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9月24日 穆罕默德遷移麥地那

歷史上的今天9月24日 穆罕默德遷移麥地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662年09月24日 穆罕默德遷移麥地那

在1352年前的今天,0662年9月24日 (農曆八月初七),穆罕默德爲躲避麥加的宗教迫害,帶領信徒遷移到麥地那。

622年9月24日——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爲躲避麥加的宗教迫害,帶領信徒遷移到麥地那

伊斯蘭有三大聖地:第一聖地麥加,麥加城之所以名震環宇,是因爲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就誕生在這裏。穆罕默德在麥加傳播伊斯蘭教,由於遭到反對和迫害,在公元622年遷往麥地那,在麥地那決定把禮拜的方向朝向麥加,從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麥加作禮拜。公元630年,穆罕默德解放麥加,控制了守護克爾白聖殿之權,並廢棄多神教,把聖殿改爲伊斯蘭教清真寺。麥加城中心的這座大清真寺(又稱禁寺)是穆斯林最神聖的地方,總面積16萬平方米,可容30萬穆斯林同時做禮拜。

歷史上的今天9月24日 穆罕默德遷移麥地那

第二大聖地是麥地那,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第二根據地,在此地躲避了麥加多神教徒的迫害,是穆斯林社團回覆了元氣。

第三大聖地是耶路撒冷,是歷代先知的誕生地,也是先知穆罕默德“登宵”的落腳地。

  1550年09月24日 庚戌之變

在464年前的今天,1550年9月24日 (農曆八月十四),庚戌之變。

1550年9月24日明世宗時,俺答汗率韃靼軍入古北口,直逼北京城下。當時嚴嵩執政,不準諸將出擊,以待韃靼軍擄掠後自行撤退。史稱“庚戌之變”。

庚戌之變,指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時右翼蒙古首領俺答汗進攻明朝首都北京一事,因是庚戌年,史稱“庚戌之變”。

歷史上的今天9月24日 穆罕默德遷移麥地那 第2張

俺答在多次遣使要求開放朝貢貿易未果後兵臨北京,以武力要求明朝政府開放邊貿。此時嚴嵩執政,戰備廢弛,俺答汗率軍由古北口越過長城,達到北京城下。嚴嵩懼戰,不準諸將出擊,以待蒙古軍擄掠後自行撤退。事後,嚴嵩以執行他命令的兵部尚書丁汝夔爲替罪羊,將丁處死以逃避責任。嘉靖三十年(1551年),明朝被迫開放宣府、大同等地與蒙古進行馬匹交易。

  1877年09月24日 日本西南戰爭宣告結束

在137年前的今天,1877年9月24日 (農曆八月十八),日本西南戰爭宣告結束。

1877年9月24日,日本西南戰爭宣告結束。

歷史上的今天9月24日 穆罕默德遷移麥地那 第3張

當日,經過23天的圍攻,西鄉隆盛叛軍據守的巢穴鹿兒島城山被攻克,西鄉中彈後自殺,守城的400人也多數戰死。至此,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最後、也是最大的一次封建武士叛亂被平定。此役政府軍死6843人,傷9525人,共計16095人。西鄉的薩摩叛軍死6239人,負傷人數不明。

  1959年09月24日 人民大會堂建成

1959年9月24日 (農曆八月廿二),人民大會堂建成。

在天安門,十年前毛主席向全世界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地方,一座雄偉壯麗的大廈建設起來了。這是人民大會堂。全國六億人民的代表將在這裏共商國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將在這裏謀劃國家大計。天安門成了全國人民和全世界進步人士更加嚮往的地方。

這所座落在天安門前右方的大會堂,是首都目前最宏偉的建築。建築面積達十七萬一千八百平方米,體積有一百五十九萬六千九百立方米。建築面積超過了故宮的全部建築有效使用面積的總和。一條黃綠相間的玻璃屋檐,把它從蔚藍的天空中鉤畫下來,那壯觀的柱廊,淡雅的色調,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築立面,組成了一幅莊嚴絢麗的畫圖。

