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唐朝藩鎮勢力是怎麼一步步變強的?朝廷爲什麼不想辦法壓制?

唐朝藩鎮勢力是怎麼一步步變強的?朝廷爲什麼不想辦法壓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藩鎮勢力是怎麼一步步變強的?朝廷爲什麼不想辦法壓制?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衆所周知,唐朝政權實亡於藩鎮割據,中央及地方矛盾尖銳,各地節度使獨攬軍、政、財權,職位又由其子弟或部將承襲,不受中央政令管轄。隨着時間推移,唐朝統治者無力鎮壓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的藩鎮節度使,各地藩鎮卻有實力攻打京城,逼迫皇帝出逃,使得唐帝權威掃地。事實上,“安史之亂”後形成的這種中央集權程度削弱、藩鎮強大且互相爭戰的割據局面,有着明確的發展階段,觀察分析各個階段的藩鎮割據發展形勢,便能深刻理解唐朝的衰落過程。

唐朝藩鎮勢力是怎麼一步步變強的?朝廷爲什麼不想辦法壓制?

▲唐平“安史之亂”形勢圖

第一階段——割據形成發展時期

該階段大致處於唐代宗初年至唐德宗末年。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史思明長子史朝義自縊身亡,其麾下黨羽紛紛投降,“安史之亂”至此結束。奈何朝廷實力有限,既不能派心腹將其架空,也無法徹底將其打散拉攏,所以最後只能以賞功爲名授以藩鎮節度使稱號,並命其分統原安史逆賊所佔各地。朝廷共設四鎮節度使,即李懷仙爲盧龍(又名幽州或范陽,今北京)節度使,轄今河北及東北地區﹔李寶臣爲成德(又名鎮冀或恆冀,今河北正定)節度使,轄今河北中部地區﹔田承嗣爲魏博(今河北大名北)節度使,轄制今河北南部及山東北部地區﹔薛嵩爲相衛(今河南安陽)節度使,轄制今河北西南部及山西、河南部分地區。不久,相衛轄區爲田承嗣所並,四鎮遂變成三鎮,三鎮名服唐廷,實則獨立,或父子相承或由大將代立,朝廷無法過問和干涉節度使的繼承事宜。

唐朝藩鎮勢力是怎麼一步步變強的?朝廷爲什麼不想辦法壓制? 第2張

▲唐代藩鎮分佈圖

除去這大名鼎鼎的河朔三鎮外,另有淄青(又名平盧,今山東益者)鎮節度使李正己,本來淄青節度使爲侯希逸,李正己將其擊敗後,唐朝中央無力收回,只能授以其節度使稱號, 李正己一家也由此統治山東地區長達三代四人;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襄陽)節度使樑崇義則實行割據封閉統治長達十九年。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樑崇義被滅,次年淮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節度使李希烈據鎮反叛,自稱建興王,並聯合已稱王的淄青﹑魏博﹑成德﹑盧龍四鎮節度共同抗拒中央,不遵唐帝號令。唐德宗連忙調集淮西鄰道集攻李希烈,其餘諸道皆觀望不前。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德宗調涇原(今甘肅涇川北)兵東援,十月, 涇原軍於長安發動叛亂兵變,擁立留居長安的前盧龍節度使朱泚爲秦帝,德宗無奈出奔奉天(今陝西幹縣)。

唐朝藩鎮勢力是怎麼一步步變強的?朝廷爲什麼不想辦法壓制? 第3張

▲唐德宗李適劇照

興元元年(公元784年)正月,李希烈稱楚帝,改元武成。二月,奉命馳援德宗的朔方(今寧夏靈武)節度使李懷光追隨叛軍反抗唐朝,德宗再奔梁州(今陝西漢中),唐朝政權此時危在旦夕,隨時都可能覆滅。好在名將李晟率軍收復長安,同年六月平定“朱泚之亂”。貞元元年(公元785)八月,李懷光之亂平定,二年(公元786年)四月,李希烈爲部將所殺,冀魯四鎮暫時表示重新尊奉唐帝,大唐表面上又重歸統一。唐德宗李適經過這場史無前例的反叛後,幾乎嚇破了膽,決定對各地藩鎮採取姑息縱容的態度。當然,李適也採取了一些保障自身安全的措施,比如加強禁軍(神策軍)、充實府庫等。不過這些舉措卻引發了另一個極具威脅的後果,即宦官掌權亂政。

