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戚家軍的鴛鴦陣完爆倭寇,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戚家軍的鴛鴦陣完爆倭寇,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戚家軍,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明代軍事史上的亮眼一筆,當屬“戚家軍吊打倭寇”。

比如在嘉靖四十年(1561)戚家軍的成名戰“台州九戰”上,初成軍的戚家軍面對絕對優勢的倭寇,一個月內歷經九次殘酷血戰,以總計陣亡九名將士的代價,累計“擒斬”“焚溺”倭寇五千四百多人。在那個明軍面對倭寇常退縮不前“躲貓貓”,甚至幾十個兇殘倭寇就敢追殺成百上千明軍的年月裏,如此一幕,堪稱逆天。

這樣的“逆天一幕”,當時僅僅是開始,接下來轉戰福建的戚家軍,在橫嶼之戰裏陣亡十三人,斬首倭寇“三百四十八級”,牛田之戰零陣亡斬殺倭寇“六百七十二級”。興化之戰陣亡了軍官周能等六十九人,斬殺倭寇“兩千零二十三級”。仙遊之戰面對上萬規模的倭寇,兵力嚴重劣勢的戚家軍在濃霧中浴血突襲,己方陣亡二十四人,除“焚溺”數千倭寇外,還斬殺倭寇首級“四百九十八級”。“一邊倒”般的吊打場面,正如戚繼光“老上司”譚綸的一聲驚呼:“蓋自東南用兵以來,軍威未有若此之震,軍功未有若此之奇者也!”

戚家軍的鴛鴦陣完爆倭寇,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尤其叫那些刀頭舔血的倭寇們深深恐懼的,更有戚家軍強悍的白刃戰能力。比如“台州九戰”裏的溫嶺之戰,當得知對面優勢兵力的倭寇,還挾裹着上千浙江百姓時。戚繼光毅然決定,爲免傷及無辜,戚家軍全員放棄火器,與倭寇打白刃戰。然後“衆皆感泣”,一場硬碰硬的較量後,戚家軍以“零陣亡”的表現,漂亮全殲這股倭寇,救出被擄百姓一千二百人。腦補這“毫髮無傷擊敗倭寇”的場面就可知,這是一支怎樣的英雄之師!

那麼,爲什麼這支英雄之師,可以把昔日明軍談之色變的倭寇,一次次霸氣摁在地上摩擦?至今“圈粉無數”的一條原因,就是戚家軍的“鴛鴦陣”戰術。本名“鴛鴦伍”的“鴛鴦陣”,由明代學問家唐順之(王陽明徒孫)首創,然後被戚繼光發揚光大,這種十一名作戰士兵使用長槍短刀筅,密切配合的陣法,堪稱冷兵器搏殺時的無解強陣。後來戚繼光調任北方,又將其升級爲冷熱兵器密切配合的“車營戰術”,把囂張的韃靼部落打跪。

可以說,在戚繼光一生“大小百餘戰,未嘗一敗”的輝煌裏,乃至戚家軍轉戰南北半世紀,幾乎打趴下“明朝一切敵人”的傳奇裏。“鴛鴦陣”的確是個制勝法寶。那戚家軍的強大隻憑這法寶?其實,這纔是一個縮影了明朝興衰的問題。

要理清這個問題,就要先看一個事實:戚家軍橫空出世前,倭寇憑什麼在東南沿海如此兇橫?雖然這些“真倭”們公認武藝高強,有些倭寇據說還身懷“陰流”等絕世武功,但說到底都是一羣悍匪,怎麼就叫明朝的沿海正規軍聞風喪膽?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明軍太衰。

在16世紀“嘉靖大倭亂”的大部分時期,明朝的東南沿海防務,都是爛到家的模樣:廣東福建浙江等倭寇作亂的“重災區”,沿海衛所的缺額往往高達百分之七十,比如作爲戰略要地的浙江海門衛,只剩了六百多士兵。福建的六鰲所更只剩了四十二人。浙江賬面上的四百多艘戰船,早就不見了蹤影。“留守”的士兵,也多是老弱殘兵,遇上倭寇打兩下,常見跑得精光。就連大英雄戚繼光本人,早年帶兵打倭寇,一開打部下就跑路,把他“曬”原地。

所以,翻看戚家軍“亮劍”前,明朝抗倭的各類戰史,就常見哭笑不得的景象。比如1553年的南沙之戰,數萬明軍圍困數千倭寇五個月,竟連進攻都不敢,雙方就互相干瞪眼。最後竟是明軍主動放開一個口子,叫這羣跑路的倭寇,隨後荼毒嘉定上海。當地的明軍副總兵呢?反而跟倭寇來了場“比賽跑”——倭寇上岸搶劫,他就帶兵躲海上,倭寇搶完了下海,他就撒腿跑陸地上,就會躲貓貓。

