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爲什麼劉邦的朋友都很厲害?這種英雄扎堆的情況是怎麼造成的?

爲什麼劉邦的朋友都很厲害?這種英雄扎堆的情況是怎麼造成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劉邦的朋友都很厲害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一、

提起秦始皇,可以想到誰?

首先是商鞅、白起,緊接着可以帶出劉邦、項羽、韓信、張良......上至商鞅變法下至楚漢戰爭,都能以秦始皇爲圓點連接起來。

猛人扎堆,雄主也扎堆。

戰國末年的大爭之世,秦國有秦孝公,趙國有趙武靈王,中間的秦始皇屬於一強多弱,所以碾壓關東六國。

後來楚國冒出項羽,偏偏有劉邦和他做對,兩人以江山爲舞臺,演繹一場精彩絕倫的神話。

其間國際也不太平。

北方草原經過多年整合,出現“控弦40萬”的冒頓單于,曾經把劉邦包圍在白登山,讓喜提皇位的劉邦吃大虧。

嶺南有趙佗。

哥們趁着中原大亂,關閉通往嶺南的道路,關起門來做了幾十年土皇帝,漢朝幾代君臣都奈何不得,硬生生活了104歲。

再過幾十年,又有漢武雄風大殺四方。

秦皇漢武、劉邦、項羽......哪個不是自帶流量的大IP,正是他們的精彩表演,讓秦漢之間的改朝換代精彩萬分。

雄主可以千古留名,是因爲所處的時代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成功的流芳百世,失敗的遺臭萬年。

爲什麼劉邦的朋友都很厲害?這種英雄扎堆的情況是怎麼造成的?

800年後,各國雄主再次扎堆出現。

中原經過魏晉南北朝的紛爭,留下很多事情需要掃尾,楊廣想畢其功於一役,結果搞得灰頭土臉。

繼其的李世民,更是威震四夷的天可汗,活着的時候名聲就傳到印度,堪稱大唐的第一男神,活着的傳奇。

北方的突厥也想學鮮卑前輩,登上中原快速發展的列車,冒出幾個特別有名的可汗,可惜遇到的是李世民。

來吧,到長安跳舞吧。

如果中原百姓認可楊廣、李世民、突厥可汗是雄主的話,那麼看待高句麗的眼神,完全像關愛一個沙雕。

可偏偏是小小的高句麗,硬生生扛住楊廣和李世民的輪番攻擊,讓中原大軍數次無功而返。

在高句麗百姓的眼中,大王是妥妥的雄主。

雄主們站在歷史的鎂光燈下,顯得格外耀眼,讓他們前後的時代都黯然失色,那時的人也成爲不受關注的小透明。

所以嘍,庸主也是扎堆的。

當然,這裏的庸主不是平庸的意思,而是相對來說功業不大,名聲不響。

爲什麼劉邦的朋友都很厲害?這種英雄扎堆的情況是怎麼造成的? 第2張

二、

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戰國亂世,經過楚漢戰爭的洗牌,最終以呂太后之死收尾。“豐沛故舊”掀起清除諸呂的政變,扶持漢文帝登基。

那些精彩的故事再也沒有了,性格鮮明的人物基本泯然衆人,之前的喧囂猶如烈日當空,如今迎來長久的暗夜。

世界太平,開始沒有事情可做。

開創世界的宏大藍圖,被“蕭規曹隨”取代,保本穩增長代替征伐四方的豪情,這樣的時代出不來雄主,也沒有猛人。

這樣的時代,各國都沒有大IP。

漢朝的兩代君主開創“文景之治”,屬於集體的功業,漢文帝到底有什麼愛好、漢景帝有多少紅顏知己、朝中有什麼厲害的人物?

不好意思,除了特別感興趣的愛好者,大部分吃瓜羣衆都不知道,他們在史書中註定是小衆冷門的。

他們沒有劉邦和項羽的知名度大,也沒有豐沛功臣的事業成功。

北方草原在冒頓去世後,經歷43年的漫長沉寂期,你可能知道統一匈奴的冒頓單于,但面對老上單于、軍臣單于可能會想:

“這特麼是誰啊?”

