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戰國時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養活那麼多的軍隊的

戰國時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養活那麼多的軍隊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戰國七雄軍隊,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翻閱史書,常常可以看到參戰總人數高達數十上百萬的大型戰爭,特別是在戰國末期,七國的爭霸動輒數十上百萬。

例如,在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中,趙軍40萬,秦滅楚之戰先20萬後60萬,並且這些數字並非是虛構的,都是在史書當中有明確記載的。

戰國時期的總人口大概在2500萬到3000萬之間,這麼點人口怎麼支撐起如此龐大的軍隊規模,令人十分疑惑。

兩千多年過去,我們也無從得知古人就進行戰役記載時,是否刻意誇大數字。但我們可以從戰國時期最爲強盛的幾個國家入手,推測出他們的“養兵能力”,看看以七國的人口到底能養多少兵?

戰國時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養活那麼多的軍隊的

一、農業發達、土地肥沃的趙國

“養兵能力”取決於人口、糧食和財力,這三者都具備了,一個國家的軍隊數量自然就上去了。那麼以戰國時期的物產水平,真的可以支撐起這麼龐大的軍隊規模嗎,戰國七雄又能常年保持多少軍隊呢?

首先,我們來談談魏國。魏國與周圍國家犬牙交錯地接壤,其領土較爲分散,主要部分在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其餘分散在臨近省份。魏國四周與秦、楚、齊等強國相鄰,處於他們的中間,很容易被圍攻,是名副其實的四戰之地

但魏國在魏文侯時代的軍事實力遠遠強於其他六國,縱橫百年無敵手。

那一時期,魏國四面出擊,向南進攻,奪其重要領地,向北發動大軍,令中山國就此滅亡,向東,打敗齊國,向西,重創秦國,從而佔據河西地區戰略要地。魏國之所以能如此強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魏國的“養兵能力”很強。

魏國地處中原腹地,這裏自古便是先民的聚居之地,土地十分肥沃,農業發達。戰國初期,西門豹獨出心裁,開鑿了灌溉溝渠,從漳河引水入鄴城,將周圍缺乏灌溉水源的田地,變成了旱澇保收的良田,令鄴城逐漸富庶起來。

西門豹在鄴城取得的成功,令魏國當政者看到了興修水利的好處,遂在全國範圍內大興水利。這一做法極大地改良了魏國的水土條件,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又使中原地區的河流連成一片,便利了中原地區的交通。

在那一時期,魏國還任命李悝主持變法,使因興修水利而優越起來的物質條件得到充分的應用。他的“盡地力之教”充分利用了魏國的土地,緩解了魏國地少人多的矛盾,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在經濟上,他主張由國家來調控糧食價格,避免了商人惡意壓低糧食價格,保護農民利益。

戰國時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養活那麼多的軍隊的 第2張

大興水利使魏國的可耕種土地面積大大增加,改革變法又促進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兩者疊加在一起,使得魏國的糧食產量大大增加,極大豐富了魏國的物質條件,使其在戰國初期逐漸強大起來。

但是受限於國土面積不大,魏國的人口總數也一直沒能上去,只有不到300萬。物產豐富,經濟發達,奈何人口不足,“養兵能力”便嚴重限制。因此魏國的作戰部隊在巔峯時期也只有五六十萬,根本不能與它的地位相匹配。

而且魏國地處中原,是戰國中後期連年累月的兼併戰爭的主要戰場。戰爭造成了對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破壞。

同時,隨着魏國在與他國交戰中不斷失敗,土地被周圍的秦國等強國侵佔,國土面積不斷縮小。這使得魏國所能調用的經濟資源越來越少,本就不強的“養兵能力”也逐漸下降,很快就失去了爭霸的能力。

二、地廣人衆的趙國

在三家分晉之後,趙國繼承了晉國北部領土。在那一時期,趙國軍事實力很弱,甚至得依靠魏、趙兩國幫忙,才能保全自身。

但是後來三國關係變差,趙國便只能獨自應對強敵。在趙國的周圍,散佈着秦、韓、魏、衛、齊、燕、中山等國,還有一些實力不可小覷的蠻夷部落,地緣戰略環境十分險惡。

特別是秦、魏兩國,看趙國實力不強,經常對其進行軍事入侵。爲了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趙武靈王時代推行胡服騎射的改革,命令軍隊穿着胡人服飾,學習胡人騎射的戰鬥技術,從而使趙軍的戰鬥力有了較大提高。到了戰國末期,趙國已經發展成爲北方地區的一個比較強大的諸侯國。

戰國時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養活那麼多的軍隊的 第3張

蘇秦就曾對趙王說“秦之所畏害於天下者,莫如趙”,在當時天下人的眼中,只有趙國可以與秦國相提並論。究其原因,是因爲趙國的擁有強大的“養兵能力”。

在趙武靈王改革不久後,趙國便在一些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在隨後的對外戰爭中,趙國展現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很快便攻取了中山國和大片胡地。

此後,趙國疆域更加廣大,而且這些所奪取的土地,都十分適宜耕作。例如,原屬於胡地的河套平原,土地肥沃,適宜於農耕,並且還產戰馬,使趙國成爲了戰國時期少數幾個擁有產馬地的國家。

