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華夏民族的“離散精神原型”:文姬歸漢的歷史瞬間

華夏民族的“離散精神原型”:文姬歸漢的歷史瞬間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才女辨琴

圉城,今河南省杞縣圉鎮,中原古鎮。漢末此地屬兗州刺史部陳留郡,著名學者蔡邕誕生在這裏。

蔡邕字伯喈,出生於東漢陽嘉二年(133年),當世最知名的經學家、文學家,同時也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他是個書法家,創立了“飛白體”,親自書寫了著名的《熹平石經》,刻碑立於太學門外,成爲天下讀書人手裏的“標準教材”,他還寫出了歷史上第一部書法理論著作《書斷》。

他是個音樂家,通曉音律,理論、實踐無不精通。經學、文學、書法、音樂,跨了這麼多界,在所有領域裏都取得了一流的成就,蔡邕之前無古人,蔡邕之後無來者。

還在家鄉圉城時,一天有個鄰居備下酒菜請蔡邕赴宴。蔡邕趕到鄰居家時酒宴已經開始了,有人在一面屏風後面彈琴。蔡邕走到門口聽了聽,說:“啊,用音樂招我來卻藏有殺心,怎麼回事?”於是扭頭就走。

有人告訴了主人。蔡邕一向被鄉人尊敬,主人趕忙追出問原因,蔡邕把自己的擔心一說,彈琴的人忙出來解釋:“剛纔彈琴的時候,我看見一隻螳螂正要撲向鳴蟬,蟬將飛走還沒有飛走,螳螂的動作一前一後。我心裏有些擔心,唯恐螳螂喪失了機會,這難道就是所謂的殺心流露到音樂中來嗎?”蔡邕聽罷,才釋然:“這就對了。”

蔡邕的耳朵,就這麼好使,不當音樂家都沒地方說理去。蔡邕有個女兒,受他的影響,很小也展露出超常的才氣,在辨識樂音方面一點兒都不輸父親。

一天晚上,蔡邕鼓琴,琴絃斷了。女兒看都沒看就說:“斷的是第二根弦。”這讓蔡邕很驚訝:“你這是冒碰上的吧?”於是蔡邕故意弄斷了另一根,問女兒是第幾根,女兒說:“這一回是第四根。”答案完全正確。這件事傳出來,蔡邕的女兒被認爲是神童。

華夏民族的“離散精神原型”:文姬歸漢的歷史瞬間

蔡邕的女兒名叫蔡琰,也就是蔡文姬。樑代一個叫劉昭的人編了一部《幼童傳》,是當時出版的一本兒童教育讀物,裏面記錄了大量神童的故事,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入選其中。

二、金商門

蔡邕生活在東漢後期,政治黑暗、社會動盪,是一個衰世。這打消了蔡邕出仕的念頭,他只想當一名讀書人,在家鄉平平安安地過日子,所以官府多次徵召,他都不應。

直到後來,在司徒橋玄的徵辟下他纔出任河平縣長,後又被召回朝廷擔任郎中、議郎。議郎,品秩六百石,相當於縣長,主要職責是在天子身邊“顧問應對”,相當於參事室參事吧。

這是個閒差,會來事的,看領導眼色拍馬溜鬚,準能步步高昇;不會來事的,只要惜字如金,別亂說話,難得糊塗,也能安身保命。可蔡邕兩樣都不是,他多次上書天子陳述得失,有時不惜以下犯上。其時,天子名叫劉宏,即漢靈帝,跟他的前任漢桓帝劉志一樣都很混賬,諸葛亮和劉備閒聊每次提到他們二位都恨得咬牙切齒。

光和元年(178年)7月的一天,漢靈帝接見朝臣的御殿裏發生了一件詭異的事,一條青蛇爬上了御座。隨後幾天洛陽又颳大風、降冰雹,有100株大樹被連根拔起。後來,又頻繁發生了災異事件,日食、地震不說,還出現了更不可思議的事,設在宮裏的侍中寺有一隻下蛋的母雞打起了鳴,變性爲公雞,有人看到天子臥室所在地溫德殿前出現了一道黑氣,有10丈長,像一條龍,還有人看到一道青色霓虹降到南宮玉堂附近。

