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7月22日 羅馬王拿破崙二世逝世

歷史上的今天7月22日 羅馬王拿破崙二世逝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32年07月22日 羅馬王拿破崙二世逝世

在182年前的今天,1832年7月22日 (農曆六月廿五),羅馬王拿破崙二世逝世。

拿破崙二世弗朗索瓦·約瑟夫·夏爾·波拿巴(Napoleon II,François Joseph Charles Bonaparte,1811年3月20日 - 1832年7月22日),拿破崙一世(拿破崙·波拿巴)與他的第二位皇后瑪麗·路易莎(Marie-Louise)之子,生於杜伊勒裏宮。

他出世後即被封作“羅馬王”(Roi de Rome),爲拿破崙一世法蘭西第一帝國皇位的繼承人。1813年拿破崙一世在萊比錫戰役中戰敗,次年反法聯軍進入巴黎,法國元老院隨即廢除了拿破崙一世的帝位。拿破崙一世在楓丹白露宮宣佈退位,在退位詔書中他希望由“羅馬王”即位、路易莎皇后攝政。但是在保王的塔列朗遊說下,反法同盟最終使波旁王朝復辟。 拿破崙一世失敗後,弗朗索瓦被母親帶到她位於帕爾馬的領地,後來又被送到維也納他的外祖父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即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那裏,他的封號也先後被改爲帕爾馬親王(Prince of Parma,1814年-1818年)和萊希斯塔德公爵(Duke of Reichstadt,1818年-1832年)。儘管他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繼承皇位,“波拿巴分子”——拿破崙的支持者依然稱弗朗索瓦爲“拿破崙二世”或是“羅馬王”。由於身患肺結核,弗朗索瓦身體狀況一直很差,終於在1832年於維也納去世。

歷史上的今天7月22日 羅馬王拿破崙二世逝世

羅馬王拿破崙二世

  前356年07月22日 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誕生

在2370年前的今天,前356年7月22日 (農曆八月廿七),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誕生。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2日-前323年6月10日),古代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帝國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謀,在擔任馬其頓國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東征西討,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滅亡了波斯帝國。在橫跨歐、亞的遼闊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藥殺水的以巴比倫爲首都的龐大帝國。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公元前336年夏,亞歷山大之父、古代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在女兒的婚禮上突然遇刺身亡,剛滿20歲的亞歷山大繼承了王位。被腓力二世所征服的希臘各城邦國和色雷斯、伊利里亞等地的一些部落紛紛乘機叛亂或宣佈獨立。年輕統帥亞歷山大首先率軍進至巴爾幹半島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里亞諸部落,把色雷斯人擊退至多瑙河濱。此時,過去曾與馬其頓作對的底比斯人謠傳亞歷山大陣亡,乘機掀起了反馬其頓的軒然大波。亞歷山大知道,底比斯是希臘諸城邦中有名的大城邦,如不把這次暴亂平息下去,其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他決定殺一儆百,當機立斷,火速揮師南下,以閃電般的速度出敵意外的出現在底比斯城下。底比斯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無不驚慌失措。底比斯城被攻陷,變成了一堆瓦礫,全部居民都被變賣爲奴,只有過去和腓力二世或亞歷山大友好或贊助過馬其頓的少數人除外。

亞歷山大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底比斯的毀滅,確實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希臘諸城邦望風歸順,紛紛表示臣服。隨後雅典也表示臣服,並懇求寬恕。沒過多久,各邦國又統一在亞歷山大的領導之下,承認亞歷山大爲最高統帥。於是,亞歷山大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大展宏圖,組織對東方的遠征了。

歷史上的今天7月22日 羅馬王拿破崙二世逝世 第2張

亞歷山大遠征東方波斯的藉口是波斯人曾蹂躪過希臘聖地,又參與過對腓力二世的謀殺。據說,臨出征前,亞歷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產收入、奴隸和畜羣全部分贈他人。當時有位將領迷惑不解的問道:“陛下,您把所有的東西分光,把什麼留給自己呢?”“希望!”亞歷山大乾脆利落的答道,“我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給我帶來無窮的財富!”隨後,亞歷山大懷着征服世界的渴望,離開故土,踏上了千里迢迢的征程。

公元前334年春,亞歷山大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開始了長達10年的東征之戰。他用以開始遠征波斯帝國的軍隊,由步兵3萬名、騎兵5千名和戰艦160艘組成。波斯帝國卻擁有數十萬大軍,戰艦400艘。而且,波斯帝國面積比馬其頓王國約大50倍,更何況遠東古老而富足的埃及、巴比倫、腓尼基等諸多國家均已被波斯征服,併入波斯版圖。儘管力量懸殊,但亞歷山大善於從本質上看問題。他深知,波斯帝國雖國土遼闊,軍隊龐大,威名猶在,但其勢已衰,內部四分五裂,皇帝大流士三世是個意志薄弱、缺智乏謀的平庸昏君。而馬其頓王國氣勢正盛,銳不可當。亞歷山大藉助一舉渡過赫勒斯滂海峽之餘威,利用己方高昂的士氣,一鼓作氣,突破敵防線,首戰告捷,徹底摧毀了波斯人的士氣和抵抗的決心,開闢了向亞洲擴張的道路。不少城邦不戰而降, 甚至把亞歷山大視爲將他們從波斯人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救星。