“嘉靖大倭亂”的背後,東南沿海“流血數十里”的慘狀下,更有明朝軍備慘不忍睹的衰敗。戚家軍爲何百戰百勝?首先是因爲,他們只不過做到了軍人的“本分”,比如嚴格的紀律條令,“凡臨陣退縮,許隊長割兵耳,旗總割隊長耳”的鋼鐵紀律,奠定了戚家軍戰至流血凝肘而不退的沙場表現。換成那些跟倭寇“比賽跑”的明朝“爛兵”部隊?別說給他們鴛鴦陣,就算給他們搬來馬克沁機關槍,照樣給倭寇送人頭。

而“鴛鴦陣”之所以能在戚家軍發揮最大威力,更因爲戚家軍那空前高強度的訓練。這事兒,看看“台州九戰”裏的“花街大戰”就能體會:當時倭寇出奇兵襲擊台州,已苦戰數日且斷糧兩天的戚家軍,聞訊後連夜急行軍七十里堵住倭寇,然後在花街餓着肚子發起攻擊,一口氣斬殺倭寇三百零八級(自身陣亡三人),救出被擄百姓五千多人。且不說碾壓般的戰鬥過程,單是這“一夜空腹急行軍七十里”的神表現,就可知戚家軍的訓練強度。

戚家軍的鴛鴦陣完爆倭寇,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第2張

這一點,也是戚繼光一生的重要創舉。他傾注一生心血的戚家軍,長期保持着高強度的訓練。也只有這樣嫺熟的訓練,才能確保部隊在殘酷的較量時,始終保持着嫺熟的戰術配合。而戚家軍更重要的創舉卻是“練心”。以戚繼光的話說是“以誠感誠”。這支歷經艱辛打磨出的鐵軍,不止有強健的體魄與戰鬥能力,更在日常的訓練裏,通過將領的以身作則與思想灌輸,把“兵是殺賊的東西”變成堅定信念,支撐起沙場上一次次一往無前!

以這個意義說,爲什麼戚家軍能夠“毫髮無傷擊敗倭寇”?哪裏僅僅因爲神奇的鴛鴦陣,更因爲這是一支有別於明代各類部隊,有信仰有戰鬥力的鐵軍。這支鐵軍的成長與成功歷程,不但是當時明代軍界的異類,更遠遠超過了軍事歷史範疇,值得各行業的後人思考。

而且,十六世紀的明代,之所以能誕生戚家軍這樣的“異類”,更因爲當時明朝軍事雖爛,卻並未爛透。歷經“嘉靖大倭亂”的荼毒後,明王朝的有識之士們痛定思痛,開始了對軍隊的一系列強力改革。戚家軍,也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脫穎而出,在餉銀裝備管理等方面獲得充足的支持,這纔在轉戰南北間百鍊成鋼,成爲明王朝“隆萬中興”時代的虎師。

但隨着張居正的去世,萬曆親政後的日益怠政,幡然重振的明朝軍隊,又進入到“擺爛”的節奏。就連晚年貧病交加的戚繼光本人,都在慶幸自己能在官場上全身而退。戚繼光去世後,作爲戚家軍“骨血”的各支軍隊,雖然依然保持着忠勇善戰的作風,但明朝軍隊的大環境,卻是越發爛到家。甚至“不得寵”的戚家軍,也在“萬曆三大徵”裏受盡排擠,遭到“搶功”甚至“虐殺”。混日子的明朝軍界,容不下忠勇的戚家軍。

待到努爾哈赤扯旗造反,明王朝慌忙調兵遣將,發起薩爾滸大戰時。怠政多年的大明君臣,纔看到慘淡的事實:許多昔日的“精銳”部隊,火器裝備大量朽壞缺編,甚至就連將領身上穿的盔甲,都是劣質品。很多以往嫺熟的火器戰術,竟是多年沒有操練,只能臨時抱佛腳。這樣的軍隊,還能打得了什麼仗。也不出意外在薩爾滸的冰天雪地裏,遭遇全軍覆沒的厄運。

以這慘景說,別看萬曆皇帝“粉絲”不少,但“明朝亡於萬曆”,真心是大實話。

而到了更加風雨飄搖的明朝崇禎年間時,以宣大總督盧象升的嘆息:如宣大這樣的軍事重鎮,都是老弱殘兵扎堆,一陣風吹來就是“金風如箭”,校場上的士兵紛紛被吹倒。崇禎年間的武舉考試裏,大批“錢給到位”的考生,大模大樣把箭往靶子上一插,就能混個“武舉”身份,然後大搖大擺去“吃空餉”。軍備敗壞到這地步,就算戚繼光再生,又能如何?

戚家軍的浮沉命運,唏噓結局,縮影的,正是大明王朝的興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