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關羽如果早投降,之後在偷偷跑回來會如何呢?

關羽如果早投降,之後在偷偷跑回來會如何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羽在兵敗被俘之後,很快就因不肯投降而被殺。

和關羽一起被俘的還有廖化,但廖化的命運明顯比關羽要好:他先是投降孫吳,然後詐死攜母親迴歸蜀漢。

後世讀者在談及此事的時候,總會做出一個假設:關羽爲什麼不像廖化這樣先投降再伺機迴歸呢?

在談及這個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說什麼關羽寧死不屈,生是劉備人死是蜀漢鬼。

有一個客觀事實我們要說清楚,關羽絕不是不知變通的人,要是能通過投降的方式保全有用之身,關羽也是會投降的。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派劉岱和王忠攻打盤踞徐州的劉備,卻爲劉備所敗,曹操於是親率大軍攻打劉備,劉備戰敗之後逃亡袁紹處,關羽卻因戰敗被擒。

面對曹操的勸說,關羽選擇了投降,被曹操任命爲偏將軍,而且曹操待他非常好。

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爲偏將軍,禮之甚厚。

後來,關羽在官渡之戰中斬殺顏良之後,盡封曹操的賞賜,寫下一封感謝信向曹操辭行,重新回到劉備身邊。

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既然關羽有過投降的前科,他爲什麼不願意投降孫吳,然後找機會重回劉備身邊呢?

主要原因還在於:關羽投降孫權的結果,註定不會向廖化那樣好。

關羽如果早投降,之後在偷偷跑回來會如何呢?

關羽如果投降孫權,最有可能出現的結局只有兩個。

第一種結局是:孫權爲了緩和與劉備之間的矛盾,把關羽風風光光地送回劉備身邊。

對於這種結局,我們可以參見于禁的遭遇。

于禁被關羽俘虜之後,就一直關押在荊州,呂蒙攻破江陵後,將於禁從荊州送到了東吳。有一次孫權和于禁騎馬出行,虞翻見於禁的馬頭居然與孫權並排,對此十分不滿,大罵于禁只是個不忠不義的俘虜,沒資格與孫權並排而行,還準備用鞭子抽打于禁,被孫權阻止。

他日,權乘馬出,引禁並行,翻呵禁曰:“爾降虜,何敢與吾君齊馬首乎!”欲抗鞭擊禁,權呵止之。

虞翻的言外之意很簡單:你一個怕死鬼,受到我們吳侯這樣禮遇,卻一點不懂得迴避,你知道羞恥二字怎麼寫嗎?

後來,虞翻還經常嘲笑于禁。

後權於樓船會羣臣飲,禁聞樂流涕,翻又曰:“汝欲以僞求免邪?”

後來,孫權把于禁送回了曹魏,結果呢?

曹丕表面上對於禁百般安慰:總而言之,想當初荀林父和孟明視都曾做過俘虜,只要奮發圖強總有翻身的一天,于禁你不必難過。

可就在於禁前往曹操陵墓祭拜請罪的時候,曹丕卻命人畫出關羽威震華夏、龐德寧死不屈和于禁屈膝投降的畫像,用以羞辱于禁,致使于禁鬱鬱而終。

于禁鬚髮皓白,形容憔悴,見帝,泣涕頓首。帝慰喻以荀林父、孟明視故事,拜安遠將軍,令北詣鄴謁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禁見,慚恚發病死。

我們完全可以設想一下:如果關羽也受到類似於禁的待遇,先是遭受孫吳朝臣羞辱,然後被風風光光地送回蜀漢,等待他的命運將是什麼呢?

劉備非常寬仁,這是不可否認的,但就算劉備願意理解他、安慰他,年近花甲(甚至年過花甲)的關羽又該怎樣面對這恥辱的過去呢?

關鍵是,不管劉備如何理解與安慰他,通過這種方式迴歸蜀漢的關羽,還能有機會再獨當一面,用成功洗涮過去的恥辱嗎?

