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山海關戰敗後,李自成真的曾嚮明朝求和?

山海關戰敗後,李自成真的曾嚮明朝求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李自成的故事。

1644年,李自成走上了人生的巔峯,先在西安稱帝,建立了大順政權,接下來又揮師東征,不到三個月就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上吊自盡。但是,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僅僅一個月之後,李自成就從巔峯重重地摔了下來。四月底,李自成在山海關被吳三桂和清軍聯合擊敗,折兵損將,失敗後的李自成只得匆匆從北京撤回西安。

山海關戰敗後,李自成真的曾嚮明朝求和?

原本李自成形勢大好,佔據了中國北方和河南、山東、湖廣等地,江南等地傳檄可定,但是李自成被清軍擊敗後,清軍順勢入關,佔據了北京和山西等地,並全力攻擊陝西的李自成,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壓力陡然增大。

而與此同時,明朝南方也獲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原本李自成佔據河南、山東,可以順勢南下,以大順軍的士氣和明朝軍隊的腐朽,南明即使擁有長江也不可能守住,但是清軍的入關使得李自成自顧不暇,根本不可能南下了。而清軍也忙於和李自成交戰,也未能派兵南下,這讓南京的南明政權有了一段難得的和平時光。

在這段時間內,明朝的官員們做了一件大事——擁立皇帝,國不可一日無君,崇禎皇帝死後,擁立新君是明朝的當務之急。南京是明朝的陪都,擁有一整套的朝廷機構,時任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是南京朝廷的最高官員,所以在史可法的主持之下,南京進行了緊張的擁立新君的篩選和準備工作。

山海關戰敗後,李自成真的曾嚮明朝求和? 第2張

最終,福王朱由崧在鳳陽總督馬士英和江北四鎮軍閥的武力支持下得以登基,朱由崧是萬曆皇帝的孫子、崇禎皇帝的堂兄,福王登基道路頗爲曲折,但是這並非本文討論的重點,想要了解的讀者朋友可以翻閱筆者之前的文章。

反觀李自成,原本和明朝勢不兩立,但是清軍入關後,李自成決定調整自己的戰略,嘗試着與明朝緩和關係,根據《永曆實錄》記載,李自成“聞南京立天子,欲歸附,不知所介紹”,又有史料《李賊復史軍門書》記載,李自成曾經給史可法寫過信件表達和好之意。那麼這個說法是否可信呢?李自成是否有可能與南明和解呢?

筆者認爲,這種可能性很小。首先,李自成和明朝是有着弒君之仇,在中國倫理中,“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皇帝就是自己的“君父”,明朝官員和李自成就是這種不共戴天之仇,絕大多數明朝高官們都受過傳統儒家思想的浸染,在他們的思想中不可能允許自己違背儒家倫理,所以與“弒君仇人”李自成和解基本不可能。李自成對此自然也心知肚明,所以不可能自討沒趣。

另一方面,從日後史可法的表現來看,即使曾經存在李自成這封“和解信”,史可法對他的回答也是否定的。因爲,南明弘光朝(朱由崧繼位後,年號弘光)執行的是“聯虜平寇”的政策,即聯合清軍平定李自成。史可法曾經在回覆多爾袞的信件中寫道:“伏乞堅同仇之誼、全始終之德,合師進討,問罪秦中。”在史可法和南明弘光朝高官的政策中,他們希望清朝能夠和他們一起共同討伐盤踞在陝西的李自成,而不是和李自成一起對抗清朝。

當然,現在覆盤那段歷史,都是馬後炮,要讓史可法等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高官能夠放棄心中的“倫理”,選擇與“弒君仇人”李自成一起對抗清朝,是不現實的,也是超越歷史時代的。史可法等人的“聯虜平寇”政策雖然是錯誤的,但是卻沒有完全脫離當時的歷史時代,可惜當時沒有能夠超越時代的人物出現。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