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爲什麼太平天國要大肆封王兩千多個?

揭祕:爲什麼太平天國要大肆封王兩千多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平天國封王有兩個階段,前期是慎封,後期是濫封,其重要的節點就是天京事變;無論是慎封也好,濫封也好,都有太平天國運動非常明顯的階級特點。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歷史上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運動,也是特點最爲鮮明的農民起義,因爲他們是以外來宗教信仰爲基礎,太平天國以“拜上帝教”爲基礎聚攏信衆,並以此爲組織基礎發動起義,這在運動的前期起了很大的作用。

揭祕:爲什麼太平天國要大肆封王兩千多個?

宗教信仰對於農民起義的蠱惑力量很大,當太平天國運動一旦啓動、發展起來後,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們就會面臨一個現實的世俗問題——封賞。

以底層民衆(信衆)爲基礎的農民起義一旦有了發展的空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那麼對於勝利果實的劃分不可避免的擺在大家面前,這與他們是否信仰上帝,是否來自中產階層沒有任何關係。

太平天國從金田起義沒多久,太平軍打下了永安城,就做了三件事:1、查抄城裏富有人家的所有財物入“聖庫”;2、頒佈“三諭:《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諭救一切天生天養中國人民諭》;3、封王。

太平天國在永安封的王並不多,非常的慎重,只有幾個,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南王馮雲山、翼王石達開,就一副麻將。

揭祕:爲什麼太平天國要大肆封王兩千多個? 第2張

前期的封王很慎重有兩個原因:

1、保持隊伍領導的權威性,這對於一個政權初期非常必要,不但有利於隊伍建設,更能夠減少領導層的人數,避免權力分散;

2、中國千年來農民意識的劣根性,有了好果子,能吃上的人都希望獨享。

洪秀全帶領“東西南北中(翼)”幾大王一路向北進軍,中途死了幾個王,後來又即使替補上了,但是總體在王爵的分封上很慎重,其實當時的太平天國的世俗政權都掌握在東王楊秀清手中,洪秀全退居到神壇上當他的天王去了。

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運動達到了頂峯,不但佔有長江以南廣大的地區,更是能夠與清廷隔江對峙,大有劃江而治的態勢,憑藉楊秀清、石達開等人的強悍能力,還能時不時的出擊清軍,搞得晚清名臣曾國藩都跳了江(未死)。

盛極而衰,太平天國爆發了“天京事變”,柱石楊秀清被韋昌輝、秦日綱給殺了,石達開又逼着洪秀全殺了韋、秦兩王,天平天國內訌了。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實力大損,石達開率軍出走,楊秀清、韋昌輝等元老死了,權力形成了真空,洪秀全在天王府享福了十多年,管不了也不想管,就把爛攤子丟給了族兄弟洪仁軒,其實這貨還是有點能力,很多的關於太平天國的文件都是他起草和制定的。

洪仁軒上臺後,要挽回局勢,首先就是要穩定人心,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裏,能夠穩定人心的東西只有兩樣:錢、權!

不要說信仰,這玩意在中國三皇五帝時期都沒有形成過。

太平天國所有的錢財是歸“聖主”的,也就是說,錢全部歸洪秀全,不能動。只有權了,無非就是刻印章,刻印章的石頭很多,洪仁軒選擇了後者,輕鬆、愉快,大家都接受。

於是,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就進行了大肆的封王,這一封就剎不住了,只要有點用的,就是個王,甚至有些王爵被當作了個人私賞給封了,這種濫封現象在太平天國後期更爲突出,這又有一定的民族原因。

太平天國晚期,大家都能看得到此次運動的結局,覆滅是遲早的事情,而且未來是什麼結局大家都知道,要麼逃亡,要麼被清軍所殺,投降都不行,清軍對待太平軍投降的將領,唯一一個得到善終的只有韋昌輝的弟弟韋俊,其他的那些王無論多出名,全都剮了,包括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等人。

井底的農民們一旦爬上了井沿,看了這花花世界,到最後還是要跌倒井底的時候是最爲瘋狂的,既然這個果子最終也不屬於我,那就大家一起搶了、砸了、啃了,好歹過把嘴癮。

所以太平天國後期的大肆封王也就是那個邏輯,既然早晚要滅亡,甚至早晚要死亡,過把癮再說,太平天國的領導層有了這樣的心態,就不足奇怪太平天國最後居然有了兩千多個王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