我們在建築師的陪同下,從天安門廣場走向大會堂的正面。鑲嵌在正門頂上的國徽,老遠就向我們射出閃閃的金光。踏上一層樓高的花崗石大臺階,迎面是十二根淺灰色的大理石門柱。門柱有二十五米高,柱身要四個人才能合抱過來。柱距採用了我國柱廊傳統的手法,明間寬,次間依次減窄。它與西洋古典建築的門柱底寬上窄的手法不同,也不完全像我國傳統的扁平木構門柱,建築師們吸收了中外古今建築門柱造型的優點,創造出這樣高大而有力的柱廊。

邁進金黃色大銅門,穿過寬闊的風門廳和衣帽廳,就到了大會堂建築的樞紐部分——中央大廳。建築師站在這裏,指着四周向我們概括地介紹了整個建築的佈局:往西直入萬人大禮堂,北通宴會廳,向南穿過長長的廊道,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大樓。整個建築就是由這三部分組成的。每個部分都各有重點,又互相聯成一氣。

歷史上的今天9月24日 穆罕默德遷移麥地那 第4張

穿過中央大廳,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會場——萬人大禮堂。從外面看,它像一座十多層樓高的大廈。用數字計算,裏面寬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體積達八萬六千立方米,等於十個天橋劇場。但是由於設計師們巧妙的處理,走進會堂的人放眼一望,從頂篷到地面,上下圓曲渾然一體,並不感到怎樣空曠。頂篷是穹窿形的,縱橫密排着近五百個燈孔,燈光齊明時,就像滿天星斗。頂篷的中心垂掛着紅寶石般的五星燈,燈的周圍是七十條金光閃閃的光芒線和四十瓣鎦金的向日葵花瓣。在它的外圍,有三環層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燈槽,和周圍裝貼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和“天地渾然一體”的奇觀。

在這個萬人大禮堂裏,主席臺像個小會場,能容納三百多人的主席團。橢圓形大會場,有兩層挑臺,連地面共三層座席。底層有三千六百多個座席,主要是代表的席位,每個座席的桌櫃,都裝有能同時翻譯十二種語言的譯意風,每四個座席上又有一個即席發言的擴音器。第一層挑臺有三千四百多座席,第二層挑臺有二千六百多個座席。一層挑臺的第一排裝有和底層的座席同樣的擴音設備,其餘座席也都有能聽到一種語言的擴音喇叭。頂篷和挑臺下的燈光把禮堂的每個角落都照得通明。兩層挑臺像兩彎新月,圍拱着主席臺,把大禮堂組成爲一個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整體。

記者也參加了這個會,並且聽了梅蘭芳同志演出的京劇“貴妃醉酒”。我們從最前面的座位走到最後一排的座位,聽到的歌聲完全一樣地清晰和園潤。建築師告訴我們,處理這個萬人大禮堂的音響,確實給建築師和聲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從聲學角度來說,禮堂每個人所佔空間以四至六立方米爲宜,如果按此計算,這個萬人大禮堂最多隻能有六萬立方米的體積。再大了,聲音就難得聽清楚。按照這個常規,就要把萬人禮堂蓋成一般影劇院一樣,讓頂篷和挑臺向前傾斜,縮小空間。但是這樣就會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誰都沒有建築過這樣大的建築物,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曾經過一番爭論,但在明確了“以人爲主,物爲人用”的設計思想以後,就跳出了常規的圈子,放寬了每人所佔的空間,這樣,解決音響問題就更加重要了。在這個節骨眼上,建設者們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巧妙地在每個座位上都安裝上小喇叭,屋頂和牆內裝置礦渣棉,天花板上鑽了幾百萬個孔,使它變成鑽孔吸音板。採取這些技術措施以後,主席臺上發出的音波,多餘的能完全吸走,沒有回聲,又能留點混響,聽起來不覺得聲幹。現在北京最好的劇院的音質清晰度纔有80%,這裏的音質清晰度已達到90%以上。人們可以清晰、準確地聽到發言人的聲音。

