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東漢有很多年幼的皇帝,爲何皇權卻能長期穩定呢?

東漢有很多年幼的皇帝,爲何皇權卻能長期穩定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王朝的時候,出了非常多的小皇帝。

我們先來看看東漢皇帝的年齡。光武帝63歲,漢明帝47歲,漢章帝32歲,漢和帝27歲,漢殤帝8個月,漢安帝31歲,漢嬰帝去世時年齡不確定,漢順帝30歲,漢衝帝不到3歲,漢質帝8歲,漢桓帝35歲,漢靈帝36歲,漢少帝15歲,漢獻帝54歲。

從這份時間表來說,14個皇帝中,才30多歲就去世的,就有5個,不到30歲就去世的還有5個。這其中,只有幾歲的小皇帝,也有3個。由此可見,東漢的小皇帝確實很不少。

不過,雖然東漢的小皇帝很多,但實際上,東漢還是比較穩定的,前後經歷了近200年。而後來的曹魏不一樣。曹魏在曹操、曹丕、曹叡的時候,統治地位還是比較穩固的。後來出現了曹芳這樣一個小皇帝,權力一下就失控了。先是曹爽準備獨掌朝政,後來司馬懿打敗了曹爽,自己獨掌朝政。從此,整個魏國的權力,就全部到了司馬家族的手裏,曹家根本就無權。以至於後來作爲皇帝的曹髦,還要“造反”,帶着衛隊準備誅殺司馬昭,鬧出荒唐的笑話。

東漢有很多年幼的皇帝,爲何皇權卻能長期穩定呢?

那麼,爲何東漢那麼多小皇帝,都能基本保持朝廷上皇位的穩定。而曹氏家族,只是出現了一個小皇帝,皇權就丟了呢?

有人說,這是因爲曹魏朝廷的權力失衡了,東漢朝廷內權力沒有失衡。

這個話看起來有道理,實際上並非如此。實際上,東漢朝廷中,權力鬥爭是極爲激烈的。由於小皇帝比較多,年輕的皇帝比較多,因此朝廷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勢力。包括宦官、權臣、後宮、外戚等等。

這些權力集團,並不是權力沒有失衡過,恰恰相反,是多次失衡。出現了多次壟斷朝廷的權力集團。比如樑冀、董卓、曹操等權臣集團,比如竇太后(前後有兩位)、鄧太后、樑太后、閻太后、何太后等後宮集團,比如桓靈二帝時期的一衆宦官、十常侍等宦官集團。這些集團多次在朝廷中唯我獨尊,獨領風騷。但是這些權力集團,並沒有使得東漢很快就毀滅,還在一直往前延續。

所以說,認爲東漢朝廷權力能夠得到制衡,是一種一廂情願的說法。

東漢有很多年幼的皇帝,爲何皇權卻能長期穩定呢? 第2張

有人可能又認爲,這是由於曹魏不具備公信力,因此不服衆。

就公信力而言,曹魏確實比不上劉漢。由於劉漢從劉邦建國到東漢末年,前後有400多年的時間。這麼漫長的時間,使得天下人早已把劉漢家族當成了天然的“天下之主”,就像春秋戰國雖然亂了四五百年,依然沒人敢否定周天子是天然的“天下之主”一樣,這已經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思維慣性,很難改變。曹魏經歷的時間太短,這種思維慣性沒有形成。

不過,雖然曹魏是“天下之主”的思維慣性,沒有劉漢是“天下之主”的思維慣性大,但是,曹魏在奪取劉漢江山的時候,實際上也是獲得了整個北方曹魏內部的認可的。大家也都是擁護曹魏接管劉漢江山的,並不存在不服曹魏領導的問題。

所以說,這個道理也說不過去

那麼,爲什麼曹魏的皇權,在出現一個小皇帝的時候就旁落了呢?

其原因當然是很複雜的。不過,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就是司馬懿之所以能夠掌控整個曹魏的權力,並且最終能夠取而代之,是因爲他逐漸掌控了曹魏的兵權,在軍隊中建立了獨一無二的地位。

這一點,與東漢那些曾掌控朝廷的權力集團是不一樣的。在東漢,無論是太后集團,還是權臣集團,或者是宦官集團,實際上都不掌控兵權。或者說,就算手中有調兵的權力,但是他們與軍隊並不緊密相連。因此當時天下並沒有發生什麼動亂的事情,他們不需要帶着軍隊指揮作戰。既然不需要帶着軍隊指揮作戰,因此也不可能動兵。

而司馬懿不一樣。司馬懿兩次成爲託孤大臣,但實際上,兩次司馬懿都排位最後。當年曹操對司馬懿也有些提防,說他有“狼顧之相”,絕對不甘“久居人下”。所以後世的曹丕、曹叡對司馬懿還是有些防範的,這樣纔會把他排位在最後。

但是司馬懿有本事啊,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打仗。三國時期和東漢不一樣,三國時期天下分裂,打仗就是主題,手中掌控着兵權很正常。大將手裏沒兵,馬放南山,就只有吃敗仗了,這就使得司馬懿與軍隊建立了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個聯繫,使得司馬懿雖然在朝廷中的話語權不高,但他因爲手裏有兵,其實隨時都可以發動政變。

也就是說,司馬懿是因爲手中有兵,才篡奪了皇權。後來的司馬師和司馬昭,也正是把兵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裏,因此對曹魏的控制一直沒有失去,最終才取代了曹魏,進入過司馬晉的時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