如果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關羽和于禁恐怕只能是三國歷史上的難兄難弟了。

關羽如果早投降,之後在偷偷跑回來會如何呢? 第2張

第二種結局是:孫權本來願意接受關羽的投降,但是架不住各種讒言亂飛,最終還是決定殺死關羽。

對於這種結局,我們可以參見呂布的遭遇。

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活捉之後,主動表示自己願意投降,但劉備對曹操說:“接受呂布投降的人都沒好下場”,結果曹操還是把呂布給殺了。

呂布臨死前所留下的話,居然是罵劉備言而無信,想來也是挺諷刺的。

遂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布。

關羽當然不像呂布這樣背信棄義,但如果有人在孫權耳邊煽風點火:“曹操對關羽這麼好,他卻依然回到了劉備身邊,這種人就是養不熟的白眼狼,不如殺了乾脆。”

如果孫權聽到類似的話,誰敢保證孫權不會痛下殺手呢?曹操都降不了的人,難道孫權就有把握勸降?我估計孫權自己也沒有這個自信。

如果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關羽一生努力掙來的名聲恐怕就毀之殆盡了。

後人在說起關羽的時候,肯定會恨鐵不成鋼地說:“你關羽堂堂大丈夫,選擇慷慨就義真的很難嗎?臨死前爲何還要做出這種醜態呢?”

想想大家對呂布在白門樓上的評價,不都是這種語調嗎?如果關羽因此而死,那他的名聲比起呂布來恐怕也好得有限。

既然關羽投降只有這兩種結果,那麼關羽的寧死不屈就可以理解了。可問題就在於:廖化爲什麼沒有這種包袱呢?

主要原因就是:廖化和關羽的身份不同。

廖化是什麼人?那是荊州當地的實力派之一。對於廖化這種身份的人,無論是倒向劉備還是倒向孫權,都不會引起另外一方過多的憤怒。

廖化,本名淳,中盧人也。世爲沔南冠族。

孫權(或者說呂蒙)爲什麼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拿下荊州呢?主要是因爲荊州當地的實力派願意與孫權合作,所以孫權大軍一到,他們立刻改換旗幟投降孫權。

有部分死硬派依然選擇忠於劉備,對於這類人,孫權還得親自上門,好聲好氣地勸對方投降自己,完全沒有“不投降就殺死”的態度。

爲什麼會這樣呢?道理很簡單:這些荊州當地的實力派都不是跟隨劉備打天下的人,他們都是可以爭取的。只有爭取了這些人的支持,孫權才能牢牢掌控荊州。

會權至江陵,荊州將吏悉皆歸附;獨治中從事武陵潘浚稱疾不見,權遣人以牀就家輿致之,浚伏面著牀蓆不起,涕泣交橫,哀哽不能自勝。權呼其字與語,慰諭懇惻,使親近以手巾拭其面。浚起,下地拜謝,即以爲治中,荊州軍事,一以諮之。

換言之,像廖化這樣的人,無論是投降孫權還是投降劉備,當權者都不會特意苛責他們。而廖化在孫權處依然被孫權任用,可他卻毅然決定投奔劉備,這對於蜀漢集團不但不是恥辱,反而是意外之喜。

關羽則不同,關羽是劉備的基本盤之一,從劉備出道就一直跟隨在身邊。劉備對關羽非常信任,還把荊州交給他鎮守。

廖化這樣的人投降,孫權很清楚,這人是可以爭取爲我所用的;而關羽這樣的人投降,孫權同樣很清楚:他不可能爲我所用。

在關羽年輕的時候,他似乎沒有這樣的負擔,所以他願意用暫時投降曹操的方法,換取一條生路。

彼時的曹操也很自信,他喜歡關羽,認爲自己可以感化關羽,結果他失敗了。

時光荏苒,鎮守荊州的關羽已經是名動一時的大人物,他已經無法再用暫時投降的方式換取一條生路了,所以被俘就等於被殺,這也是關羽的宿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