用今天的眼光看,這些都不是什麼大事,第一件是無稽之談,可以不理,後2件可以歸爲不明飛行物範疇,交給UFO愛好者討論就行了。但漢靈帝不那麼看,他除了是昏君,還是一名文藝青年和五行學愛好者,這些事讓他不安,他迅速召集有關人員開會討論。

華夏民族的“離散精神原型”:文姬歸漢的歷史瞬間 第2張

討論的地點在洛陽南宮的崇德署,位於金商門內。漢靈帝本人沒有參加,主持會議是的宦官頭目曹節,參加討論的有漢靈帝的老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太史令單颺以及議郎張華、蔡邕等。漢靈帝讓給每個人發了一副筆硯、2塊1尺長的奏板以及一個封奏板專用的封囊,要求大家就這些靈異現象現場筆答,之後由曹節當面封好,交給靈帝。

楊賜在對策中引用了2部讖緯學專著《中孚經》和《春秋讖》對靈異事件進行解讀,認爲溫德殿的黑氣和玉堂後殿的霓虹都預示天子權力運行的失度,而霓虹是陰氣,象徵奸臣或後宮。楊賜認爲之所以出現這些怪異現象,就是天子重用宦官,寵幸羣小,要化解這些災難,就要遠離小人,重用在野的士人君子。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風的白鶴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賢能之士,把修身潔行而有時譽的人稱爲“鶴鳴之士”,在楊賜看來現在最缺少的就是這樣的人。

看着楊老師寫的話,漢靈帝陷入了沉思。他是一個昏君,但不是白癡,他知道楊老師的每句話都是對的。沉思中,漢靈帝隨手又翻開另一份對策,是蔡邕寫的,看完讓漢靈帝更爲吃驚。

蔡邕認爲,這些怪異現象都是亡國之兆,是婦人或小人亂政的結果,他一口氣點了好幾個人的名字,包括靈帝的奶媽趙嬈、永樂宮宦官霍玉以及外朝的太尉張顥、光祿勳偉璋、長水校尉趙玄、屯騎校尉蓋升等等,蔡邕建議罷黜這些人,同時建議立即停辦令天下人詬病的鴻都門學,重用敦厚老成、聰明方直、忠實守正的人。

對策的最後,蔡邕請求漢靈帝務必替自己保密,以免讓他招來禍端。大臣給皇帝上書,千叮嚀萬囑咐請皇帝替自己保密,這是極大的諷刺。儘管如此,密還是沒保住。

漢靈帝看完,唯有嘆息。他承認楊老師和蔡先生言真意切,他也想那麼做,但他又深知不能那麼做,或者說無法那麼做。表面上他大權在握,但其實不然,他怎麼玩、怎麼鬧騰都可以,要動實權就得跟宦官們商量,宦官同意還能辦,宦官反對他就做不了,而要跟宦官直接較量,他沒有這個膽。

漢靈帝起身去冼手間方便,一直在旁邊侍立的曹節立刻上前,把羣臣的對策看了一遍。看完,不禁恨得咬牙切齒。宦官們立刻反擊,他們讓人寫了封匿名信,以莫須有的罪名誣告蔡邕,蔡邕被流徙朔方郡。宦官們不敢動楊賜,但收拾蔡邕就是對楊賜最嚴厲的警告。

華夏民族的“離散精神原型”:文姬歸漢的歷史瞬間 第3張

三、五原郡

在東漢帝國的版圖上,朔方郡是標準的“西北角”,以今內蒙古庫布奇沙漠爲中心方圓幾百裏都是它的範圍,在當時既是邊疆又是人煙稀少的塞外之地。流放到這樣的鬼地方,生還者少。