公元前333年秋,亞歷山大又在伊蘇斯城附近以其著名的“馬其頓方陣”擊敗了不甘心初戰失敗的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1年春,亞歷山大率步兵4萬和騎兵7千向美索不達米亞進軍,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展開了與波斯的最後一場大規模的決定性戰鬥。大流士三世經過精心準備,擁有騎兵4萬、步兵20萬、刀輪戰車200輛和來自印度的戰象15頭,與亞歷山大軍隊相比,具有絕對優勢。但亞歷山大與大流士三世鬥智用謀,再次奇蹟般的戰勝了這位波斯皇帝。特別有趣的是,當僅有不到5萬軍隊的亞歷山大命令他的士兵爲即將到來的戰鬥安臥休息、養精蓄銳之時,手握大軍的大流士三世卻因害怕夜襲令士兵徹夜不眠。波斯士兵全副武裝,膽戰心驚的整整站了一夜,個個無精打采,毫無鬥志。次日,即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清晨,亞歷山大率精神飽滿、士氣高昂之軍進入戰場,熟練的運用其機動靈活的“馬其頓方陣”,最終戰勝了強勁的對手。亞歷山大乘勝東進,佔領了東方最大的城市、古代東方的文化中心巴比倫,併爲自己加了一個稱號--“巴比倫及世界四方之王”。此後,亞歷山大又率兵從巴比倫出發,勢如破竹地佔領了波斯帝國的首都蘇撤、波斯波利斯和矣克巴塔那等三座都城。大流士三世逃至北方的大夏,被大夏的總督比索斯殺死,棄屍於路旁。最終還是亞歷山大在追趕途中發現了他的屍體,並將其送回波斯波利斯,厚葬于波斯皇陵墓。至此古波斯帝國及阿契美尼德王朝遂亡。馬其頓軍隊征服了波斯的全部領土,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建立起來。

公元前324年,其陸軍回到波斯利斯和蘇薩,艦隊在底格里斯河口靠岸,隨後返抵巴比倫,東征即告結束。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發高燒身亡。亞歷山大去世前深明人生的虛空,自己奮戰十餘年,戰無不勝,但卻勝不了死亡,並命部下在其死後將自己的棺材兩側留上孔將其兩隻手伸出,以示後人,他雖一生奮戰終仍兩手空空離去。

亞歷山大東征歷時10年,行程逾萬里,滅亡了波斯帝國。在西起巴爾幹半島、尼羅河,東至印度河這一廣袤地域,建成幅員空前的亞歷山大帝國。在東征過程中,沿途建了許多新城,有好幾座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最著名的是埃及北部沿海的亞歷山大城,今天已經發展爲埃及最大的海港。亞歷山大建都巴比倫,部署入侵阿拉伯的規劃。但是在公元前323年,他發燒死去,靠武力征服建立起來的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也隨之瓦解。 帝國被他的四位將領瓜分,其中多利買將軍在南面統治了埃及,巴勒斯坦,西流基將軍在東面統治了敘利亞,地中海一帶。卡幸達將軍在西統治了馬其頓和希臘一帶,呂西馬吉將軍在北統治了小亞細亞,土耳其一帶。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就如此敗落。

亞歷山大遠征,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在蘇薩一次盛大奢華的“結婚典禮”上,亞歷山大親自帶頭同波斯國王大流士的女兒斯塔提拉結了婚,許多馬其頓的將領都娶了波斯顯貴的女兒,同日參加婚禮的有1萬對之多。在結婚典禮上,亞歷山大鄭重宣佈,馬其頓人與亞洲女子結婚,可以享受免稅權利。他還親自饋贈給新娘新郎許多禮物,以示鼓勵。他下令讓3萬名波斯男童,學習希臘語文和馬其頓的兵法。亞歷山大以後,希臘文化依然在亞洲得到不斷傳播。歷史學家稱此現象爲希臘化文化,將從亞歷山大起到埃及被羅馬征服爲止這一段時間(前323-前3年),稱之爲希臘化時代。

