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9月22日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9月22日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出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606年09月22日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出生

在409年前的今天,1606年9月22日 (農曆八月廿一),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出生。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原名鴻基,人稱闖王、李闖。中國陝西米脂李繼遷寨人,明末叛軍首領之一,大順政權的建立者。

李自成,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原名鴻基。稱帝時以李繼遷爲太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 童年時給地主牧羊(一說家中非常富裕),曾爲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爲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八年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聲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十一年在潼關戰敗,僅率劉宗敏等十餘人,隱伏商雒叢山中(在豫陝邊區)。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魚腹山(腹一作復)被困,以五十騎突圍,進入河南。

歷史上的今天9月22日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出生

其時中原災荒嚴重,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散佈“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部隊發展到百萬之衆,成爲農民戰爭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於起義軍領袖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迫害吳三桂的家屬。逼反吳三桂,滿清貴族入關,聯合進攻農民軍。他迎戰失利,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祕消失,李自成餘部降清後,又反叛滿清,繼續抗清鬥爭。

  1789年09月22日 勒姆尼克河戰役

在226年前的今天,1789年9月22日 (農曆八月初四),勒姆尼克河戰役。勒姆尼克河戰役是俄土戰爭(1787—1791)期間,俄奧聯軍與土軍在勒姆尼克河(羅馬尼亞錫雷特河的支流)河畔進行的交戰。

1789年9月初,土耳其宰相優素福巴夏率土軍(10萬餘人,80門火炮)對駐紮在福克沙尼地域科堡親王的奧軍(1.8萬人,43門火炮)發起進攻。蘇沃洛夫得知土軍進攻奧地利盟軍的行動計劃後,遂率部7000人於9月18日夜從伯爾拉德地域出發,馳援盟軍,兩個半晝夜行軍100公里,先於土軍到達福克沙尼。蘇沃洛夫統率俄奧聯軍。他查明:土軍因未料到會遭到襲擊,故分散駐紮在特爾古庫庫利附近(約1.5萬人)、克倫古梅伊洛爾森林(約4萬人)、馬丁內什蒂附近(約4.5萬人)和勒姆尼克河對岸(奧達亞村附近)等地的築壘兵營裏。蘇沃洛夫決定各個擊破敵人。9月22日拂曉,聯軍經14公里的夜行軍後,以縱深配置(前面是步兵方陣,後面是騎兵)突然襲擊並奪取了特爾古庫庫利兵營。隨後,聯軍又巧妙地機動部隊並以步兵方陣的火力擊退敵騎兵的反衝擊,攻佔了克倫古梅伊洛爾附近的築壘兵營;在追擊倉皇潰退之敵時又奪取了土軍馬丁內什蒂築壘兵營。翌日,俄軍佔領了奧達亞附近的兵營。

歷史上的今天9月22日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出生 第2張

土軍在勒姆尼克河之戰中損失1.5—2萬人(其中亡1萬人)及全部火炮和輜重,聯軍損失約700人。勒姆尼克河交戰作爲在戰場上頻繁機動部隊,各個擊破敵人,“不以力取,而以智勝”的範例載入俄國軍事學術史。勒姆尼克河交戰的勝利決定了1789年戰局有利於俄國。蘇沃洛夫榮獲一級聖喬治勳章和勒姆尼克伯爵爵位。

  1932年09月22日 張宗昌被韓復榘派人刺殺

在83年前的今天,1932年9月22日 (農曆八月廿二),張宗昌被韓復榘派人刺殺。張宗昌,山東掖縣人,早年流落東北爲鬍匪,辛亥革命後投山東民軍都督胡瑛,隨至上海任光復軍團長。1913年投靠直系馮國璋,1921年又投靠張作霖。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率部大敗直軍,擴充實力,改稱宣撫軍第一軍軍長。1925年4月,任山東省軍務督辦,12月與直督李景林組成直魯聯軍,自任副總司令。1926年,任總司令兼安國軍副總司令。

歷史上的今天9月22日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出生 第3張

1927年初,南下支援孫傳芳對抗國民革命軍。次年5月,在蔣介石、馮玉祥部聯合進攻下退出山東。後曾寓居大連、日本數年。“九-一八”事變後回國,本年9月,韓復榘指使張的仇人鄭繼成將他刺殺於濟南車站。

  1980年09月22日 兩伊戰爭爆發

在35年前的今天,1980年9月22日 (農曆八月十四),兩伊戰爭爆發。1980年9月22日,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爆發大規模持久戰爭。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衝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兩伊簽訂《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爲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兩伊關係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衝突逐步升級。

9月17日,伊拉克宣佈對阿拉伯河擁有全部主權。22日出兵伊朗,戰爭爆發。戰爭初期,伊拉克得勢,佔領伊朗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雙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發動反攻,基本上收復全部失地。7月,伊朗軍隊越過邊界,佔領伊拉克境內的一些城鎮和據點。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勢,雙方進入相持階段。1984年4月起,戰爭向海峽水域和城市區擴展。

歷史上的今天9月22日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出生 第4張

爲破壞對方經濟和切斷石油出口運輸線,發生了“油輪戰”和“襲城戰”,’雙方競相攻擊對方的石油基地、中心城市,襲擊出入對方港口的油輪。兩伊戰爭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伊斯蘭會議組織、不結盟國家等都曾多次出面調停,但由於雙方條件相距甚遠,未能奏效。1987年7月20日,安理會通過結束兩伊戰爭的598號決議。伊拉克宣佈接受,伊朗則堅持應懲辦戰爭禍首,要求薩達姆下臺,拒絕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連續發動進攻,收復失地後於7月又進入伊朗境內。7月18日,伊朗改變以往強硬態度,宣佈接受安理會的598號決議。8月20日,雙方宣佈停火。8月25日在聯合國祕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雙方開始直接談判。至此,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這場戰爭使雙方死亡約100萬人,傷約170萬人,相當於四次中東戰爭人員傷亡總數的17倍,整個經濟損失高達約6000億美元。1988年8月20日兩伊正式實現全線停火。

  1997年09月22日 蔣緯國在臺北病逝

在18年前的今天,1997年9月22日 (農曆八月廿一),蔣緯國在臺北病逝。據臺灣榮民總醫院透露,蔣緯國患有高血壓、慢性腎絲球炎、糖尿病等病,於1996年11月住進榮民總醫院接受長期血液透析治療。住院期間,每週必須進行三次洗腎。今年9月1日,蔣緯國因肺炎併發急性呼吸衰竭住進榮民總醫院加護病房治療,病情一直不穩定。

據報道,蔣緯國生於1916年10月6日,浙江奉化人。他早年留學德國、美國,曾在國民黨軍隊擔任重要職務。1986年後,曾出任“國家安全會議祕書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

歷史上的今天9月22日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出生 第5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