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高拱執政後,對明朝歷史有哪些影響?

高拱執政後,對明朝歷史有哪些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推崇以祖制治國,多數高級官員認爲,“本朝立國規模,章程法度,盡善盡美……今不必復有紛更,惟仰法我高皇帝”(張居正致友人私函中語)。高拱則不同,他在做禮部尚書時,就寫了一道今人謂之《除八弊疏》的奏本,被一些專家稱爲高拱的政綱。

也就是說,除舊立新,是高拱執政的基調。高拱認爲,“法不能無弊,行之既久,其弊更不可勝言。”主張“法與時遷,更法以趨時”。因此,執政後誓言“先立規模”——改革體制、健全制度。在他執政的短短兩年半里,對吏制、軍政、邊政、財政、司法等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並對一些觸及敏感體制的改革提出了構想。

全面革新吏制。“凡吃俸祿的,都是百姓供給,若不要緊的官添設太多,不要緊的人虛支餼廩,百姓豈能供得起?必是裁去冗濫官役。”這是高拱給做裕王時的隆慶皇帝講課時說的一段話。這與人民供養政府而不是政府供養人民的近代理念完全契合。

高拱執政後,大力精簡機構、裁汰冗員,就連太醫院也由十二科縮減爲十科。與此同時,高拱對官員任職資格、選拔、迴避、考覈、赴任、請假等各個環節,都進行了前所未有的革新。明史專家韋慶遠評價說:“高拱是有明一代最有魄力、最有識見、最敢於改革舊制,而又能妥慎制訂符合實際需要新規制的吏部尚書。他所謀劃和推行的新法,實爲明代人事制度掀開新的一頁。”

高拱執政後,對明朝歷史有哪些影響?

改革軍政,建立軍事指揮官儲備、選調、升遷系統。高拱認爲,軍事是專門的學問,主管軍事的兵部官員,要有特殊的資格,並建立儲備、調動、升遷的特殊體系,而不再與其他部門官員經常互調,按常規拔擢使用。於是,陸續出臺了相關措施,對兵部官員的選任、調動、升遷、待遇等做出規定。他執政期間明朝軍隊逢戰必勝,與高拱不遺餘力地推行軍政改革有直接關係。

重視理財,樹立養民爲先的政績觀。宋明理學倡言君子不言利,致使讀書人不願做理財官,官場也普遍輕視“錢糧衙門”。地方轉運使多是貶謫或考覈不合格官員轉任,戶部的官員也爲人所輕,升遷特差。高拱明確指出:“《洪範》八政,首諸食貨;《禹謨》三事,終於厚生。足見古聖賢極重言利;後世迂腐好名之人,倡不言利之說,遂使俗儒不通國體者轉相傳習,甚有誤於國事,以致無爲國理財者。”

他認爲,義利之分,唯在公私之判,爲公衆謀利即爲義。他的執政理念帶有爲民衆謀福祉的先進思想。他執政後即大聲疾呼重視理財,並對理財官任用、升遷制度進行改革。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即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國嚴重虧空的局面。據專家嶽天雷統計,高拱當政的隆慶五年,相比徐階當政的隆慶元年,歲入增長53%以上;支出減少42%以上。

高拱同時提出,生財自有大道,聚財斷不可變成斂財。聚財有兩種,一種是桑弘羊式的,務損下以媚上,國庫雖充盈而民財刮盡;一種是劉晏式的,以養民爲先,民富而國強。

他在《議處欠糧欠谷官員以圖實效疏》中,推出了多項改革措施,核心是改革對天下州縣一體以稅收指標完成情況考覈官員的制度。指出,對原系地方凋敝、百姓逃亡、田地拋荒甚多之州縣,若一味下指標,是逼州縣長行苛政,導官吏重殃其民!故改爲以存恤貧困、召集流亡、開墾荒田,質言之以蘇民困的情形,來衡量官員政績。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