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戰國七雄動輒數十萬大軍,它們到底有多少人口?

戰國七雄動輒數十萬大軍,它們到底有多少人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戰國七雄兵力的故事。

戰國時期,不僅列國間的戰爭頻次極高,且戰爭規模也迅速擴大,動輒便是數十萬軍隊相互攻伐,甚至還出現了“長平之戰”這種動用百萬軍隊的戰爭,這種戰爭規模,即使放在後世大一統王朝,也是極難想象的,因而一直以來都不乏對這些數字的質疑。那麼,戰國時期七雄到底有多少兵力呢?我們不妨從當時的人口、兵制、兵力三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戰國七雄動輒數十萬大軍,它們到底有多少人口?

戰國時期的各國人口

雖然古代戶籍管理制度出現相對較早,但由於先秦史料的丟失,我們現在已經無法準確得知戰國時期的人口總量和列國人口具體數量。而根據范文瀾《中國通史》的推測,戰國時期的人口總量約爲3000萬。

而根據路遇、滕澤之《中國人口通史》的推測,歷經了秦末亂世和楚漢爭霸之後,西漢建立之初人口僅餘1300萬左右。《史記》則有“至漢祖定天下,民之死傷,亦數百萬,是以平城之卒,不過三十萬,方之六國,五損其二”的記載,由漢初人口反推可知,秦始皇時期的人口總數大約在3200萬左右,如果再減去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人口增量,與《中國通史》結論相近。

而根據戰國七雄的國力強弱,以及列國的分佈區域,大致可以推算出戰國中後期時,戰國七雄的人口數量:

1、秦國:戰國七雄之中最爲強盛之國,尤其是佔據了渭河平原和川西平原兩大糧倉,其人口數量最多,約爲700萬左右。

2、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實力大增,吞滅中山國,大敗林胡、樓煩二族,開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人口約爲600萬左右。

3、楚國:在秦國的接連進攻之下,楚國丟失了鄢郢等地,土地面積有所縮水,但楚國卻又滅了越國,且國土面積仍然不小,人口約爲600萬左右。

4、齊國:雖然在濟西之戰後丟失了大片土地,國土面積大爲縮水,但由於經濟較強,人口密度卻是七國之中最高的,人口約爲400萬左右。

戰國七雄動輒數十萬大軍,它們到底有多少人口? 第2張

5、魏國:戰國中後期已經徹底淪爲小國,人口保持在200萬左右。

6、燕國:燕國不僅國土面積較小,且地處苦寒之地,人口密度也相對較小,人口保持在150萬左右。

7、韓國:地處四戰之地,爲七國之中最弱之國,末期領土已經極小,人口應該在100萬左右。

綜上,到戰國中後期時,戰國七雄的總人口約爲2750萬,再加上其他小國人口,總體與3000萬相差不大。這個數字未必準確,但總體差距應當不大。

戰國軍制:徵兵制爲主,募兵制爲輔

戰國時期,由於各諸侯之間相互征伐極爲頻繁,春秋時期那種以貴族爲主的軍隊建制已經無法滿足戰爭。此外,當時的生產模式又相對落後,因此各國普遍推行以徵兵制爲主,以募兵制爲輔的方式,從而保證戰爭期間的動員能力。

所謂徵兵制,其主要的徵兵對象乃是廣大農民,平時由地方在農閒時組織農民開展軍事訓練,戰時再進行徵兵征戰的方式。按照當時的規定,男子16歲或17歲便“傅籍”登記,然後根據國家需要隨時應徵入伍,直到60歲才能免徵。

所謂募兵制,便是經國家嚴格挑選後組建的常備軍,例如魏國的“武卒”,齊國的“技擊”、秦國的“銳士”等,這些軍人全部都是脫產的職業軍人,待遇相對較爲優厚。由於這些常備軍往往經過長期訓練,因此這些軍隊人數雖少,但卻是軍隊戰鬥力的保證。

戰國七雄動輒數十萬大軍,它們到底有多少人口? 第3張

在出土的《雲夢秦簡·編年紀》中,有“莊王十二年,喜治獄鄢”和“十三年,從軍 ”的記載,可見即使當時的小官吏,也是要應徵入伍的。而根據《戍律》的記載,當時軍隊採取的是每年輪換一次的方式,這被稱作“過更”。

在《商君書·兵守》中,有“三軍:壯男爲一軍,壯女爲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爲一軍,此之謂三軍也”的記載,可見一旦國家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完全就是男女皆兵的“舉國動員”,從而確保國家動員能力。即使到了漢朝,《漢書·嚴安傳》中也有“丁男被甲,丁女轉輸”的記載。

如上,與後世的職業化軍隊比起來,在戰國時期的兵制下,國家動員能力極爲可怕,“十丁抽一”乃是常規動員,像“長平之戰”那種決定國家命運的戰爭,更是達到了“六丁抽一”的極限動員。

戰國時期各國軍隊規模

搞清楚了戰國時期各國的人口和兵制,我們再來看看各國軍隊的規模,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戰國策》中找到相應記載。

1、秦國:奮擊之士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秦惠王時期)

2、楚國:帶甲之士百萬、車千乘、騎萬匹。(楚威烈王時期,未計算楚國水軍)

3、齊國:帶甲百萬,車千乘。(齊宣王時期)

4、趙國:帶甲六十萬,車千乘,騎萬匹。(趙惠文王時期)

戰國七雄動輒數十萬大軍,它們到底有多少人口? 第4張

5、魏國:武卒二十萬,蒼頭二十萬,斯徒二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魏襄王時期)

6、燕國:帶甲數十萬,車七百乘,騎六千匹。(燕昭王時期)

7、韓國:精兵二十萬,廝徒十萬。(韓宣惠王時期)

隨着戰爭模式的變化和戰爭規模的擴大,春秋時期以車兵爲主的軍隊已經成爲歷史,戰國時期的軍隊步兵已經成爲主要兵種。《戰國策》中“帶甲數十萬”、“帶甲百萬”中的“帶甲”指的便是步兵,由以上記載不難看出,當時各國的步兵規模已經極爲龐大。

此外,戰國時期的騎兵和舟師也開始迅速發展,趙國的“胡服騎射”便是發展騎兵的典型事例,《戰國策》中的“騎萬匹”指的便是各國騎兵數量。而舟師的發展則主要集中在楚國和秦國,《史記》記載,秦“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

如上所述,戰國時期戰國七雄的兵力看似誇張,但只要搞清楚了彼時的各國人口和兵制,就不難理解這個數據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