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戰退江南百萬士兵時朱元璋寫下一首詩,霸氣側漏

戰退江南百萬士兵時朱元璋寫下一首詩,霸氣側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論霸道與殺氣,古往今來哪首詩可出其右?小編列出了這首詩: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這首殺氣騰騰的詩,一看就不是文人手筆,很多有人說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作品,題目爲《不惹菴示僧》,其實不然,這是一首宋詩。

戰退江南百萬士兵時朱元璋寫下一首詩,霸氣側漏

一、朱皇帝寺廟題詩

我們先看看朱皇帝的故事,在清朝人褚人獲《堅瓠集》中記錄了一首《般若庵詩》的故事:

洪武戰江南曰,投太平府般若庵,欲借一宿。僧異其狀,輙問爵裏姓名。因題詩寺壁曰:

【戰退】江南百萬兵..........

後僧恐人見,堊去其詩。登極後,遣人視詩在否。衆僧惶恐,有僧補一詩。使返以無對。命鑰僧至,將殺之。僧曰,御詩後,吾師有詩在焉。問何詩。僧誦曰:

御筆題詩不敢留..........

高皇喜。寺僧皆免究。

傳說朱元璋還沒有當皇帝之時,又一次在江南作戰。戰後,朱元璋帶人路過寺廟借宿,僧人看他比較奇怪,就問他的姓名。於是朱元璋就題了一首詩:

【戰退】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主】,只管【叨叨】問姓名。

和尚們一看,這是反詩呀,嚇得沒敢吭聲。等朱元璋走了以後,膽小怕事的僧人塗掉了這首詩。

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派人來查看這首題壁詩。這樣子和尚們害怕了,誰知道當年的土匪今天成了皇帝呢?這時有一個和尚在牆上補了一首詩。

朱元璋聽說自己的詩沒有了大爲生氣,派人將僧人們捉來準備治死罪。有一個大膽的和尚說,您的御詩之後,我師父也寫了一首詩,詩云:

御筆題詩不敢留,留時恐惹鬼神愁。故將法水輕輕洗,尚有龍光射鬥牛。

皇帝呀,您的題詩我們怎麼敢留着呀,您這首詩恐怕會驚動鬼神,所以我們恭恭敬敬的用法水洗掉了,就算如此,還經常有光芒像當年的龍泉和太阿劍那樣直射鬥牛。

朱元璋聽後大喜,這個馬屁拍得響,於是放過了這些和尚們。

二、拍馬屁的明朝人

在明朝官方的《朱元璋御製文集》中,這首詩的題目爲《不惹庵示僧》,但是有個別字不同: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漢】,只【恁】嘵嘵問姓名。

古人印刷常有錯誤,因此有很多詩文出現了不同版本。這個版本來自《朱元璋御製文集》,而且由劉伯溫寫了序言,結尾還註明了時間:

洪武七年,歲在甲寅冬十二月甲寅,資善大夫誠意作,臣劉基拜手稽首謹序。

在明朝學者郎鍈的《七修類稿》中,也記載了“般若庵”的故事,這可能是清朝人故事的出處:

太平府般若庵,太祖既渡江,微行於庵,欲借一宿,僧異而問其爵裏姓名,乃題詩於壁曰: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主,只顧嘵嘵問姓名。

”後登極,聞詩已無有,旨鑰僧至京,將殺之,既曰:“予詩何去之?”僧曰:“御製後,僅有吾故師四句在焉。”問曰:“何詩?”僧誦雲:

“御筆題詩不敢留,留時常恐鬼神悉;故將法水輕輕洗,尚有毫光射鬥牛。”

上笑釋之。

不惹庵、般若庵讀起來差不多。不過褚人獲《堅瓠集》中,把這首詩炒錯了,也許他所依據的版本不同吧。

劉基作序的御製文集,這應該是權威了 ,但是也不然。因爲這首詩,早在宋朝就出現了。

飽讀詩書的明朝編撰者不知道這首詩的出處嗎?或許是故意的吧,爲了凸顯讀書少的朱皇帝也是有文采的。

戰退江南百萬士兵時朱元璋寫下一首詩,霸氣側漏 第2張

三、宋詩《溫泉寺 》

據宋草王象之《 輿地紀勝 夔州路·重慶府》記載,宋朝人曲端曾有七言絶句《溫泉寺》,其詩云:

【曾統山西十】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客,【俁必叨叨】問姓名。

這首詩和朱元璋的詩很像,可以比較一下:【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漢】,只【恁嘵嘵】問姓名。

很明顯,朱元璋改編了曲端的這首詩。

曲端(1091—1131)是兩宋時期名將,字正甫,以蔭入仕。他在南宋初期屢次擊敗金兵。曾經任康州防禦使、涇原路經略安撫使,拜威武大將軍,統率西軍。

後來曲端與上司張浚有爭執,結果被貶爲團練副使。宋金富平之戰,宋軍失利後,張浚與吳玠密謀,以謀反罪將曲端下獄致死,其年僅四十一歲。

同時期,還有一位抗金名將劉錡(1098年~1162年),其詩《資福寺》雲:

汛掃妖氛六合清,匣中寶劍氣猶橫。夜歡星斗鬼神泣,晝公風雲龍虎驚。

重整山河歸北地,兩扶聖主到南京。山僧不識英雄漢,只管滔滔問姓名。

後兩句與曲端類似,不知道誰借鑑誰。

曲端傳世詩歌不多,另有清涼院吟禪詩云:

日腳燒空意欲燃,山行六月道聞蟬。自憐不及高枝上,飽汲清風不費錢。

又有慷慨激昂的《蜀中作》:

破碎江山不足論,何時重到渭南村。一聲長嘯東風裏,多少未歸人斷魂。

結束語

朱元璋偷詩曲端絕句 ,沒有說明來源,令後人搞不清楚原作者。其實借鑑或者改編前人詩作的這種事情並不少見,說明白就可以了。

例如主席有詩《戲改杜甫詠懷古蹟其三 》贈人:

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林biao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又有改自日本人西鄉隆盛的詩,《改詩贈父親》: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其實西鄉隆盛也不是原作者,原作者是一個日本僧人,叫作釋月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