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朱元璋鑄造的鐵牌是什麼?短短五十年就被消滅

朱元璋鑄造的鐵牌是什麼?短短五十年就被消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爲您講述朱元璋的故事。

論歷代皇帝的出身,相信沒有比明太祖朱元璋更卑微的身世了,在他投奔紅巾軍之前,生活完全可以用窮困潦倒四個字來形容,就連飽餐一頓都是癡心妄想的夢。先天條件的惡劣沒有打消朱元璋的好學之心,早年他根本請不起教書先生,等到發展爲一方諸侯的時候,本着求賢若渴的心態,朱元璋如願以償地請來享譽盛名的“金華四賢”。

朱元璋鑄造的鐵牌是什麼?短短五十年就被消滅

這時的朱元璋已爲人父,本着望子成龍的心態,他欽點學士宋濂爲長子朱標的老師,同時在繁忙的戎馬生涯裏擠出一點點空閒時間,用來廣覽羣書,提升自己的知識儲量。直至朱元璋登臨大寶之際,曾經大字不識幾個的朱重八,成功蛻變成雄才大略、高瞻遠矚的英明君主。不同於行軍打仗積累下的經驗,朱元璋逐漸意識到馭臣要比馭兵更爲困難,瀏覽歷朝歷代的治國興亡史時,老朱認爲宦官干政是必須根除的毒瘤,於是他下令此後歷代子孫都要按照祖訓行事,其中最爲重要的一條,就是防止宦官干政。

1384年,朱元璋明確表示宦官屬於內官,不能插手朝堂權力,並直接派人在宮門懸掛一塊鐵牌,上面刻着:“內臣不得干預朝政,違者立斬不殆。”作爲一位鐵血帝王,老朱在世的三十年裏,的確沒有哪位不識趣的宦官敢去碰老朱的槍口,只能規規矩矩地伺候皇帝。然而據我們熟知,明朝是宦官干政最爲頻繁的朝代,嚴重程度絲毫不亞於晚唐,那麼是在哪個環節出了岔子呢?這個人我們都認識,明朝第二位英主,完美繼承父親基因的明成祖朱棣,一個打得蒙古節節敗退的帝王,一個史上首例以藩王身份成功奪位的發起者。

朱棣的成功並非偶然,雖然大舅子徐輝祖誓死效忠建文帝,但小舅子徐增壽格外看好自己,屢次派人通風報信,使得燕軍第一時間瞭解到明軍的作戰意圖。朱棣能夠成功還要感謝一種特殊的羣體,建文帝宮中被收買的宦官不計其數,他們充當燕王內線,告知建文帝下一步的戰略計劃。朱棣身邊的太監也不是庸碌之輩,如後來七次下西洋的鄭和,算得上朱棣的貼身保鏢,靖難之役中立下不少戰功。朱元璋奪得天下離不開淮西悍將,朱棣奪得帝位離不開脣上無須的宦官,故而朱棣對宦官的信任程度要比其他帝王高得多。

至此,宦官不得干政的禁令慢慢開始晃動,朱棣將宦官羣體安插進軍隊,負責監管糧草押運,經歷打壓的宦官再一次走到歷史舞臺。有了明成祖朱棣的破例,此後的明仁宗、明宣宗自然有恃無恐,他們違背了先祖朱元璋“不能讓宦官接受教育”的祖訓,宣宗朱瞻基甚至設立司禮監秉筆太監,開設教授宦官學習的教育機構。距離朱元璋駕鶴西去不到五十年的時間裏,宦官的觸手慢慢伸展到明帝國的各個角落。前面提到過,朱元璋曾在宮門懸掛鐵牌,告誡後世帝王不可交權於宦官,但從朱棣的表現可以看出,這塊鐵牌形同虛設,馳騁疆場數十年的朱棣自信能夠把握尺度,不至於宦官把持朝政,可後世子孫卻沒這個能耐。

朱元璋鑄造的鐵牌是什麼?短短五十年就被消滅 第2張

明朝第六代帝王明英宗就是縱容宦官專權的先例,那時朱棣的廟號還是明太宗,建文帝的年號也被抹去,宦官不再是目不識丁,對待國事他們能夠產生獨特的見解。宣宗時期對宦官羣體的放鬆,使得王振得以順利進入皇宮,在明史上留下一筆濃厚的墨彩,他也是明朝第一個權勢宦官。王振是河北蔚縣人氏,原本以爲是個普普通通的教書先生,那個年代凡是有點才學的仕子,都渴望有朝一日能夠金榜題名。王振自認爲肚子裏有點墨水,但要想越過人潮擁擠的獨木橋,簡直比登天還難,這一點王振比誰都清楚。經歷過無數個輾轉難安的夜晚後,王振終於決定親自入宮做太監,這一舉動直接改變了王振的整個人生。

鑑於王振粗通筆墨,明宣宗將他任命爲東宮局郎,負責服侍皇太子,進而將王振推上歷史舞臺。或許是教書先生和孩童打交道的緣故,王振漸漸地和年幼的明英宗建立起深厚的友情,這爲王振後來獨攬大權提供了後天條件。等到王振得勢之後,越看宮門前的鐵牌越不順眼,從而派人偷偷將其取下來銷燬,太祖下令鑄造的鐵牌不翼而飛,在朝野引起不小的轟動。雖然朝臣用小指頭想想就知道誰搗的鬼,但誰又敢去查呢,此事隨後不了了之,朱元璋關於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訓像那塊鐵牌一樣,徹底地消失在宮門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