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的那些狐朋狗友,都是如何成爲身具開國將帥的大才

劉邦的那些狐朋狗友,都是如何成爲身具開國將帥的大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劉邦乃一介布衣出身,卻打造出了一個集天下英才於一體的強大集團,從而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項羽,在劉邦集團中有幾個非常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劉邦起義前在沛縣的幾個狐朋狗友在後來都成爲了身具開國將帥的大才,其中要屬五位最爲耀眼,堪稱五絕。

蕭何本只是秦朝的一名小縣吏,劉邦起義後一路追隨,在其稱帝路上發揮出了重要作用,被劉邦封爲丞相,其文治能力堪爲當時天下雄,故可號稱文絕。

周勃本只是個吹喪的農民,追隨劉邦後立下了赫赫戰功,數次力挽狂瀾於既倒,乃是漢軍中的真正柱國虎臣,則其可號稱武絕。

樊噲本只是個賣肉的屠夫,追隨劉邦後成長爲了步戰中的真正悍將,逢戰必身先士卒,漢軍中勇戰派的一面旗幟,可稱爲布戰之絕。

夏侯嬰本只是個管馬房的,追隨劉邦後成爲了車戰中不世奇才,天生的馬伕,一輩子與馬爲伍,可堪稱車戰之絕。

曹參本只是個小小的獄掾,先是追隨劉邦南征北戰,後又下馬執筆做丞相,可謂是上馬可安邦,下馬能治國,文武雙全,這樣的人歷史上都不多見。

這些人原本都只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猶如歷史洪流中的一顆小小沙礫,但爲何在追隨劉邦以後便大放異彩流芳百世,難道說他們天生就是金子,那未免也太巧合了吧!誠然這些人原本是有些本事,但只靠這些本事做到開國功臣的地步那定然是不可能的,那爲何最後偏偏是他們幾個,而不是張三李四王五,其實我們後來看到的那些劉邦和他們關係好的故事那都是結果導向,是因爲他們最終脫穎而出,所以他們和劉邦的故事得以流傳。

劉邦沛縣集團大約有5000人,或許還有本多和劉邦關係好的,但在早期的戰爭中丟掉了性命,連名字都不曾留下,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韓愈曰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十戶人家總能挑出那麼一兩個比其他人優秀的,一羣馬之中總能挑出那麼一兩匹比其他馬跑得快的,而蕭何等人就是在人羣中比別人優秀的人,馬兒中跑得快一點的千里馬,所以說他們的脫穎而出並不能說明劉邦身邊的狐朋狗友都是大才,而是五千分之五的概率選出來的佼佼者,而且他們最終能具備開國將帥的大才和劉邦這個領導人有很大的關係,小編認爲主要有以下五點。

劉邦的那些狐朋狗友,都是如何成爲身具開國將帥的大才

一、毫不吝嗇激發動力

一個企業的成功和團結自然分不開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照顧員工的利益,如果員工利益得不到保障,試想誰還會拼命工作,劉邦能夠認清這一點並將之發揮到了極致,他對功臣的獎賞非常大氣,給平民下屬足夠的盼頭和上升通道,劉邦彭城兵敗後,對張良的第一句話就是關東之地我不要了,誰能幫我打項羽我就給誰,而且劉邦言出必踐,他手下的員工對此都深信不疑,劉邦在封賞之事上精確到何種程度呢?

自芒碭山起義,劉邦就建立了功勞簿,起兵初期諸事草率,大家打到哪兒算哪兒,當時的劉邦充其量只能算個流浪軍閥,但他依然沒有忘記要準確的記錄諸將的功勳好論功行賞,拿樊噲來說,他的殺敵人數在功勞簿上精確到了個位數,非有功不得侯,如此細緻的鼓勵機制,樊噲等人自然是拼盡全力的殺敵立功,畢竟這和自身利益息息相關,試想如果一個老闆在創業初期,就把作爲屠夫的你所有成績都記錄下來並予以封賞,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恐怕有點上進心的都會去努力磨練自己,這就是劉邦手下用盡死力的拼搏過程,劉邦此舉成功的激發了衆人的鬥志和潛力,所以纔會越來越優秀。

二、起點不代表終點

劉邦的這些手下出身確實是五花八門,起點很低,大多都是普通老百姓,沒有見過什麼世面,這並不妨礙他們後期的發展,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是最普通的人,經過血與火的鍛鍊也會成長爲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

樊噲、周勃等人起初是沒有經驗,在攻打沛縣的時候就能看出,毫無配合,完全是一幫烏合之衆,但在後來的一次次戰鬥中慢慢的積累了經驗,蕭何原本只是個刀筆小吏,起初只能跟着劉邦安撫人心,後來掌管劉邦的後勤,工作兢兢業業,認真負責,最終做到了一國之相,也是一步一步走上來的,實踐是最好的老師,人的潛力也是無窮大的,只要你認真負責不斷學習,總有會出頭的那一致。

劉邦的那些狐朋狗友,都是如何成爲身具開國將帥的大才 第2張

三、知人善任,給予平臺

劉邦知人善任的本事衆所周知,他能精準地抓住每個人身上的長處,並且給予其能夠充分發揮的平臺,比如說蕭何,劉邦剛起義時,蕭何在集團中認的是運營總監,負責給劉邦出謀劃策指引方向,但蕭何的數次出策都差強人意,劉邦發現這一問題後果斷將其放到了後勤部長的位置上,據此蕭何才發揮出了他的不世之才。

如果劉邦沒有給蕭何調換崗位,任其發展下去,那麼蕭何能有這麼大的成就嗎?顯然不能,所以說一個好的平臺非常重要,劉邦能夠發現每個人身上的亮點,並將其送到最爲適合的崗位上,才得以讓這些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這點是非常重要的,試想如果讓樊噲去管理後勤,蕭何去前線帶兵打仗,結局會如何呢?

四、跟對了老闆

如果說劉邦胸無大志,那麼蕭何等人可能不會被埋沒但絕對不會有如此大的成就,劉邦從小便志向遠大,很多人都知道劉邦從不下地勞作,整日遊手好閒,而劉邦對此毫不在乎,因此被鄉里稱爲小混混,殊不知劉邦志不在此,少年時的劉邦就想成就一番事業,曾遠行至大梁欲投入信陵君門下,誰曾想到了以後才知道信陵君已死,這時聽說張耳在招收門客,又跑到了外黃投到了張耳門下,兩人結成了知己。

後來秦統一六國張耳遭到通緝,劉邦這纔回到家鄉,秦始皇巡視路過沛縣,所有人都對其避而遠之,只有劉邦發出了大丈夫當如是的感慨,劉邦的遠大志向深深影響着蕭何等人,所以劉邦集團的目標一開始就很明確,就是天下,因此每個人都在爲之而付出努力。

劉邦的那些狐朋狗友,都是如何成爲身具開國將帥的大才 第3張

五、時勢造英雄

要想取得成就,自然和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有個英明的領導人也很重要,但重要的還是時代,自古亂世出英雄,若關羽、張飛沒有生在漢末亂世,那麼他們也就無法一展身手成爲流芳百世的人物,恐怕他們的一輩子也只能是個賣棗殺豬之流,劉邦和沛縣的一幫朋友也一樣。

雖然他們也是被逼無奈才選擇起兵伐秦,但反過來想,若不是他們生逢亂世走投無路,他們怎麼會有機會建功立業,怎麼會有機會強大自我,怎麼會有機會封侯拜將,怎會有機會流芳百世,反倒是這種絕境造就了他們,激發了他們無窮的潛力,磨礪了他們的意志,最終讓他們成爲了治國統帥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