唐朝藩鎮勢力是怎麼一步步變強的?朝廷爲什麼不想辦法壓制? 第4張

▲唐代宦官劇照

第二階段——中央討伐叛鎮時期

該階段大致處於唐憲宗李純永貞元年(公元805年)至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唐憲宗李純即位後,經過其父唐順宗李誦十餘年的治理,唐朝中央軍力與財力積累了一定基礎,唐憲宗開始着手削藩。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劍南西川節度使劉闢上書求兼領三川不得,發兵進犯東川節度使治所梓州(今四川三臺),憲宗遣高崇文率神策軍出征平定。同年,憲宗又平定夏綏節度使楊惠琳叛亂。次年,鎮海(今江蘇鎮江)節度使李錡叛變,憲宗調鄰道兵征討,李錡爲部將所殺。

唐朝藩鎮勢力是怎麼一步步變強的?朝廷爲什麼不想辦法壓制? 第5張

▲唐代出徵場景壁畫

唐憲宗數次平叛藩鎮均取得勝利,增強了朝廷主戰派的信心。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成德節度使王士真逝世,其子承宗自爲藩鎮,憲宗遣宦官吐突承璀征討,結果無法取勝,只得暫時妥協,下旨由王承宗繼位。元和七年(公元812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逝世,其子從諫繼位,從諫年幼,軍中遂推大將田興(後改名弘正)爲主。田興上書表示願服從憲宗統治,遵守中央法令,申報魏博地區戶籍,還向唐廷請命刺史督撫等地方官,並遣使送從諫入京爲質,河朔三鎮由此出現突破口。

唐朝藩鎮勢力是怎麼一步步變強的?朝廷爲什麼不想辦法壓制? 第6張

▲唐憲宗李純畫像

另一方面,淮西自李希烈爲部將陳仙奇所殺後,吳少誠又殺陳仙奇,其義弟吳少陽繼位後仍舊割據一方。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自領父位,對於淮西鎮如何處置,唐朝羣臣分爲主戰﹑主撫兩派,憲宗本人的立場是主戰。於是唐廷徵集鄰道軍隊圍攻淮西之時,淄青﹑成德兩鎮暗中支持淮西,河陰轉運倉被焚燬,主戰派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先後被刺殺,但這些風浪都沒令憲宗動搖,他任命裴度爲相,堅持平定藩鎮割據叛亂,這也成爲藩鎮勢力與唐朝中央的一次大決戰。

唐朝藩鎮勢力是怎麼一步步變強的?朝廷爲什麼不想辦法壓制? 第7張

▲唐朝軍隊劇照

由於各地平叛軍隊中,不少將領遷延觀望,故意作戰不力,所以戰事一度陷入膠着。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宰相裴度親臨前線督師,唐鄧節度使李愬雪夜襲克蔡州,擒吳元濟,取得最後勝利。同年,憲宗發兵淄青,次年二月,淄青將劉悟殺節度使李師道降唐,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盧龍節度使劉總見此,相繼自請離鎮入朝,請朝廷另委節度使,唐中期以來藩鎮長期割據的局面至此似乎得到了解決。然而由於朝廷平叛過程中消耗太多人力物力,致使和平局面之下暗流涌動。

唐朝藩鎮勢力是怎麼一步步變強的?朝廷爲什麼不想辦法壓制? 第8張

▲唐代長安城(現代數字化復原)

