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宋朝時期,官員子弟考中進士後還要進行復試的原因有哪些?

宋朝時期,官員子弟考中進士後還要進行復試的原因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歷史上的科舉考試源遠流長,始於隋代、興於宋朝。這一制度的出現,是古代貴族政治衰落的一個重要催化劑。科舉考試在宋朝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尤其是在宋太祖趙匡胤的治理下,其地位更是得到了空前的重視。

宋太祖在開寶元年舉行了一次科舉考試,而這一次考試的結果卻引起了他的極大關注。在這次考試中,一個叫做陶邴的士子名列高中第六名。而陶邴的父親陶谷,則是當時的戶部尚書,是趙匡胤登基的大功臣。這種情況下,趙匡胤擔心會有官二代通過家世的優勢而在科舉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因此他特意下了道聖旨,規定所有官二代考中進士後都必須在中書進行復試。

宋朝時期,官員子弟考中進士後還要進行復試的原因有哪些?

爲什麼趙匡胤要下這道聖旨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在宋朝以前,科舉制度雖然已經存在,但往往流於形式,只有豪門世家的人才能通過舉薦的方式獲得參加科舉的資格。隨着時間的推移,豪門世家的勢力在政治鬥爭和戰爭中逐漸被削弱,科舉制度的公平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趙匡胤不希望重新回到貴族政治的時代,這不僅僅是爲了防止人才的涌現被壓制,更重要的是爲了保護皇權的威望和地位。他希望更多的平民官員能夠進入政府,幫助皇帝治理國家

趙匡胤在詔書中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擔心官二代會結黨營私,“如聞黨與,頗容竊吹,文衡公器,豈宜私濫”。正是因爲有趙匡胤的高度警惕和監督,以後的趙家皇帝也嚴格執行了官二代複試的制度,才使得科舉制度得以相對公平地實施,也有可能實現平民政治代替貴族政治的目標。

宋朝時期,官員子弟考中進士後還要進行復試的原因有哪些? 第2張

當然,對於官二代這個羣體,趙匡胤也有相應的處理方法。他採用了萌補制度,官員、外戚功勳家族出身的孩子可以通過這個渠道進入官場,給他們一條進入政府部門的途徑,但要想在政府中獲得更高的地位,還是必須通過科舉考試。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