宦官及同黨還不罷休,派出刺客去殺蔡邕,但刺客被蔡邕的正義感動,不爲奸人所用,刺殺行動失敗。宦官及同黨又賄賂地方上的官員想毒死蔡邕,受賂的人反而把消息告訴了蔡邕,要他提高警惕。

在這兩起刺殺暗殺事件中,蔡邕的高尚品德救了自己。後來,蔡邕居住在朔方郡相鄰的五原郡。之前,蔡邕與學者盧植、韓說等修撰《東觀漢記》,因遭流放沒來得及寫成,他一心想完成這件事,於是找了個機會,向漢靈帝上書呈上自己的新作,漢靈帝愛憐蔡邕的高才,於是借大赦的機會把他赦免,准許他返回原籍圉城。

行前,五原郡太守王智設宴爲他送行。酒足,王智勸蔡邕起舞。王智是大宦官王甫的弟弟,一向驕橫,蔡邕看不上他的人品,不起。王智感到丟了面子,破口大罵:“罪犯也敢輕侮我!”蔡邕聞言,振衣而去。

王智懷恨在心,密告蔡邕心放懷怨,誹謗朝廷,漢靈帝身邊那些寵幸的人也都出面說壞話。蔡邕於是無法返回家鄉,又怕被迫害,只好亡命江海,逃到江東避難。

四、江東作琴

蔡邕的這次逃難歷時12年,是一段很長的日子。在這期間,蔡邕曾收了一個學生,就是後來當了孫吳丞相的顧雍。顧雍拜蔡邕爲師學習彈琴和書法,他才思敏捷,心靜專一,藝業日進,受到蔡邕的喜愛。顧雍的名字都是蔡邕起的,“雍”與“邕”同音,表達師生二人的深厚情義。

由於受到老師的稱讚,顧雍後來乾脆給自己取表字爲元嘆。在這段漫長而艱辛的日子裏,除了學生顧雍,音樂是蔡邕孤獨的伴侶,是支撐他在黑夜中前行的動力之泉。

一天,蔡邕行至吳地,即今江浙一帶,看到有人在燒梧桐木做飯,蔡邕聽到火燒木材發出的巨大聲響,知道這是一塊好木料,於是討來做成了一把琴,果然聲音很好聽

木頭的尾部已經被燒焦了,這把琴便被人們稱爲“焦尾琴”,與齊桓公的號鐘琴、楚莊王的繞樑琴、司馬相如的綠綺琴合稱中國古代四大名琴。漢代,這把琴一直被皇宮收藏,存於後宮內庫中。

據說到了齊明帝在位時這把琴還在,古琴高手王仲雄曾經彈奏過它。王仲雄連續彈奏了5天,即興創作了《懊惱曲》獻給齊明帝。這把琴後來傳到了南唐中主李璟的手中,李璟後來又贈給了大周后。南唐後主李煜死後,這把琴歸宋皇室所有,傳說明朝崑山人王逢年還曾經收藏過。再往後,就不知所終了。

華夏民族的“離散精神原型”:文姬歸漢的歷史瞬間 第4張

五、周曆三臺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死了,不久軍閥董卓控制了朝廷。董卓是個武人,但也想幹一番事業,青史留名。所以,他掌權後迅速起用了一批名士,給自己裝點門面。

蔡邕作爲本朝最具知名度的大學者,自然在董卓的名單上,但他仍在外面逃亡,董卓於是派人尋找,竟然找到了。董卓想把蔡邕請到洛陽來給予重用,但蔡邕對政治已心灰意冷,於是以有病爲由推辭。

董卓大怒,讓人放出狠話:“再不來,我可以滅人一族!”蔡邕恐懼,只好來報到。董卓轉而大喜,他聽人說蔡邕學問好、名氣大,於是格外攏絡,任命蔡邕爲太學祭酒,相當於太學的校長。第二天,又升蔡邕爲侍御史,相當於朝廷監察專員。第三天,再升任蔡邕爲治書御史,相當於朝廷高級監察官,但隨即又升任他爲尚書,相當於朝廷祕書處負責人。