在這座高大的禮堂裏,儘管上下三層的座席高低相差很大,底層面積達三千多平方米,最遠處距主席臺有六十米,但是沒有一根柱子擋住人們的視線。爲了讓我們瞭解建築物的結構,設計師給我們畫了一張草圖,並且告訴我們,禮堂頂篷上面藏有一個比北京新擴建的東長安街路面還要寬的十二榀鋼屋架。其中有六榀的一端壓在一個九米高的鋼筋混凝土橫樑上,而所有這些重量又一起壓在主席臺臺口的兩根柱子上,每根柱子都能承受三千多噸的重量。這樣龐大而複雜的結構,該是一件多麼艱鉅的工程啊。在這裏,建築師極力推崇建築工人的偉大智慧和創造性的勞動,是他們在這樣短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這種罕見的結構工程,同時安裝了聲、電、冷熱風、電視轉播等各種複雜的現代化的設備。

大會堂的北翼是宴會廳,面臨長安街。從北門進去,穿過大理石柱廊、風門廳、衣帽廳,就進入宴會廳底層大廳。這是宴前休息的場所。往前走,是五組六十二級的漢白玉大臺階。迎面壁牆上,鑲嵌着以毛主席名詞“沁園春”詠雪爲主題的巨幅國畫。畫的一邊是一片白茫茫的江山,“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畫的另一方,在雲海蒼茫中旭日東昇,照耀着大好的山河,顯得江山如此多嬌。從這裏經過東西兩測的走馬廊,就進入宴會廳。

有五千個席位的宴會廳,又是另一番景色。它的面積有七千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還大。這樣大的宴會廳,對我國六億人民的國家來說,並不算大,但是在建築上是罕見的。廳內的高度只有十五米多,但是由於建築者採取了方井高、四周低的手法,因而取得了不同層次的對比,使人們感到大廳軒朗寬敞。廳內最引人注意的,是頂篷和迴廊圓柱的藝術裝飾。它把整個大廳美化得異常漂亮,給人一種輕鬆明快的感覺,又有雍容大雅的氣概。

建築師還領我們參觀了設置在大廳北面東西兩角的廚房。廚房可直通大廳兩側的迴廊,開宴時服井井有序地分頭從廊道進出宴席之間。廚房裏的設置也都是現代化的,上部廚房與地下室冷藏間、食品加工間等,都有專用電梯和樓梯垂直運輸。生冷和熟食,髒和淨的餐具,也都各有單線交通,互不污染。

人民大會堂的南翼是人大常委會辦公樓。它是一座口字形的大樓。中間有六千平方米的內庭院,裏面一片草坪,是理想的集體攝影場地,也是幽靜的休息場所。從內庭院穿過一座拱形的洞門,就到了人民大會堂的外面。當我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對這座大廈巡禮完畢的時候,晚霞已經斜掛西山。萬道霞光灑在外面蒼翠的樹叢上,灑在淺杏黃色的牆壁上,灑在天安門的紅牆、黃瓦上,發出一片光輝燦爛的異彩。

  1988年09月24日 百年難遇火星“大沖”開始

1988年9月24日 (農曆八月十四),百年難遇火星“大沖”開始。

1988年9月22日,北京時間上午11點18分,火星距地球的距離由4億零130萬公里的最遠點縮短到5881萬公里的最近點。這是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在地面上觀測這顆神祕行星的最佳時機。

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研究員鄒振隆向記者介紹說,當地球、火星、太陽同在一條直線上時,科學家稱這種現象爲“衝”。1988年9月22日至28日皆爲“衝日”。在“衝日”火星距地球較近,人們可以在晴朗的夜空看到,除了月球之外,閃爍在空中最明亮的天體就是這顆橘紅色的行星。

歷史上的今天9月24日 穆罕默德遷移麥地那 第5張

鄒振隆研究員說,火星距地球最近時叫“大沖”,今年的火星“大沖”是1875年至2025年這140年間最重要的一次。據瞭解,從9月22日晚起,國際火星觀測聯合會和國際行星學會組織了33個國家近500位天體物理學家和業餘天文學愛好者,作爲期一週的全球性觀測活動。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決定自今日起,專門開放分別位於北京郊區沙河與河北省興隆兩個天文觀測站,供天文愛好者免費觀測一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