其實他們和文景是同時代的人。

至於嶺南更不行了,趙佗去世之後,誰還在乎下一代是誰?

類似的還有宋朝。

趙匡胤和李煜之後,宋朝開啓漫長的休養生息時期,宋真宗、宋仁宗的存在感很弱。

如果不是評書給他們編段子,以及一票文學大咖的助攻,恐怕他們的存在感還要弱一些。

而那個時候的遼國皇帝是耶律洪基。

如果不是金庸老爺子把他寫入《天龍八部》,並且虛構爲喬峯的大哥,恐怕更沒人知道他。

宋朝的下一次露臉,還要等到靖康之變。

爲什麼劉邦的朋友都很厲害?這種英雄扎堆的情況是怎麼造成的? 第3張

三、

爲什麼雄主和庸主、猛人和蠢材都是扎堆出現呢?

因爲時代在變化。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和人口出現飽和,周圍各國也形成存量社會,就會出現激烈的對外爭奪,或者轉移矛盾,或者保護生存空間。

這種激烈的對抗和碰撞,可以讓參與其中的人得到極大鍛鍊,庸人也可以成爲棟樑,天資卓越者更是一飛沖天。

曾經佔據高位的酒囊飯袋,只會被殘酷淘汰。

經過休養生息的漢朝,國內也進入存量搏殺,黃河流域再也沒有新的增長點,而多年遭受欺負的壓抑,讓漢朝子民蠢蠢欲動。

走出國門,就成爲漢朝的新出路

恰好匈奴也差不多,多年太平讓草原牛羊繁盛,人口衆多,爲了尋求更多的利益,出擊西域和中原成爲最好的選擇。

漢朝和匈奴迎頭相撞,產生激烈的爭奪,一個存量搏殺的大時代拉開帷幕。

正是如此殘酷的時代,才能造就雄主漢武帝,以及衛青、霍去病、桑弘羊、張騫等猛人。

有了這些人,時代才如此閃耀。

一旦各國有龐大的增長空間,大概率不會向外輸出,大家都忙着在家裏偷吃,誰有空搭理你啊。

這就是庸主扎堆的時代。

由於宅在家裏沒有事情可做,也就沒有殘酷的競爭,君臣也得不到鍛鍊,更不會有名留青史的功業。

那些赫赫有名的雄主和猛人,基本都生活在存量搏殺的時代。

他們用一代人的時間廝殺完畢,又出現新的增長和生存空間,世界再次進入宅的狀態。

戰國爲什麼競爭激烈?

生存空間基本探索完畢,想要擴張只能在內部進行,於是殺的屍橫遍野。

劉邦項羽生活在秦始皇的高壓社會,一旦壓力驟然失去,必然會出現瘋狂的反彈,等殺到人口大幅減少,大家都消停了。

李世民的時代也一樣。隋朝內部的人口土地極其飽和,突厥和高句麗也在尋求擴張,內卷和存量撞到一起,誕生了隋末大亂世。

等內卷和存量消失後,貞觀盛世就來了。

相比知名度特別高的貞觀將相羣體,高宗將相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就連皇帝也被武則天的光芒掩蓋,正是這個原因。

世事就是輪迴。

特別窮的時候,其實不必太悲觀,大概率以後是幾十年的太平日子。

特別富有的時候,也不要高興的太早,激烈的紛爭很可能把所有人捲入其中,並且和雄主猛人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而這種時代往往有一種特徵,各個國家都會有雄主崛起。

