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公孫衍:被秦國排擠後,入魏爲官一生抗秦

公孫衍:被秦國排擠後,入魏爲官一生抗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遊歷天下,企圖依靠自己的才學,獲得君王認可,建功立業從而名揚天下的士子衆多。這衆多的士子學者,基本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以法家、兵家和部分縱橫家爲代表的一統派,他們效忠一國,通過自己的才學希望幫助國家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這類士子基本選擇了秦國和齊國這兩個當時的一流大國,另一類是儒家、墨家、道家和另一部分縱橫家爲代表的霸主派,他們的志向是延續春秋的傳統,維持各國之間的平衡,有強國霸主,但是堅決反對滅國大戰,認爲一旦爆發滅國大戰,天下的格局就會被打破,原有的貴族勢力將形成不可估量的社會衝突,因此致力於維持戰國的平衡狀態。很顯然張儀就屬於統一派,而他的對手“犀首”公孫衍就屬於霸權平衡派。

公孫衍:被秦國排擠後,入魏爲官一生抗秦

因爲不同的政治主張,所以兩人成了一生的敵人,同樣也有不同的人生遭遇,張儀一生效力秦國,最後因爲秦惠文王去世,被秦武王驅逐出了秦國,來到魏國依然被重用爲相,但是最終還是鬱鬱而終。而公孫衍一生奔走各國,促成合縱聯盟,但是卻屢合屢敗,最後在韓國失敗後,逃入魏國,被人陷害冤死。這兩個一生的敵手,卻都死在了他們的母國魏國,也算是殊途同歸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一直被忽略的合縱大家“犀首”公孫衍的一生。

被秦國排擠,入魏爲官,一生抗秦

公孫衍最初進入大家的視野是在秦惠文王五年,公孫衍出任秦國大良造,帶領秦軍與魏國在河西交戰,大敗魏軍,迫使魏軍割讓陰晉。而後,再次領兵對魏軍發起河西之戰,俘虜魏軍將領龍賈,斬首8萬,迫使魏國撤出河西之地。此後,公孫衍在秦國的前途也基本走到了盡頭,因爲他不願再趁魏國虛弱持續進攻魏國,再者這時張儀進入秦國,開啓了他爭奪秦國相權的征途,公孫衍因爲政見問題,被秦王冷遇,最後出走秦國,進入魏國爲官,開啓了自己抗秦的一生。

公孫衍進入魏國,被任命爲將軍,這時公孫衍提倡合縱政策,並得到了魏相惠施的支持,合縱的第一戰,公孫衍選擇了趙國,聯合齊國出兵攻打趙國,大敗趙軍,合縱讓大家嚐到了甜頭。但是虎狼之國的鼻子異常靈敏,立馬就嗅到了危機,爲了破壞合縱對秦國的危害,張儀親自領兵攻打魏國,迫使魏國親近秦國,破壞合縱聯盟。於是,公孫衍就希望拉攏更多的國家加入到合縱聯盟中,拉攏燕國、趙國、韓國、中山國,搞出“五國相王”的聯盟,但是這個動靜太大,不僅秦國,齊國和楚國也感覺到了危險,因此極力破壞,合縱再次失敗。

“五國相王”失敗後,魏國倒向了秦國,張儀到魏國出任相國,張儀極力鼓動魏國投靠秦國,並搞出秦軍借道魏國進攻齊國的戲碼,結果被齊軍迎頭痛擊,大敗而歸,於是張儀被罷相。之後,公孫衍出任魏相,極力聯合趙國、魏國、韓國、楚國、燕國組成聯軍攻打秦國,但是最終出兵的只有趙、魏、韓的軍隊,聯軍在函谷關被秦軍打敗,魏國、趙國損失慘重,合縱再次失敗。

所謂的五國伐秦變成三國攻秦失敗後,公孫衍被迫離開魏國,到了韓國出任相國,同時和出任魏相的田文、齊相的相國田嬰取得相互支持,保證了合縱聯盟的有利形勢。但是戰國時代,各國總是兩面三刀,等到秦國發兵攻打韓國的時候,沒有一個國家出兵救援,最後導致韓國大敗,公孫衍被迫逃離韓國,最後在魏國,被人誣告冤殺。

各國的利益衝突,導致合縱的失敗

公孫衍一生都在爲弱秦做鬥爭,都在爲各國的利益奔走,但是很顯然他的奔走聯合並沒有什麼效果,所謂把衆人團結在一起十分困難,但是要大家離心離德卻是十分容易的。所以,公孫衍的失敗,並不代表他就比張儀差,他要花十分的努力才能把大家團結起來,組成合縱聯盟,而張儀可能僅僅需要一分的口舌挑撥,就能把聯盟給破壞掉。

犀首合縱的失敗,在於各國之間利益的衝突,在組成聯軍對秦國進行攻擊的時候,可能有些國家跟秦國並無多少仇怨,參加聯盟完全就是來湊熱鬧,希望渾水摸魚撈點好處,所以公孫衍費盡心力組成的聯盟從一開始就是一盤散沙,自然很難形成強大的戰鬥力而對秦國造成威脅。同時各個相鄰國家之間難免都是有點矛盾衝突的,大家在一起相互之間都在防備着,自然不肯盡心盡力打秦國,最後總是被秦國追着打。

最後犀首失敗的原因還在於他選擇的國家問題,他一直選擇的魏國和韓國,這兩個國家說實話,實在不咋地,都是欠收拾沒夠的國家,屢次被秦國收拾,還屢屢向秦國獻媚,當然這也有可能是爲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做出的選擇,誰讓他們弱呢,弱國夾在強國之間,最難獲得生存的空間。而以弱國作爲合縱的主要勢力,往往他們相互之間仍然存在鉤心鬥角,最後還是一盤散沙,一點戰鬥力都拿不出來。相對而言,如果公孫衍選擇齊國作爲效力國家,同樣是合縱攻秦,那麼以齊軍爲根本,就可以首先逼迫魏國、韓國聯軍出擊,而他手中又有強大的齊軍,就能夠和秦軍一決雌雄了,這未嘗不是更好的弱秦的辦法。再不濟也應該選擇趙國爲中心,一則趙國不會四面受敵有積蓄力量的機會,在這趙軍在三晉中更具戰鬥力,而且趙國君臣相對魏韓來說更加的堅定和硬氣,更具作爲抗秦主力的潛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