  1461年07月22日 法國國王查理七世逝世

在553年前的今天,1461年7月22日 (農曆六月十五),法國國王查理七世逝世。

查理七世 CharlesⅦ(Charles VII le Victorieux,1403年2月22日-1461年7月22日),法國瓦盧瓦王朝第五任國王(1422—1461年在位),被稱爲“勝利者查理”、“忠於職守者查理”。他最後打贏百年戰爭,爲法國在接下來幾個世紀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所有戰鬥的勝負首先在自我的心裏見分曉——聖女貞德

查理七世出生於國家危難之際,山河破碎之中,他的御駕像柳絮般在全國各地飄蕩,終於奇蹟般地扭轉了局面,趕走了英國侵略者,在此過程中,法國各地的封建領主也被掃除大半,王室的威望和地位達到空前的高度,中央集權基本確立,法國進入了一個穩定發展的新階段。儘管他的光芒被聖女貞德所掩蓋,但仍改變不了他作爲戰爭勝利的最高指揮者和最大受益着,以一個“忠於職守的勝利者”載入史冊。

當1337年英法兩國統治者爲王位繼承順序的糾紛而爆發戰爭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這會成爲世界歷史上一場罕見的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並且這場百年的戰爭會在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戲劇性轉折中走向終點。

在這場戰爭中,英國人在法國土地上的節節勝利充分向人們傳達了一個信息:法國所依仗的封建騎士兵團已經落後了,騎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英國採用的僱傭軍形式,充分發揮步兵的作用,特別是那些能夠成功地與騎兵一同作戰的弓箭手的作用,並利用火器的作戰方法顯得更加先進。英王查理六世在一次次精神病發作的困擾中,又不得不一次次地看着英國僱傭兵和勃艮第“賢明者”腓力的聯軍在法國的土地上肆虐,最終不得不於1420年同英王亨利五世簽定屈辱的《特魯瓦條約》。按照和約條款規定,法國淪爲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佈自己爲法國攝政王,並有權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後繼承法國王位。

歷史上的今天7月22日 羅馬王拿破崙二世逝世 第3張

受《特魯瓦條約》打擊最大的正是本文的主角查理七世。他作爲查理六世的兒子,早在1417年已被冊封爲王儲,《特魯瓦條約》等於剝奪了他的繼承權。1418年,巴黎被英國人佔領,他從此離開了被擁簇着成長的溫柔鄉,走上了顛沛流離的流亡道路。

當時,法國封建貴族爭權奪利中形成了兩大派系,以勃艮第派和阿曼亞克派最爲強大,勃艮第派以勃艮第公爵爲首,勾結英國人來與王室對抗,阿曼亞克派以奧爾良公爵爲首,站在國王一方,但也利用國王來排斥異己。查理七世離開巴黎之後,逃到南方的布爾日,得到阿曼亞克派的擁戴,自立爲攝政王,組織了流亡政府,並宣佈不承認“特魯瓦條約”。在此期間,查理七世企圖同勃艮第和談,但被阿曼亞克派阻撓,當着他的面殺死了前來和談的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受制於人的查理只好忍氣吞聲,但後來他逐漸擺脫了阿曼亞克派,走上了同勃艮第派和好的道路,這成爲他成功的一大關鍵。

1422年,查理六世死,查理七世即位,與此同時,英國人也擁立了亨利六世作爲法國國王。法蘭西的土地上出現了雙王並立的局面,雙方大致以盧瓦爾河爲分界線。缺金少銀的查理七世被迫以土地爲抵押向商人借貸,以籌集軍費,但戰局仍然不利,1424年法國在韋爾納伊戰敗,1428年英軍又圍攻奧爾良。就在心灰意冷的查理七世準備退隱之時,大救星出現了。一個洛林地區的農家女據說從13歲起不斷聽到一個神祕的聲音在呼喚她去拯救法國,她就是聖女貞德。貞德在1428年三次求見王太子,陳述她的救國大計。1429年4月,查理七世接見了貞德,給了她一支軍隊,並授予貞德以“戰爭總指揮”的頭銜。這個神奇少女不負衆望,解了奧爾良之圍,又收復了法國國王的加冕地朗斯。這年7月,查理七世實現了在朗斯加冕爲王的夢想,整個法蘭西的熱情都被調動起來了,英法百年戰爭剩下的內容就是法國在節節勝利中收復國土。

貞德扭轉整個戰爭局面之後,還想乘勢收復巴黎,但她落入叛徒之手,被出賣給了英國人,最後被壯烈地燒死在火刑柱上,在這過程中,查理七世坐視不救,其原因到目前仍是一個謎,這也是查理七世唯一備受後人指摘的地方。查理七世乘勝追擊,節節推進,直至1453年卡斯蒂榮一戰大敗英軍,收回了除加萊之外英國在大陸上的全部領地,結束了英法百年戰爭。