蔡邕拿着任命詔書剛要去尚書檯報到,有人告訴他不用去了,因爲朝廷當天又下了詔,升任他爲侍中,相當於部長級的皇帝高級顧問。尚書寺、御史寺、侍中寺都是朝廷的中杻機構,合稱“三臺”,蔡邕僅用了3天時間就遊歷了“三臺”。

六、犯上進言

董卓掌權,引起了天下的公憤。袁紹、韓馥等人組成關東聯軍討伐他,被迫無奈,董卓挾持新繼位的漢獻帝劉協遷都長安。蔡邕也隨朝廷來到了長安,職務仍然是侍中。

到長安後,董卓一改之前重用士人的做法大肆封拜親屬,他的弟弟董旻被任命爲左將軍,封鄠侯,他哥哥的兒子董璜爲侍中,兼任中軍校尉,掌握兵權,還有不少董家的人當了大官,一上朝,董家人能站成一排。連董氏家族抱在懷裏的嬰兒也都封了侯,頒發金印紫綬,小孩不懂那是什麼,拿着當成了玩具耍。

董卓封自己爲郿侯,郿縣在長安以西260裏,即今陝西省眉縣,董卓在此築起高壇,邊長2丈多,高五六尺,壇成,讓他一個外孫女乘着軒金華青蓋車來到這裏登壇,在郿縣的文武官員,包括都尉、中郎將、刺史等高級官員都到車前,引導着這個小女孩上到壇上,董卓讓侄子董璜爲使者親自頒發印綬。

董卓還在郿縣修築了一座城堡,號稱郿塢,城高與長安城相等,裏面儲藏夠30年吃的糧食,對外宣稱:“大功如可成,就稱雄天下;如果不成,就守着它安度晚年!”

董卓還喜歡玩一些新花樣,他親自設計了一種奇特的車子,這種車用青色的傘蓋,爪畫兩轓,大家給這輛專車起了個名字叫“竿摩車”。董卓覺得很得意,也很威風,出門便坐着。所有人都不敢上去勸諫,只有蔡邕敢。

華夏民族的“離散精神原型”:文姬歸漢的歷史瞬間 第5張

蔡邕認爲天子和大臣乘坐的車子都有規定和講究,董卓這麼胡來很不妥。正巧,長安這時發生了一次小規模地震,董卓有點緊張,問蔡邕是什麼原因,蔡邕趁機對董卓說:“這說明地下陰氣太盛,是大臣逾制所造成的。您乘坐的青蓋車不符合制度,大家都認爲有點不恰當。”董卓還真虛心接受了蔡邕的批評,改乘皁色傘蓋的車子。

一個暴君,通常周圍少不了一羣小人。董卓被劉囂等小人包圍,這些人一致認爲,董太師的豐功偉績無人能比,當太師有點委曲了,於是參照周朝開國宰相姜子牙的先例,要給董卓再上一個尊稱,叫“尚父”。人家姜子牙不僅是宰相,還是武王的岳父,才稱尚父,董卓是什麼東西,也敢把自己擡得這麼高?但心裏想歸想,沒人敢說。

董卓吃不準,怕弄出個歷史笑話來,就此向蔡邕詢問,蔡邕趁機勸道:“姜太公輔佐周室,受命討伐殷商,所以才加上這個尊號。今明公的威德沒有問題,不過我以爲現在還不是時候,應該等平定了關東,車駕返回舊京,然後再做。”

董卓聽了,覺得有理,採納了蔡邕的建議。在大家眼裏蔡邕是極少數被董卓尊敬的士人之一,董卓對他的話不僅相當重視,而且平時也非常尊重他。而蔡邕似乎也甘爲董卓所用,每次宴會,董卓經常讓蔡邕彈琴助興,蔡邕也很用心。