第三階段——藩鎮復興延續時期

該階段大致處於唐穆宗初年至唐懿宗末年。唐憲宗長年平叛,耗光了中央府庫積蓄,地方的平和穩定又使朝臣思想麻痹,這就爲野心家們暗中蠅營狗苟提供便利。憲宗晚年大舉修行煉丹以求長生,加之任用聚斂之臣,賦稅極高,百姓對此怨恨不已。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憲宗駕崩,唐穆宗即位後爲平復百姓,着手裁減兵員,此舉雖大幅節省財政開支,然而被裁士卒沒有合適去除,於是在各地作亂,而河朔三鎮將士也因與朝廷委派的昏庸官吏產生矛盾,最終雙方匯聚在一起,準備發動新的叛亂。

唐朝藩鎮勢力是怎麼一步步變強的?朝廷爲什麼不想辦法壓制? 第9張

▲唐穆宗李恆劇照

長慶元年(公元821年),盧龍兵亂,將士囚禁朝廷委任的新節度使張弘靖,盡殺其幕僚。隨後,成德軍擅殺自魏博移鎮成德的節度使田弘正(即田興)。穆宗命裴度統兵討伐,並下令魏博節度使田布(田弘正之子)出兵助討成德,由於將士不肯出力,還要求田布行河朔故事(即恢復當初獨立狀態),田布不肯只能自殺謝罪。河朔三鎮再次脫離中央控制,此前被朝廷裁撤的士卒紛紛投奔新割據者朱克融﹑王廷湊﹑史憲誠等人。

唐朝藩鎮勢力是怎麼一步步變強的?朝廷爲什麼不想辦法壓制? 第10張

▲裴度畫像(局部)

裴度征討無功而還,徒勞靡費國帑,唐朝中央亦無法支撐長期作戰,只好承認現實,放任河朔三鎮自立。見唐帝無法鎮壓反叛,各地人心思變,許多小型割據勢力紛紛涌現,如徐州大將王智興逐節度使崔羣並自領軍務,朝廷無奈授以節鎮。澤潞(今山西長治)節度使劉悟擅囚監軍使劉承偕,朝廷無奈宣佈流放劉承偕,劉悟子孫三代之後佔據澤潞十餘載。武宗會昌四年(公元844年),李德裕率軍發動“會昌伐叛”,一舉平定澤潞,這才穩定住了中央對各地的基本控制。總體來說,這一時期的藩鎮割據雖有所復興和發展,但危害性並沒有之前那麼嚴重,各地藩鎮節度使也只是經常發生牙將逐帥等“以下克上”之事,沒有各自大打出手,此外多地還出現權力下移的趨勢。

唐朝藩鎮勢力是怎麼一步步變強的?朝廷爲什麼不想辦法壓制? 第11張

▲唐昭宗李曄劇照

第四階段——藩鎮相互兼併時期

該階段大概處於唐僖宗乾符二年至唐朝滅亡(公元875年~公元907年)。乾符二年(公元875),王仙芝﹑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戰爭爆發,朝廷雖徵集各地藩鎮圍剿,但由於大軍指揮並不統一,加上各地節鎮利用機會擴充實力,唐朝的滅亡速度反而因此加快。廣明元年(公元881年)十二月,黃巢攻入長安,僖宗倉皇出逃,唐朝統治名存實亡,各地割據勢力趁勢興起,割據藩鎮空前增多。

唐朝藩鎮勢力是怎麼一步步變強的?朝廷爲什麼不想辦法壓制? 第12張

▲後梁太祖朱溫劇照

農民起義軍被剿滅後,藩鎮完全無視唐朝皇帝權威,開始進行規模浩大的兼併戰爭。此後數十年,各地割據兼併不斷,唐帝也屢次被人挾持充當傀儡。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溫弒殺唐哀帝李柷,唐朝正式宣告滅亡。由於朱溫本人缺乏足夠的威望與能力,無法真正統一全國,各地節度使又紛紛變回“大唐忠臣”,打着興復唐朝的旗號反對其統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五代十國的混戰局面由此產生,而這從某種程度來說,正是唐朝藩鎮割據的延續。直至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統一大部分中國,重新建立起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統治,藩鎮割據才徹底宣告結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