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韓滉:唐朝中期宰相,畫的《五牛圖》成傳世名作

韓滉:唐朝中期宰相,畫的《五牛圖》成傳世名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韓滉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起《五牛圖》,很多人都很陌生,根本沒聽過,這也不足爲奇,因爲它很少拿出來展示。說白了,還是《五牛圖》藝術價值極高。

沒錯,五牛圖就是五隻牛,它們均勻地分佈在花捲上,以不同的形態呈現各自的神采,有的牛低頭吃草,有的牛擡頭仰望,有的牛扭頭添舌,有的牛昂首向前,尤其是正中間那頭牛,正面超前,雙眼炯炯有神,你看它的時候,它也似乎在看着你。實在太真了!我想只有認真觀察和喜愛牛的,才能畫出如此栩栩如生、傳神的佳作

《五牛圖》不但選擇了難度較高的牛作爲繪畫的題材,而且選的還是少有的黃牛。是中國繪畫史上僅有的一幅以黃牛爲主角的孤品。《五牛圖》還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國之寶”。《五牛圖》淳樸的畫風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足以代表唐代高度發達的繪畫藝術水平。

那麼,這幅傳世名畫究竟出自誰之手?韓滉。

韓滉:唐朝中期宰相,畫的《五牛圖》成傳世名作

韓滉是個官二代。想不到吧,一個官二代卻愛上的牛。衆所周知,牛是農家之物,用於耕作,那麼,一個官二代爲何要畫牛?

韓滉出身名門望族,屬於世族豪門,唐代還有士族門閥,爵位可以世襲,他的父親是唐玄宗時期著名宰相韓休。而韓滉也正是靠着蒙陰才享受貴族特權,當了一官半職。

不過剛開始韓滉的仕途並不順利,就在他剛走馬上任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父親的去世,不僅讓他失去靠山,而且他還要守孝三年,耽誤事業。三年之後,韓滉出任主簙,類似於今天的縣委辦公室主任。上任不久,母親也去世後,又要守孝三年。三年期滿後,韓滉要麼是在中央擔任閒職,要麼就是被派遣到地方任職。

但韓滉無論是在京城還是在地方,他爲官十分非常務實,十分嚴謹,眼裏絲毫不容沙子。凡事他過手的文書簿冊,細枝末節也絕不遺漏,而且執法嚴厲,無論誰違規,後臺有多硬,他都一視同仁。

他在擔任戶部侍郎、兼管度支事務的時候。當時大唐內憂外患,吐蕃侵擾,藩鎮割據,財政非常吃緊,於是韓滉在賦稅方面抓得也特別要緊,他制定了嚴格的稅收法律,然後嚴格地貫徹執行,各級官吏都不敢期滿。有時爲了保證稅收任務的完成,有點不近人情。所以,留下了苛責的名聲。

因此,到公元779年,大曆十四年,唐德宗即位的時候,唐德宗並不理解韓滉的所作所爲,非常厭惡他過度搜刮民財,就把他從中央調到地方擔任刺史。不過韓滉在地方上也幹得有聲有色。

韓滉在江浙一帶擔任鎮海軍節度使、浙江東西道觀察使等職務後,安撫當地百姓、平均租稅,短短一年,就讓所轄境內恢復安定。

寫到這裏我們有些迷糊了,一個如此嚴苛,又精於財務管理的人,我們很難將其與繪畫聯繫起來,更難以想象他會創作農村題材的繪畫。

人生就是這麼奇怪,往往你看起來不可能的,但實際上就發生了。韓滉的確是一個畫家,他一生共創作了36幅作品,其中只有2幅和農村題材無關。你說是不是很奇怪。

那麼,韓滉爲什麼那麼喜歡農村題材和牛呢?

可能的解釋是韓滉長期在地方上任職,與農民打交道,他比較同情勞苦大衆,所以,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體察民情和爲百姓上面。常常到農村走訪,瞭解和解決百姓的實際需求。

那麼,韓滉爲什麼要畫牛?

韓滉:唐朝中期宰相,畫的《五牛圖》成傳世名作 第2張

在農耕社會,牛是最主要工具,古代就有規定,牛是不能隨便殺的。這就解釋了韓滉爲什麼要畫牛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因爲韓滉就算畫牛,大不了畫一隻或者兩隻即可,但爲什麼要畫五隻牛。根本原因在於他的政治處境。

公元783年,陝西涇原發生兵變,叛軍攻陷了首都長安,攻入皇宮,唐德宗倉皇出逃至陝西乾縣。韓滉聞訊後,出兵三萬討賊,還爲皇帝送去高檔布料十萬匹。

叛亂平定後,韓滉雖然在平定叛亂中立下大功,卻免不了被人進讒言說功高震主,沒辦法唐德宗只好將韓滉提拔爲宰相,並賜南陽郡公的爵位,奪取軍權,實際上是明升暗降。

面對如此處境,韓滉創作了《五牛圖》,目的是表明自己的內心想法。他用一直被拴着的牛表明自己不願意爲官,又用另外四頭牛來顯示自己的多元生活方式。比如可以縱情山水,可以享受天倫之類,可以約三五好友暢談人生、舉杯閒聊。這纔是韓滉畫《五牛圖》的根本意圖。

韓滉與其父親雖然都是宰相,但是他兩袖清風,衣裘被褥,十年一換。宅門簡陋,僅能遮蔽風雨。他清廉疾惡,從不爲家人斂財。從他做官直到宰相,前後乘坐公家馬五匹,沒有一匹不是老死在槽下。

韓滉:唐朝中期宰相,畫的《五牛圖》成傳世名作 第3張

《五牛圖》問世後,歷來被皇家收藏。後來藝術皇帝宋徽宗得到了《五牛圖》。不過北宋亡國後,《五牛圖》一起到了北方,但最後還是回到南宋,被南宋趙構皇帝得到。因爲在《五牛圖》的印章中,有皇帝趙構的印記。至於怎麼落到了趙構手裏,已經無法得知。從此五牛圖就被南宋的皇宮所收藏。

到了南宋的德祐二年,蒙古的大軍兵臨臨安城下,守臨安的守將不戰而降。蒙古統帥伯顏派人進京安撫百姓,封閉庫府,就把所有的珍藏都運到了他們的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五牛圖》也就跟着到了北京。後來經過輾轉被元代的書畫藝術家趙孟頫所收藏,從此《五牛圖》開始流入民間。

到乾隆年間,皇帝下令收藏墨寶,《五牛圖》被清宮內府所收藏,作爲乾隆皇帝最喜愛的收藏之一。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大量國寶流失。在這場劫難之中,《五牛圖》劫難之中下落不明。

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在香港出現,隨後出現了開篇的那一幕。兜兜轉轉的《五牛圖》最終回到了我們的懷抱,值得慶幸。現如今已經成爲鎮國之寶,無價之寶,被故宮博物院收藏。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