此外,趙國疆土內的華北平原和山西大同、太原等盆地也適宜於農業生產,尤其是華北平原地勢平坦,沃野千里,河網密佈,是發展農業生產的最好地帶,這些肥沃的土地令趙國的糧食產量大大提高。

戰國時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養活那麼多的軍隊的 第4張

趙國冶鐵技術也比較發達,鐵製農具得到普遍使用。農業生產的發展,自然也促使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起來,再加上趙國處於北方和中原地區溝通交流的樞紐地區。因此,各地大小城市成爲商業中心。趙都邯鄲就是戰國時規模較大較繁榮的商業城市之一。

到了戰國末期,趙國同時擁有廣闊的土地,發達的農業以及繁榮的商業,人口慢慢就多起來了。據史料記載,戰國末期,趙國的總人口大概在300萬到350萬之間,按照當時五人養一兵的慣例,趙國常備軍隊總量大概有60萬人左右。

趙國的軍隊規模,在七國當中是數一數二的。因此蘇秦纔會認爲,只有趙國才能與秦國相匹敵。但是即使是如此強盛的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卻因爲主帥無能,累及三軍,被坑殺了40萬,自此無力與秦國相爭。

戰國時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養活那麼多的軍隊的 第5張

雖然在後續的秦趙之戰中,趙國又拉出了數十萬大軍,但是這些軍隊都是由老弱病殘組成的,戰鬥力根本沒辦法與秦軍相提並論,最終被秦國成功兼併。

那麼秦國又是如何能憑藉一國之力,成功一統華夏呢?

三、國力強盛的秦國

在戰國初期,秦國偏居西垂,政治經濟比較落後,軍事實力比中原諸國弱,經常受到中原諸國的侵擾,丟失了大片領土。

秦孝公即位後,苦於國家積弱,遂決定勵精圖治,任命商鞅進行變法。這次變法極大地增強了秦國的綜合國力,也使秦國的“養兵能力”大大增強。其中對提升軍隊數量最有幫助的有以下幾條。

首先是實行法治,在秦國範圍內,樹立法律尊嚴,同時也強化了國家威信,令臣民按令行事。這一改革,秦國在戰時可以調配更多的人口,補充進軍隊,極大的擴充了兵源。

戰國時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養活那麼多的軍隊的 第6張

其次是實行軍功爵制度,這條措施使得廣大士兵靠自己的戰績,就有做官封爵的機會,極大地提高了秦國百姓參與戰事的熱情。最後是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秦國地處西疆,地廣人稀,荒地較多,這一措施使得大片荒地被開墾,有利於糧食產量的提高,軍隊後勤保障充足,爲其軍事活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這些主要措施對秦國實現富國強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變法之後,秦國軍隊的戰鬥力有了極大提高,很快就滅掉了巴、蜀政權,成功佔據了巴、蜀平原。

變法之後,秦國農業生產技術和水利灌溉設施,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秦昭王時的蜀郡守李冰,他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爲“天府之國”,既免除了水災的泛濫,又便利了灌溉和航運。戰國晚期秦修築的鄭國渠,使關中成爲沃野千里的膏腴之地。

戰國時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養活那麼多的軍隊的 第7張

此時的秦國,擁有領先的耕種技術、先進的軍事制度,良好的兵員素質,綜合實力已經大大超越了其餘六國。特別是前文提到的關中、巴蜀這些地區社會安定、戰事較少、經濟發達、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成爲秦國在戰國中後期兵員補充和後勤補給的重要基地,極大提高了秦國的養兵能力。

到了戰國後期,秦國已經成爲一個土地廣闊、農業發達、經濟繁榮的強大國度,總人口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000萬,其餘六國總人口加起來也只比秦國多一點點。在這時,秦國可以調動的軍隊數量已經在百萬以上。實力遠超其他六國。

四、戰國有多少兵?

上面所介紹的三個國家,在戰國時期都曾稱霸一時,他們在巔峯時期,軍隊總數都在五六十萬以上,可見史書上所記載的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的戰爭並非是誇張虛構的。

在戰國這個混亂動盪、戰爭頻繁的年代,強大的軍事實力是保衛國家安全的唯一辦法,各國無不在努力提高“養兵能力”,增加軍隊數量。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平均每五個百姓,就要供養一名兵卒。

戰國時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養活那麼多的軍隊的 第8張

戰國的軍隊數量佔總人口的六分之一。按照戰國時期總人口在2500萬到3000萬之間計算,戰國時期的軍隊數量大概在450萬到500萬之間。

此外,在戰國時期,戰爭規模一般都很大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各國之間的戰鬥基本都是衝着滅掉對方的目的去的。他們之間的戰鬥是名副其實的“滅國之戰”,必須盡全力去戰鬥。因此,當時一場大戰下來,參戰國的軍事實力就會有很大的起伏,要麼實力一落千丈,要麼一飛沖天。

戰國時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養活那麼多的軍隊的 第9張

因此,史書所記載的戰國七雄之間的戰鬥規模,與現實情況並不會相距太遠,這是由當時特殊的歷史情況所造成的。正所謂大爭之世,各國恨不得“全民皆兵”,滿城帶甲。因此數十萬,上百萬的戰鬥也是可以理解。

參考資料:《試析戰國養兵問題》,鍾立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