然而,蔡邕內心卻十分痛苦,他曾經對從弟蔡谷說:“董卓這個人性情殘暴,終究會失敗,我想回兗州,但道路太遠了,也不知道那裏的人如何看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蔡谷勸他:“你長得跟普通人不一樣,走在外面容易招致大家圍觀,你想祕密潛逃,那也太難了。”蔡邕究竟長成什麼樣史書沒有明確記載,聽蔡谷的意思他長得應該不是一般的特別,屬於那種見一面就忘不掉的人。蔡邕聽了從弟的話,這纔打消逃跑的念頭。

在長安,蔡邕是名滿天下的大學者,家裏經常賓客盈坐,如果來晚了,在蔡邕家門口的街巷裏連個停車位都不好找。一次,蔡邕家高朋滿座,他正跟大家談話,家人遞上來一張名貼,說有人在外面求見,蔡邕看了一眼,竟慌忙從座上起來趕緊跑出去迎接,一着急把鞋子都穿反了。

大家納悶,這是什麼樣的重量級人物,能讓蔡大師如此呢?等進來一看,大家都傻眼了,蔡邕陪着的是一個只有十五六歲的少年,不光年齡小,而且其貌不揚,個子不高,又黑又瘦,結果一坐盡驚。

華夏民族的“離散精神原型”:文姬歸漢的歷史瞬間 第6張


蔡邕給大家介紹:“這是王公的孫子,很有才能,我不如他。”王公是當代著名的學者王暢。蔡邕同時宣佈:“我家裏的藏書,死後全部給他!”蔡邕的反常舉動讓人十分不解,王粲即使再有才,也不至於以十幾歲的年齡就能讓名滿天下的大學者折服吧?蔡邕厚遇王粲,要猜測一下的話,或許跟女兒有關。

蔡文姬和王粲同齡,但這時她已經有過一次婚姻,她的丈夫出身於河東郡的世族,名叫衛仲道,是個讀書人,婚後夫婦很恩愛,但就在前不久衛仲道病故了。衛家人有點嫌棄她,認爲她剛嫁進衛家的門就剋死了丈夫。蔡文姬無法忍受,這纔回到了父親身邊。

蔡邕刻意栽培王粲,並且說出那些不同尋常的話,也許有把女兒許配給他的意思。

七、一聲嘆息

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5月,王允、呂布刺殺董卓成功,王允隨即以司徒的身份主持朝廷日常工作。王允不是小人,算是個君子,但更是個書生。書生誤國,誤人誤已。

執掌大權之後,王允的身上發生了很多變化,作爲誅殺董卓的第一功臣,王允獲得朝廷的嘉獎和民衆的稱讚,所以不自覺地流露出一些小驕傲,他曾經對人說:“連董卓這樣不可一世的大奸賊都死於我的手下,我還有什麼可懼怕的呢?”過去羣臣集會,王允都能跟大家推心置腹,共同討論,現在變得正襟危坐,一臉嚴肅,羣臣慢慢地不再像以前那樣推崇和擁護他了。

當時百廢待興,有很多事要處理,王允突然放下不管,非要治蔡邕的罪。這件事情的起因是,蔡邕聽到董卓被殺的消息時,情不自禁地當衆嘆息了一聲。正是這一聲嘆息,最終要了蔡邕的命。

蔡邕發出嘆息的時候王允正好也在場,當即喝斥蔡邕說:“董卓是國之大賊,幾乎使漢室傾覆。你身爲漢臣,理應同仇敵愾,怎麼能因爲個人受到董卓的際遇而忘記了大節!今天誅殺有罪的人,你反而感到難受,是不是跟他們是一夥的?”