在戰爭勝利的凱歌聲中,查理七世於1425到1439年逐步取得了徵稅的永久權力,財政開始獨立。1438年頒佈“布爾日國是詔書”限制教皇在法國的權力。1439年頒佈奧爾良法令,建立有騎兵和步兵的常備軍,由國王本人親自統帥。1440年平息了大貴族的叛亂。中央集權的國家機構建立起來了,法國進入了一個穩定發展的新階段。

不妨將查理七世與另一個法國國王亨利四世作一比較。他們都是在長期戰亂之中將法國帶入一個和平穩定局面之中的領軍人物。但查理七世所面臨的情況更爲複雜,當時法國不但面臨外國勢力的入侵,而且國內封建領主與國王之間的權力分配尚未明確,在英法百年戰爭中,法國還經歷了多次規模很大的人民起義,法國曆史完全存在着向一個完全不同於現在所見的方向發展的可能,同英國合而爲一也並非不可能。在查理七世結束了這些紛亂之後,再經過百餘年的鞏固和定型,到了亨利四世的胡格諾戰爭時代,歷史所能改變方向的餘地已經小得多了,就這一點來看,查理七世的影響應在亨利四世之上。查理七世在本排行榜中居第88位。

  1812年07月22日 薩拉曼卡戰役爆發

在202年前的今天,1812年7月22日 (農曆六月十四),薩拉曼卡戰役爆發。

1812年7月22日,薩拉曼卡戰役爆發,英國的惠靈頓公爵率領英國、西班牙、葡萄牙聯軍5萬人大敗法國元帥馬爾蒙指揮的4.7萬法軍。法軍傷亡被俘達17000人,3位將軍戰死,4位將軍被俘,聯軍傷亡約5000人。

歷史上的今天7月22日 羅馬王拿破崙二世逝世 第4張

阿瑟·韋爾斯利·威靈頓(ArthurWellesleyWellington,1769—1852年)英國陸軍元帥。公爵。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畢業於法國昂如軍事學院。1787年起在英軍服役。1796年率軍在印度進行征服戰爭,先後攻佔邁索爾王國和馬拉特聯盟各國。1805年回國,任愛爾蘭事務大臣 1808年伊比利亞半島戰爭爆發後,任英葡聯軍總司令,率軍同拿破崙法軍作戰。相繼在1808年維米耶羅之戰、1809年波爾圖之戰、1811年韋特斯- 德奧尼奧羅之戰和1812年薩拉曼卡戰役中擊敗法軍。1813年攻克馬德里,xxx之戰重創法軍,1814年攻入法國境內,被封爲公爵,晉升陸軍元帥。 1815年指揮英荷聯軍在滑鐵盧戰役中徹底擊敗拿破崙。1815—1818年任駐法盟軍總司令。1828—1830年任英國首相。1834—1835年任外交大臣。1842—1852年任英國軍隊總司令。曾反對“改革法案”,鎮壓1848年憲章運動。1852年9月14日在肯特郡去世。

  1921年07月22日 現代舞蹈在美國興起

在93年前的今天,1921年7月22日 (農曆六月十八),現代舞蹈在美國興起。

1921年7月22日,現代舞蹈是20世紀初在美國興起的舞蹈流派。創始人是伊莎多娜·鄧肯(1878-1927),她反對芭蕾的程式和形式主義傾向,提倡以自然的舞蹈動作、自由地表現思想感情。這不僅對僵化了的傳統觀念是個衝擊,爲現代派舞蹈的發展開拓了廣闊天地,同時也使舞蹈藝術從少數權威壟斷中解救出來,使其成爲羣衆藝術。

繼鄧肯之後,第二代、第三代的現代派舞蹈家們,各自標新立異,備求其是。隨着現代舞在世界上廣爲流傳,新的形式主義也滲透其中。各種現代舞派別不斷產生。其中主要有表現派、立體派、抽象派和動力派等。

表現派的現代舞宣揚感覺第一,把直覺看作是認識世界的唯一方法,確立沒有音樂伴奏的舞蹈。

立體派的現代舞強調舞蹈者“姿勢的外部變化”,用一種立體的東西覆蓋着人體服裝,由舞蹈者本人去移動這些服裝,實際上它表現的不是人,而只是服裝道具。

歷史上的今天7月22日 羅馬王拿破崙二世逝世 第5張

抽象派的現代舞是以抽象的語言去表現所謂純粹的精神世界,追求新奇、怪誕,居然出現裸體演員身塗顏料,輪流向幕布衝擊,讓觀衆欣賞污跡的樣式。

這些派別在西方並無多少觀衆,所有有些就自然被淘汰了。當前,現代舞已從最初芭蕾的反對派,進入和芭蕾互相滲透的時期。

點評:現代舞在世界舞壇上已超過百年曆史,雖不及芭蕾舞的源遠流長,但在舞蹈藝術上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