就像之前說的,雄主扎堆的時代。

爲什麼劉邦的朋友都很厲害?這種英雄扎堆的情況是怎麼造成的? 第4張

四、

面對即將到來的殘酷競爭,彷彿大家都有預知一樣,紛紛在王朝中期進行改革和變法。

這是財政大臣和酷吏的專場。

一個整頓經濟,一個整頓人事,成爲雄主手中的利刃,三駕馬車一起發力,打造應對殘酷競爭的豪華戰艦。

比如漢武帝和桑弘羊、主父偃。

武帝朝一改“文景之治”的軟弱渙散,迅速組成強勢政府,並用董仲舒改造過的儒家替代無爲的黃老,完成意識形態的刷新。

向來都很保守的漢朝,變得進攻性非常強。

唯有如此,才能在和匈奴的競爭中佔據上風,才能出兵西域南征百越。假如漢朝不是雄主當國,恐怕也沒有強漢的來源。

中原王朝只要內部整頓完成,利用集權朝廷隨意調配資源,往往可以贏得國際競爭的勝利。

而沒有經過中期整頓的王朝,結果很不好。

宋朝的“王安石變法”沒有成功,導致宋朝黨爭激烈,內部消耗傷害國家元氣,最重要的是資源分散,沒有能力應對競爭。

最終只能被金國、蒙古一波帶走。

明朝“張居正改革”基本失敗,當時的人並不知道最終結果是什麼,直到1644年才揭曉謎底。

這麼看來,歷代王朝在存量和內卷的殘酷競爭中,只有漢武帝朝做的最成功。

最幸運的莫過於蒙古帝國。

諾大世界中有數十個國家,竟然都像熟透的果子一樣,軟弱渙散的不堪一擊,宋朝還算表現好的,硬扛了幾十年。

反而是崛起於草原的蒙古完成整頓。

那些逐水草而居的部落被打散,世襲的領袖被撤換,改組成爲大汗統一調配的千戶,爆發出極其強大的戰鬥力。

一超多強的格局,讓成吉思汗的威名達到頂峯。

不過蒙古的擴張達到極限以後,也出現內部爭奪的趨勢,成吉思汗的兒孫們先後分裂,世界帝國名存實亡。

獨佔中原的元朝沒有餘力開拓疆域,蒙古權貴開始面臨內卷和存量,在醉生夢死中等來朱元璋的致命一擊。

然後下一個輪迴開啓。

爲什麼劉邦的朋友都很厲害?這種英雄扎堆的情況是怎麼造成的? 第5張

五、

歷史不會重複,但內在規律是相通的。

當社會發展存在增量的時候,國家之間往往沒有興趣對外擴張,基本是守着一畝三分地悶聲發財。

一旦內部增量耗盡,存量和內卷的趨勢逐漸凸顯,大家紛紛把目光對準外部,開始大規模的國際交鋒。

那些耀眼的雄主和猛人在此時登場。

更詭異的是,國家之間的發展基本是同步的,造成庸主扎堆和雄主扎堆的奇特場景。

用這個規律分析歷史,幾乎無往不利。

我們生活的年代,也不能脫離類似的輪迴。

世界各國在二戰中元氣大傷,不論國際或者國內,大家都有很大的生存空間,所以競爭不是很激烈。

尤其是蘇聯謝幕之後,美國的角色類似於蒙古,在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中縱橫捭闔。

二戰結束至今75年,曾經元氣大傷的列國已經在增量社會中恢復,再加上科技的發展,極大擴充了人類的生存範圍。

但凡事都有上線。

如今科技發展暫時停滯,就業、人口、經濟也接近飽和狀態,已經無限靠近存量社會。

根據歷史規律,大規模的搏殺已經到來。

這也是我們這代人的歷史進程。

既然知道了歷史的進程,那也應該知道該怎麼做。

我們的先輩曾經騎駿馬征伐四方,在殘酷的競爭中取得勝利,說出“日月所照,皆爲臣妾”的豪言壯語。

我們的先輩也曾在蒙古、滿洲騎兵的屠刀下呻吟,在殘酷的競爭中一敗塗地,兩次亡國。

所謂競爭,無非是輸贏兩條路。

在平穩的農業時代,贏家不一定通吃,輸家也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可在講究積累的工業社會,輸了就是輸了。

所以這一次,我希望能在幾十年後看到勝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