王允當即命令把蔡邕抓起來押在廷尉處審理。蔡邕寫信向王允表示認罪,願意像司馬遷一樣承受黥首刖足之刑以求保全一命,讓自己能夠完成正在寫作的當朝國史《後漢紀》,但王允堅決不答應。

太尉馬日磾等重臣聽說後急馳來見王允,對他說:“蔡伯喈是曠世逸才,對本朝的事情很瞭解,如果續成後史,肯定將是一代大典。而且他以忠孝著稱,現在要治他的罪理由也不充分,如果非要殺他,恐怕會失去人望!”

華夏民族的“離散精神原型”:文姬歸漢的歷史瞬間 第7張

馬日磾是經學大師馬融的族孫,和蔡邕、盧植一起校過熹平石經,又參與過《東觀漢紀》的續寫,深知蔡邕的學術地位和價值,但王允不給他這個面子:“當初武帝不殺司馬遷,讓他寫出來了《史記》這樣的謗書,流於後世。現在國祚中衰,神器不固,不能讓佞臣執筆在幼主的左右,既對聖德無益,又使我們這些人受到他的無端批評。”

馬日磾碰了一鼻子灰,對王允很失望,下來對人說:“王公這個人,大概也活不多長了吧?有道德的人,是國家的綱紀;著術,是國家的典籍。廢棄了綱紀與典籍,難道還能長久嗎?”這樣,當代最知名的大學者、與宦官集團堅持不懈鬥爭的蔡邕就這樣死在了長安。死時,61歲。

以董卓的跋扈尚且對蔡邕禮遇有加,擅殺這樣有影響力的人難免招致非議。有的史書說,王允殺蔡邕,馬上就後悔了,但沒有來得及制止。

這其實是不可能的,王允殺蔡邕的意志其實十分堅決。有人認爲蔡邕受一董卓的厚遇,王允早就看不慣,或者也有一些嫉妒。但董卓也厚待了他王允,而且更給予了重用。其實,王允堅決要殺蔡邕另有原因,而蔡邕自已和馬日磾的話又再一次提醒了王允。

蔡邕和馬日磾都提到寫史,這讓王允下意識想到了司馬遷。如果當朝國史由蔡邕來寫,會寫成什麼樣?這一兩年來,王允之所以深得董卓信任,自然說過不少違心的話,幹過不少違心的事,別人不太清楚,蔡邕知道的應該不少,如果讓他寫史,王允的形象算是毀了。

所以,蔡邕必須死。冠冕堂皇的理由虛晃一槍,真正的理由因爲太卑鄙的緣故,往往說不出口。王允應該沒少讀聖賢書,應該懂得辱行污名不可全推,留給自己一些,可以韜光養德;完美的名節不宜獨享,應該分些與人,這樣可以全身。可惜,他即使讀了也做不到。

蔡邕被殺,王粲悲痛不已,王允想招王粲擔任黃門侍郎,他堅決不從。後來,王粲南下荊州投奔祖父的學生劉表去了。

八、胡中

父親死了,蔡文姬陷入到更加悲慘的命運。她是個少有的才女,卻有着非同尋常的苦命。她的父親雖然是一名朝廷官員,但是還在幼年時代,她的幹部子女身份就沒有了,她的父親因爲招惹了宦官而被流放。在那個年代,被流放的人身份就是奴隸,其命運可想而知。

董卓重新啓用蔡邕時蔡文姬估計有十二三歲。根據推測,她十四五歲的時候嫁給了第一任丈夫衛仲道,不幸的是剛過門不久丈夫就因病死了,她背上了尅夫的惡名,加上沒有孩子,被迫回到了孃家。

河東郡大致範圍是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帶,這兒離長安更近,離開夫家的蔡文姬應該到長安找父親去,這似乎更合於情理,所以蘇軾等人堅持認爲她到了長安。

