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古代長槍末端安一個槍纂是因爲什麼?

揭祕:古代長槍末端安一個槍纂是因爲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槍,又稱矛,是冷兵器時代的最常用的主戰兵器之一。在數千年的古代軍事史上,衆多的兵器不停地隨着時代變遷誕生、變化、消亡,但槍卻始終牢牢佔據古代軍隊常用兵器的前幾名,不論朝代如何變遷,槍的重要性始終無可替代,上至威震天下的名將,下至籍籍無名的普通士兵,槍都是他們在戰場上最好的夥伴與工具。

槍的外觀形制,隨着歷史變遷也在不停地改進和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一般而言,一杆標準的長槍,一般由三部分組成:槍頭及附屬品(紅纓)等,槍桿,槍纂。槍頭的重要性不必多說,是長槍用以擊殺敵人的主要作戰器件,必須要鋒利堅固。槍桿則決定了槍的長度,保證了槍有足夠大的攻擊範圍,所謂“一寸長一寸強”,這也正是長槍的威懾力所在。

揭祕:古代長槍末端安一個槍纂是因爲什麼?

但對於槍纂的作用,很多人就不甚瞭然,甚至誤認爲它不過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已。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所謂槍纂,又稱“槍鐏”,用民間俗語說,實際就是槍桿末端的一個帶尖兒的鐵疙瘩,在戲臺上,爲了演出效果,槍纂通常被設計成描金畫銀的亮閃閃的外觀,因此給很多人以一種錯覺,認爲它就是個用於增加美觀的藝術品。

其實這種看法大錯特錯。槍是古戰場上用於殺死敵人、保全自己的武器,是古代士兵用於安身立命的根本,古代士兵們每天把腦袋別到褲腰帶上衝鋒陷陣,哪裏還會顧得上手裏的武器美觀不美觀。長槍末端之所以會都會裝一個槍纂,完全是古代軍人用血換來的寶貴經驗。

揭祕:古代長槍末端安一個槍纂是因爲什麼? 第2張

槍纂的第一個功能,是配重功能。古代用於實戰的長槍,實際長度往往超乎現代人想象,兩三米稀鬆平常,五六米也不鮮見。如此之長的槍桿,固然可以充分放大長槍的攻擊範圍,但也帶來一個顯著的缺陷:槍桿過長,前段又有一個沉重的槍頭,很容易使得槍身整體配種失衡,頭重尾輕。

於是乎,士兵爲了拿穩長槍,握住槍桿時只能儘量靠近槍身中段,無形中不僅使得長槍攻擊範圍大大減小,還在身後餘出一段長長的槍桿,會嚴重干擾自己身邊的戰友,非常不便。於是,槍纂就應運而生。在長槍末端安裝一個分量不輕的鐵質槍纂,就可增加槍身尾部配重,使得槍身整體重量協調,士兵在持槍時就能儘可能多地靠近尾端,使得長槍攻擊範圍儘可能放大。

槍纂的第二個功能,是擊刺功能。古代長槍的槍桿基本都是木質,在戰場上激烈的搏殺中,槍桿如果遭到重物砸擊或者利刃砍削,經常會折斷,導致帶槍頭的前半截掉落。而在刀來槍往的激烈交鋒中,對方也不可能給你修理兵器的時間,如此一來,沒有了槍頭,長槍變成半截木棒,殺傷力大打折扣,使得持槍者陷入絕境

而槍纂的重要性,就在此時凸顯出來。槍纂的基本形制是一個鐵疙瘩外加一個尖刺,萬一槍頭折斷,士兵還能立即調轉槍桿,用槍纂作爲戰鬥部,砸擊或者刺殺敵人,繼續保持戰鬥力,免於成爲對方的活靶子。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古代軍人關鍵時刻就靠它救命。

第三點,槍纂還有一個實用功能:有了它槍桿可以很方便地充當拴馬樁。古代士兵騎馬作戰間隙,有時需要下馬休息或者安營紮寨,如果處在平原荒野中,想找一個拴馬樁難比登天。此時可以把槍纂深深刺入地中,把馬繮繩拴在上面,就成了一個很實用的拴馬樁。想不到,一個小小槍纂有這麼多用途。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