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昏君亡國 秦始皇如此勤政爲何他的王朝轉瞬即亡

昏君亡國 秦始皇如此勤政爲何他的王朝轉瞬即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史記》記載說:“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秦始皇每天處理繁重的公務,任勞任怨,他的勤政,有目共睹。

然而秦始皇的勤政卻頗有些吃力不討好。首先百姓不領情,因爲他制訂的政策太霸道,百姓吃不消。其次他的操勞,完全是因爲他自己的越權造成的。

事實上,秦朝建立後,確立了所謂三公九卿制的中央體制,在這個體制之下,權力職責的劃分,頗爲明確,丞相作爲公卿之首長,總理政務,而御史大夫爲丞相之副手,領監察之職,太尉則專管軍事,主帝國之徵伐。按理說,有了這樣的分工,秦始皇應該脫離煩瑣的日常政務,專注於國家大政方針的考慮。然而事實卻是,這位人到中年的君主完全從自己的寶座下來,擠佔了丞相的法理職位,收受各部門的奏摺,處理起日常政務來,結果本來應該是做這些事的丞相,反而成了一個祕書長,每天只是從皇帝那裏接受指令,然後督促執行而已。

昏君亡國 秦始皇如此勤政爲何他的王朝轉瞬即亡

秦始皇這麼幹,與他畢生信仰的韓非思想有關。韓非講“術”與“勢”,最核心的一句話,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不能將手中的權柄授予他人。對於着一點,韓非子作了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他說:“權勢就是人君這條魚的深潭。當國君的將權勢讓給了臣下,再想拿回來就困難了。齊簡公的權勢失落到田成子手裏,晉國國君的權勢失落到六卿手裏,以致於國破身死,所以說魚不能脫離深潭。”

韓非子進一步告訴嬴政,權勢乃是國之利器,握在君王手中,君王就可以駕馭臣下;握在臣下手下,就會威脅君王。

顯然這種理論給秦始皇以深刻映像,因此無論對於朝堂之上的三公九卿,還是宮廷之內的后妃、宦官乃至太子,他都緊握手中的權勢,不敢放鬆片刻。因此終秦始皇一朝,外無權臣,內無得勢的宦官,李斯、趙高,在秦始皇在位的時候,都是戰戰兢兢、小心謹慎。

但是這裏有一個兩難的問題,帝國大權一手在握固然讓帝王安心,然而日理萬機卻是極其勞累的負擔,秦始皇鞠躬盡瘁,他的繼承人二世儘管也想緊握手中的權勢,勿失落於人。但是真的幹起工作來,哪裏受得了這份艱苦!於是在趙高的啓發下,還是及時行樂去了。

退一步講,即便二世皇帝也能咬牙堅持,如同秦始皇般凡事親歷親爲,但是以一人之智判斷國家那麼多事務,又有多少事件能得到妥當處置呢?

昏君亡國 秦始皇如此勤政爲何他的王朝轉瞬即亡 第2張

這個兩難陷阱,姑且稱之爲“秦皇陷阱”,後世一些精力充沛而又志向遠大的君王,往往身陷其中而不自覺,如朱元璋,他甚至廢除了丞相制度,打算一個人就這麼幹下去了。可是明朝的皇帝們,又有幾個能做到這一點!

我的矛是天下最鋒利的矛,可以刺穿天下所有的盾牌。我的的盾牌是天下最牢固的盾,可以防禦天下所有的矛。秦始皇及後世所有的君王,都陷入了這樣的困境:到底要把帝國大權一手在握還是委託給得力的臣子來處理?

(實際上,這個問題在後世的西方得到了解決,所謂君主立憲,皇帝不管事,所以一旦事情辦砸了也不必負責,只需換首相即可。秦始皇若能如此,責任便落到了李斯頭上,百姓一怒,李斯下臺便可)

秦之霸道政治,演變到了秦始皇的時代,就是一人獨裁、萬夫奔命,結果也是八個字,叫做:“身死國滅、遺恨萬古”!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