在長安,蔡文姬過了一段安穩而相對快樂的日子,但好景不長,一聲嘆息,父親又身首異處。蔡文姬從此又無依無靠了,就在她不知何去何從之際,長安陷入了更大的動盪,董卓的舊部重新殺了回來,長安成了人間地獄。作爲一個普通老百姓,蔡文姬沒能躲過這一劫,她被涼州軍中的“胡騎”虜獲,成了這些異族的戰利品。古人一般把北方各少數民族統稱爲胡人,俘獲蔡文姬的應該是匈奴人。

華夏民族的“離散精神原型”:文姬歸漢的歷史瞬間 第8張


在東漢,匈奴分成了兩部分: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親漢,北匈奴被打敗,但其地盤被後來崛起的烏桓、鮮卑等部族瓜分,南匈奴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小,一度只有南北350裏、東西250裏的有限區域。南匈奴也在分化,一部分居住於河東郡平陽,即今天山西省臨汾附近;另一部分居住於所謂的“西河美稷”。關於後一個地方至今存在爭論,有人認爲它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伊克昭盟,也有人認爲它在山西省的離石。

史書記載蔡文姬落入左賢王的部落中,南匈奴的首領稱單于,有呼廚泉、於扶羅等著名的南匈奴單于,左賢王應該是他們手下的部族首領,叫什麼名字已不得而知,到底生活在平陽,還是生活在西河美稷也無法推斷。

所以,蔡文姬落於匈奴人之手後,可能生活在內蒙古大草原,也可能生活在今天的山西省的北部,甚至生活在山西省西南部的臨汾一帶,而且後面兩種可能性更大,這與一般印象中的情形會有所不同。

與一般印象有所不同的,還有蔡文姬在南匈奴人那裏的身份。通常認爲蔡文姬是左賢王的妃子,即閼氏,甚至有說她是左賢王最寵愛的妻子,但這於史料並無記載。史書中只說她“沒於左賢王”,並未提及她與左賢王本人的關係。

北方少數民族有殺到哪兒搶到哪兒的習慣,不僅搶金銀財寶,搶糧食牲畜,也搶婦女和孩子,孩子將來就是戰士或奴隸,婦女可以生孩子。

被搶的婦女地位是很低的,與奴隸沒有什麼區別。也不排除因爲貌美而被匈奴人首領看中從而改變處境的可能,但圍繞着蔡文姬卻找不到這方面的記載。蔡文姬到南匈奴人那裏又嫁人了,而且生下了2個兒子,但她嫁的人不大可能是左賢王,她的兒子也不是王子。

九、歸來

蔡文姬的命運再次出現轉機,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此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已掃平了北方,正準備南征荊州。曹操跟蔡邕是忘年交,蔡邕擔任議郎時曹操也擔任這個職務,他們二人曾經是同事,蔡文姬當時頂多四五歲,曹操已經快30歲了。所以,說曹操跟蔡文姬從小青梅竹馬,是沒有的。

曹操很敬重蔡邕,對於蔡邕的死他一定會覺得很可惜,如果蔡邕有兒子,他一定會設法找到,加以培養。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蔡文姬流落到匈奴人那裏並不是一件多麼重大的事,也許沒有太多的人知道。曹操之所以又得到了蔡文姬的消息,可能與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名叫衛覬,受曹操之命協助鍾繇處理關中事務。

衛覬字伯儒,法律專家、書法家,也出自於河東郡衛氏家族。他字伯儒,蔡文姬的丈夫叫衛仲道,他們之間極大可能存在聯繫。漢末取名基本上都是單字,說起來這還是王莽改革唯一保留下來的成果,王莽當年規定取名字只能用單字,所以我們看到漢魏時期的人名裏除姓以外很少有兩個字以上的。

衛仲道的名字叫什麼不知道了,仲道是他的字。古人取字常以“伯、仲、叔、季”來區分長幼,衛覬跟衛仲道極可能是兄弟,衛覬是老大,衛仲道排行第二。衛覬長年在關中一帶工作,離南匈奴人很近,他可能也在打聽蔡文姬的下落,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打聽到了。他將這個消息報告給了曹操,並請求把蔡文姬接回來。

