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唐昭宗登基後勵精圖治,爲何會出現白馬驛之禍?

唐昭宗登基後勵精圖治,爲何會出現白馬驛之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唐昭宗。

唐昭宗繼位後,英氣勃發,雄風超過了唐武宗。他志在消除帝國的積弊,志在澄清海內的混亂,志在再造祖宗的輝煌大業。

新主新氣象,贏得了天下一片讚譽。然而唐昭宗是明白人,清楚他所面臨的局勢、所處於的環境。然他知其不可爲而強爲之,除存饒幸之心外,僅是要對得起他的良心、他的責任。對唐昭宗而言,其最大的心腹之患,是外面的藩鎮割據和裏面的宦官專權。對此,宰相張濬與他所見略同,說唐昭宗“內受制於家奴,外受制於藩鎮”。

當唐昭宗問如何予以解決,張濬的對策是:招兵買馬,用強大的軍事實力來改變狀況。唐昭宗批准此策,在長安招募了十萬軍隊。楊復恭以擁立之功,極其飛橫跋扈,養了宦官六百人作義子,充任各道的監軍,根本不把唐昭宗放在眼裏。當唐昭宗在殿上與宰相們談論如何對付藩鎮叛亂時,他乘着肩輿直行殿中。

宰相孔緯指責他耀武揚威,收養壯士爲義子,是企圖謀反。楊復恭傲慢地解釋說,收養義子,是捍衛社稷,並非謀反。唐昭宗駁斥道,既然如此,爲何不讓壯土們姓李而姓楊?說得楊復恭啞口無言。

唐昭宗登基後勵精圖治,爲何會出現白馬驛之禍?

唐昭宗尚未來得及對付楊復恭,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擅自擴大地盤,向雲州(今山西大同)發起了進攻。與李克用有矛盾的宣武節度使朱溫,上表要求討伐。唐昭宗因李克用在平定黃巢時有大功,猶豫不決,遂令羣臣進行討論。討論的結果,除了張濬、孔緯之外,竟無人贊同,楊復恭反對尤烈。然唐昭宗終被張濬、孔緯說服,詔令削去李克用的官爵,以張濬爲統帥,統領朱溫等諸道兵,對李克用興師向罪。遺憾的是,由於準備不足,加上諸道各懷己見,致使征討遭到了敗局。

李克用得勝後,上表指斥張濬,要求朝廷予以制裁。而楊復恭則乘機挾嫌報復孔緯。最終,唐昭宗不得不將張濬、孔緯貶爲外官,恢復了李克用的官爵。張濬、孔緯外放後,向朱溫求援。朱溫上表爲他們洗冤,言下之意罪在楊復恭得了朱溫的聲援,唐昭宗生出了剷除楊復恭之心。他以楊復恭謀反爲名,命天威都將李順節、神策軍使李守節率兵,向楊復恭居住地進攻。

楊復恭戰敗,率衆逃奔興元(今陝西漢中),以討李守節爲名,與他的義子們聯兵對抗朝廷。唐昭宗用風翔節度使李茂貞爲山南西道招討使,以其本部兵,向興元進攻。楊復恭再度失敗,逃往閬州(今屬四川)。

討伐楊復恭的勝利,使李茂貞的名聲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他居功自傲,上表的言辭極是傲慢無禮,且充滿了羞辱性的指責,說唐昭宗“尊極九州,不能戮楊復恭一身”。唐昭宗怒不可遏,決計征討。宰相杜讓能反對,從小不忍則亂大謀的角度出發,勸諫暫不用兵。

然唐昭宗說:“吾不能孱孱坐受凌弱!”他強令杜讓能進行協調,並徵調禁軍,向風翔開去。然這禁軍由於是新募之兵,且多是長安的市井少年,在遭遇鳳翔軍後,一觸即潰。

李茂貞揮兵向長安撲來,京師震動。唐昭宗不得已,以杜讓能做了替罪羊,將他賜死,讓李茂貞以風翔節度使兼山南西道節度使,這才阻止了鳳翔軍的深入。李茂貞成了長安附近地區最大的諸侯後,派兵向閱州進攻。楊復恭及其義子楊守信、楊守亮等力不能敵,向河中逃竄,途中爲華州(今陝西華縣)刺史韓建所獲,被押往長安斬首。

在先後經歷了對李克用、李茂貞兩次用兵失敗後,唐昭宗的威信已喪失殆盡,並逐漸淪落爲諸侯們隨意侮辱的對象。未出多久,邠寧節度使王行瑜會同李茂貞、韓建,各自領兵進人長安,將宰相韋昭度等入處死,並準備廢黜唐昭宗,改立吉王李保爲帝。陷人絕境的唐昭宗,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出於政治發展的需要,立即率部向長安運動。時李克用部隊的戰鬥力在天下名列前茅,王行瑜等不敢與其爭峯,各自領兵退回了本鎮。

李克用到達朝邑(今陝西大荔),擊敗了匡國節度使王行約。王行約退往長安,與其弟左軍指揮使王行實大掠西市。李茂貞假子右軍指揮使李繼鵬,欲劫唐昭宗去風翔。神策軍中尉劉景宣與王行實聞訊,欲劫唐昭宗去邠州(今陝西彬縣)。爲爭奪天子,左軍與右軍相互攻戰,長安大亂。

