旗號,一向以仁愛的形象示人。所以,後世對其也是非常追捧。而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諸葛亮,自然也會被''愛屋及烏''的提高形象。

很多人撰寫三國作品時,都會站在主觀立場上,自覺地認爲劉備,劉皇叔纔是正兒八經的漢朝正統。而曹操,不過是一個竊國之賊。正因如此,輔佐曹操的荀彧,也跟着地位下降。即使大家都知道,他是忠於漢室的忠義之臣,但還是因爲他在曹操陣營,而不願給其機會。

可是誰又能理解荀彧的良苦用心,他有一個士子夢,也有一個大漢夢。奈何這個頂級謀士獨木難支,只能選擇輔曹操以救漢於水火。而且,當時的曹操的確是對大漢忠心耿耿,絕無他意。

荀彧和諸葛亮同爲忠臣,爲何評價完全不同呢? 第2張

(二)、榜樣的力量,孔明乃皇家首選

在古代讀書識字之人本就不多,普通百姓哪有機會接觸歷史。所以,君王宣傳什麼,他們就會信什麼。這種輿論氛圍一旦興起,也會從江湖之遠,影響到廟堂之高。在荀彧和諸葛亮之間,他們更喜歡孔明的忠誠。

1.鞏固統治,一場場的''造神運動''

白帝城託孤後,主少國疑,諸葛亮力挽狂瀾,讓原本處於搖曳之際的蜀漢變得異常穩固。最重要的是,他沒有趁此時機,將大權獨攬自己手中。君王們害怕的就是自己猝然長逝,國家亂作一團。他們更害怕有楊堅和趙匡胤這樣的人物出現。所以,就必須得標榜孔明,一邊宣傳孔明的能力,一邊宣傳他的忠誠。

就是在向臣子們傳達,人家諸葛亮那麼大的本事,都沒有說趁人之危,獨攬大權,你們就該向他學習。荀彧雖一心匡扶漢室,但他選擇的是曲線救國,即依靠曹操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夢想。其實荀令君也是無奈之舉,他原本跟着袁紹,奈何此人胸無大志,小肚雞腸,倒不如當時敢散盡家財,刺殺董卓的曹操有魄力。

在這兩者之間,帝王們肯定是更喜歡盡忠職守的諸葛亮。雖然荀彧忠的是大漢,孔明忠的是蜀漢,但不論忠於誰,對後代統治者有用的忠,那纔是真的忠。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底下的臣子們看到皇帝如此尊崇孔明,自己也不能落後。有文采的開始爲其創作文學作品,當權之人,則想方設法的擴大孔明的影響。

2.''助紂爲虐''的標籤

荀彧出身於大夫世家,是受到漢朝禮教薰陶出來的傳統人士。他從一出生開始,就將忠君愛國的烙在了心裏。他有着很強的皇權正統觀念,雖然輔佐曹操,但目的是想讓孟德成爲周公那樣的人物。

只不過,經過多年的發展,曹操已不再是當年那個爲漢室奔波的青年,他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利己主義者。

曹操變了,但荀彧未變,他還是一心匡扶漢室。儘管荀彧以死證明了自己的清白,但他畢竟幫曹操做了很多事情。而曹操又被描繪成大漢的竊國者,所以荀彧自然也成了他的''幫兇''。如此一來,後世又怎會宣傳荀彧。

如果單純論對大漢的忠誠度而言,荀彧直接完勝諸葛亮。而且皇帝也在曹操手裏,從一定程度上說,忠於曹丞相,就是忠於漢獻帝。但是荀彧發現曹操變心爲時已晚,所以他寧願捨生也要取義。

總而言之,荀彧在後世的知名度不如諸葛亮,就是因爲跟隨了''名爲漢相,實爲漢賊''的曹操。後世的帝王們,不希望出現孟德這樣架空自己的人物,自然也不希望出現荀彧這樣幫助曹操創業的忠臣。

(三)、後人休把留侯比,臨沒無顏見漢君

''文弱才華天下聞,可憐失足在權門''。在很多人的眼裏,都認爲荀彧是三國時期,唯一一個忠於大漢之人。天子無兵權之際,荀彧只能選擇曹操。他把一輩子交給了大漢,也只有跟着孟德,才能保全大漢之名。可以稱其爲大漢,最後一個功臣。

1. 孔明在蜀漢太過突出

劉備一直在三足鼎立中,處於弱勢。他的兵力最少,戶數最少而且身邊又缺乏能人才幹。同時,他自己的能力也遠遠無法與曹操相提並論。孔明來到劉備帳下,那可以算是最爲出衆者。尤其是白帝城託孤以後,他扶大廈於將傾,其功勞在蜀漢無人能比。

而荀彧本人雖然有王佐之才,但是因爲曹操身邊有太多的謀士,就顯得荀彧有些黯淡無光。更何況,曹操本人的能力也不弱,這就令荀彧的存在感更低了。如此一比,在智謀與忠誠並舉的孔明與荀彧身上,孔明顯得如此光彩奪目,熠熠生輝。

而且蜀漢的實力很弱,諸葛亮能夠維持現狀本就不易,還能有北伐中原之志,這就讓他在與荀彧的比較中表現的更加出色。

2. 曲線救國大都幫了曹操

諸葛亮說自己忠君愛國,他果真就一心幫着劉備東征西討,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勢。而荀彧他也標榜自己如何的忠誠,不過計謀和奇策,都是幫助曹操平定各方勢力。在荀彧眼裏,曹操是大漢的丞相,幫他,就是在幫大漢。

可是後人的眼中,荀彧只會放些空炮,口頭愛國。而且,他的計謀大都成了曹操架空漢室權力,步步走向巔峯的支柱。最開始他希望曹操能夠以天子之名,撫正平亂,以達到天下一統的目的,可是後來曹操卻發展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所以,只靠着一顆忠心就任人唯親是遠遠不夠的。後世還認爲,荀彧加入統治集團,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在爲自己家族,潁川荀家謀求福利。而他之所以和曹操分道揚鑣,就是因爲後來孟德唯纔是舉,損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不過這究竟是真是假,荀彧的忠誠究竟有沒有那麼純粹,早就沒有了爭執的必要。諸葛亮的名聲大噪是因爲他的忠誠和才智,荀彧的黯淡無光,是因爲他跟隨過後世不喜歡的梟雄曹操。

結語: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人喜歡諸葛亮,自然就有人獨愛荀彧。當然,諸葛亮的形象的成功塑造,與後世的君王脫離不了關係。他們神化孔明,再宣傳他的忠誠,無非就是想讓世人以諸葛亮爲榜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