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英國大使向乾隆皇帝提出了哪些對外開放政策

英國大使向乾隆皇帝提出了哪些對外開放政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戛爾尼向乾隆提出開放通商口岸、設立英使館及減免課稅等請求。乾隆認爲大清乃天朝上國,物產豐厚,因此雙方不存在平等貿易的條件,最終以“與天朝體制不合”爲由拒絕了英國的要求。馬戛爾尼沒有完成英王的使命,但卻不是無功而返,在華期間,使團成員留心觀察、記錄大清帝國的山水風物,民俗人情,回國之後即編輯出版,成爲當時瞭解中國的第一手資料。與此同時,大清官員則忙於翻譯、修改英王給乾隆的書信,以悅龍心,粉飾太平。

之所以說“錯位”,在於兩大帝國截然不同的世界觀。於大清帝國而言,中國乃泱泱大國,澤及天下,雖有華夷之辨,卻無疆域之別。所以,英使遠道而來,是番邦朝貢,而非兩國交往。而當時的大英帝國,方興未艾,意圖藉訪華開拓大不列顛的海外市場。與中國之交往,自是兩國之間的往來,理應建立“平等”的國際關係。因此,雙方之爭便成了錯位的“名實”之辨,大清帝國力圖保全的,是天朝上國的威儀;而大英帝國所覬覦的,則是兩國交往中的潛在利益。

英國大使向乾隆皇帝提出了哪些對外開放政策

馬戛爾尼風光而來,鬱郁而去,他的外交失敗同時預示着中國將走向一個屈辱災難的時代。二十三年後,英國第二次派遣訪華使團,英使拒絕向嘉慶帝行三跪九叩禮而遭驅逐,又二十四年,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大英帝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大清的“天下”隨之被列強瓜分,中國已不再是中央之國,中心與邊緣的世界格局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大英成了“日不落”帝國,站在了時代的風頭浪尖。可歷史從來都是峯迴路轉,變幻萬千,一百年後,美國後來居上,取而代之,那時的大英帝國,已是日暮黃昏。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