幸有勇悍的鹽州(今陝西定邊)六部兵駐紮在京師,爲左右兩軍所憚,唐昭宗急令前來護駕,方將兩軍分別逼去了邠州和鳳翔。王行瑜、李茂貞各自領兵,復逼近長安外圍,準備劫持唐昭宗。唐昭宗逃往南山莎城鎮,催促李克用進兵。李克用進至梨園賽,擊敗王行瑜。李茂貞向李克用求和,並向唐昭宗上表請罪。由此,唐昭宗方得以在李克用的護衛下,返回長安。

唐昭宗登基後勵精圖治,爲何會出現白馬驛之禍? 第2張

待李克用返回河東後,李茂貞捲土重來,攻進長安,放火燒燬宮室、坊市。唐昭宗再度流亡,途中被韓建所得。韓建逼唐昭宗解散禁軍,夥同宦官樞密使劉季述殺死了十一個宗室王。然後,韓建將受盡凌辱的唐昭宗送回長安。

然屢經患難的唐昭宗,其英氣仍未被磨滅,與宰相崔胤密某,誅滅以劉季述爲首的宦官。可劉季述等人聞得風聲,捷足先登,發動禁軍進行政變,廢了唐昭宗。有朱溫爲後臺的崔胤,扶了太子李裕登位。崔胤表面與宦官妥協,暗中支持左神策指揮使孫德昭,進行了反政變,殺死劉季述及其黨羽,再擁唐昭宗復位。

唐昭宗復與崔胤密議,欲誅盡宦官。樞密使韓全誨早有防備,拉攏李茂貞以固其勢。崔胤爲彌補力量,調朱溫入京。朱溫進入關中後,韓全海挾持唐昭宗西往鳳期,投靠李茂貞,並向李克用求救。朱溫擊敗李克用,兵圍風翔。李茂貞在強大的攻勢下,被迫殺了韓全海等宦官,與朱溫議和。和議達成,朱溫護送唐昭宗回長安,自己返回了汴州(今河南開封)。

唐昭宗加封朱溫爲樑王。當時神策軍已解散,朱溫留步騎萬人駐神策軍舊營,以朱友倫爲左軍宿衛都指揮使,又以親信將領爲宮苑使、皇城使、街使,接管了皇宮和整個京城的禁衛任務,然後辭歸大梁。崔胤依靠朱溫兵力,誅滅宦官,排除異己,專權自恣。朱溫破李茂貞後,兼併關中州鎮,挾制昭宗,威震朝野,意圖算奪。

崔胤大懼,奏請昭宗重建六軍,每軍步兵六百人,騎兵一百人,共六千六百人,由京兆尹鄭元規負責招募軍士,繕治兵仗。朱溫猜疑崔胤建立這支軍隊,是用來對付汴軍的。未幾,宿衛都指揮使朱友倫與人擊球,墜馬暴死,朱溫又疑這是崔胤策劃的,改命兄子友諒代掌宿衛,決計殺死崔胤,並遷昭宗於洛陽。

天覆四年(904年。是年四月,改元天祐)正月,朱溫密告崔胤“專權亂國,離間君臣”,旋命朱友諒率兵殺崔胤、鄭元規,崔胤所募兵概遣散。同時藉口邠、岐兵侵逼京畿,強迫昭宗和百官、士民遷住洛陽。督兵役拆毀長安宮室、官廨、民宅,取得建築材料,浮渭沿河而下,使長安成爲丘墟。士民號哭滿路,扶老攜幼,月餘不絕。

這時候唐昭宗才知道自己危在旦夕。這年四月,昭宗到達洛陽,左右侍從全是朱溫私人。至八月,朱溫便命養子朱友恭等派人入宮,殺害昭宗,立昭宗第九子輝王祚爲皇帝,更名柷,是爲昭宣帝,年僅十三歲。朱溫見昭宗被殺,佯作不與聞其事,痛哭流涕道:“奴輩負我,令我受惡名於萬代”。勒令朱友恭等自殺。

天祐二年(905年7月5日),朱溫在親信李振鼓動下,於滑州白馬驛(今河南省滑縣境)殺盡左僕射裴樞、新除靜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右僕射崔遠、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守太保致仕趙崇凝、兵部侍郎王贊等“衣冠清流”三十餘人,投屍於河,史稱“白馬之禍”。

李振在鹹通、乾符年間屢次不第,由是痛恨門閥。後對朱溫說:“此輩自謂清流,宜投於黃河,永爲濁流。”朱溫笑而從之。

白馬之禍後,唐朝政府的勢力基本被掃除。但此次殺人太多,嚇得士人不敢做官,朱溫有悔意,歸罪於在白馬之禍中公報私仇的宰相柳璨,年末聽信誣告以爲柳璨與何太后圖謀復興唐室而殺死柳璨和何太后。兩年以後(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爲皇帝,改國號“樑”,史稱後梁,朱溫也成爲了梁太祖,唐朝正式滅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