華夏民族的“離散精神原型”:文姬歸漢的歷史瞬間 第9張

當時南匈奴人已經歸順於朝廷,如果直接去要人會讓南匈奴人很沒有面子,影響民族團結,於是曹操想出了一個辦法,把人贖回來。

這揭示出兩個事實:一個是蔡文姬不可能是左賢王的妻子,要是那樣估計曹操會打消把蔡文姬接回來的念頭;另一個是,蔡文姬可以“贖”,說明了她的身份,在南匈奴人內部,她可能連正式戶籍都沒有,身份與奴隸差不多。

曹操派週近爲使者前往南匈奴,用大量黃金加上一對玉璧去贖蔡文姬。給了這麼多錢,南匈奴人覺得面子很足了,於是同意放人,但兒子不能帶走。不太清楚蔡文姬離開南匈奴時的心情,想必既有即將得到自由、回到故鄉的喜悅,更有與親骨肉就此分離的痛苦。但是,蔡文姬還是毅然回來了。

蔡文姬回來後曹操立即接見了她,時間應該是曹操北征烏桓之後到赤壁之戰前這一段,地點應該在曹操的大本營鄴縣。對於這個很有名氣的才女,大家都想一睹她的芳容,但是對蔡文姬而言,坎坷的人生際遇和剛剛經歷的骨肉分離之痛,讓她什麼都不再想了,只求安安穩穩地度過餘生。

在她的請求下,曹操把她安置在她的故鄉陳留郡圉城。蔡文姬35歲時,在曹操的安排下她嫁給了屯田校尉董祀,這是蔡文姬的第三次婚姻。現在似乎總算安頓下來了,可以好好過自己的日子了,但命運還沒有把蔡文姬捉弄夠,她又遇到了災禍,結婚第二年丈夫董祀就犯了法,按律當死。這一回蔡文姬真急了,她跑到鄴縣面見曹操求情。

當時鄴縣的銅雀臺剛剛修好,曹操在這裏大會賓客,有人報告說蔡文姬求見,曹操很高興,對大家說:“蔡伯偕先生的女兒就在外面,諸位想必早已聽說過她的才名,今天就讓你們見見她!”

這是一個冬天,外面十分寒冷,蔡文姬走進來時,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她光着腳,蓬頭詬面,一進來就跪在曹操面前,聲淚俱下,爲丈夫求情。這讓曹操很爲難。曹操執法很嚴,他講求執法公平,董祀的罪行確鑿,判決文書都已經發出去了,怎能輕易更改?

曹操說:“按說的確值得同情,可公文已經發出,又怎麼辦呢?”蔡文姬叩頭不已,請求道:“明公馬廄裏好馬有萬匹,虎士如林,爲何憐惜累着一匹馬,而不救人一條命呢?”曹操想到蔡文姬這一生確實可憐,就破例下令免除對董祀的處罰,派出快馬將已送出的文書追回。

曹操讓人給蔡文姬準備了頭巾鞋襪讓她穿上,又問了她一些事。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著名的藏書家,曹操問:“聽說你們家原來有很多書,不知道你還有多少印象?”蔡文姬回答說:“先父給我留下了4000多卷書,流離塗炭,已經沒有保存下來的了。根據我自己的記憶,也只能保存400來篇。”

曹操很驚訝,這果然是個才女,記憶力如此驚人,曹操說:“我給你派10個助手,你來默背,讓他們抄寫出來。”蔡文姬說:“男女之別,於禮有所不便。請賜我紙筆,我自己來寫。”蔡文姬硬是憑藉着記憶,把數百篇文章默寫了出來。

蔡文姬自己也有作品留世,著名的是《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蔡文姬死於何年不詳,她爲董祀生下了一兒一女。在她的故鄉圉城,但願命運對她做出了補償,給了她一個安詳幸福的晚年吧!

華夏民族的“離散精神原型”:文姬歸漢的歷史瞬間 第10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