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6月10日 西摩率八國聯軍向北京進發

歷史上的今天6月10日 西摩率八國聯軍向北京進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00年06月10日 西摩率八國聯軍向北京進發

在114年前的今天,1900年6月10日(農曆五月十四),西摩率八國聯軍向北京進發。

八國聯軍進軍北京的火車被義和團炸翻出軌

1900年6月10日,西摩率英、美、奧、意、俄、法、德、日八國聯軍2000人,分數批乘火車自津赴京,10日晨,第一批共500人,其中英軍300,美軍100,奧軍60,意軍40。隨即又由英、俄、法、日、德等國軍隊組成第二批約600人。次日又陸續出發,至11日晚共達2000人。裕祿以京津火車不通爲由,試圖阻止聯軍北上,各國領事嚴詞相抵。德法兩國軍隊甚至搶奪車頭而行。聯軍隨車帶工程師、工人和修路材料,以圖邊修邊行。當日晚,西摩聯軍行至落垡,被數百名義和團攔截,雙方交仗,團民50餘人陣亡。洋兵下車追趕至村外,又擒獲4人。6月13日.西摩聯軍邊修路邊行軍,遲緩地抵達廊坊。下午,遭義和團襲擊,雙方激戰,團民傷亡30餘人,14日早晨,義和團約300人,持刀荷槍,大聲疾呼,向廊坊車站攻擊。聯軍槍殺團民約80人。有4名意大利兵被砍死。當晚,留在落垡車站的聯軍支隊被圍攻,聯軍擊殺團民200人。駐高碑店清軍伺義和團遊動之際,發炮襲擊,斃團民30餘人。16日,西摩決定放棄由鐵道赴京,退回楊村,改由運河乘船北上。18日,義和團2000人會同甘軍3000,襲擊廊坊車站西摩聯軍餘部,殺洋兵6人,傷48人。晚,義和團及甘軍追擊包圍楊村車站,又斃傷聯軍約40人。20日清晨6時,西摩率聯軍沿北運河向天津潰退。途中多遭義和團及清軍阻擊,炮火之聲,絡繹不絕。22日,西摩率聯軍於凌晨2時出發,至西沽一帶遭清軍炮擊。晨5時,聯軍攻佔西沽炮臺。下午,清軍以6000人的兵力發起反攻,擊斃德軍凱塞林、奧卡斯中校。23日,聶土成令楊慕時率軍奪西沽軍械庫。晨,清軍5個營猛攻,佔領該庫。聯軍反撲,復失。清軍陣亡120名,傷130名。英軍貝茨上校被擊斃。同日,由大沽往援天津租界的俄、德、英、美聯軍約2000餘人,下午到達紫竹林,與租界駐軍會合。

歷史上的今天6月10日 西摩率八國聯軍向北京進發

聯軍稱:“下午一點鐘時各國兵上進入天津租界,當先者爲英、美兩國兵士。美兵所放大炮極佳,華兵只接連開放排槍,並不以大炮從事。這次戰役,聞美兵陣亡三人,受傷二人,英兵陣亡二人,受傷一人,德兵陣亡十五人,內有將牟一人,受傷二十六人,俄兵陣亡十人,受傷三十七人,至租界中婦女小孩並無一人。

  0223年06月10日 劉備病逝白帝城

在1791年前的今天,0223年6月10日(農曆四月廿四),劉備病逝白帝城。

劉備(161-223),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東漢遠支皇族。幼年貧困,與母親販鞋織前維持生計。

東漢末年起兵,參與鎮壓巾起義軍。爲了爭得一方霸業,他“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輔佐。

後採用諸葛亮聯孫拒曹的主張,於208年,孫劉聯軍取得赤壁大戰的勝利,佔荊州奪益州和漢中,終成一方霸主,於221年稱帝(蜀漢陽烈布),都成都,國號漢,年號章武。赤壁之戰後,荊州是蜀吳兩國爭奪的焦點。

歷史上的今天6月10日 西摩率八國聯軍向北京進發 第2張

219年,江陵一戰孫吳取得荊州並殺死關羽。劉備一怒之下,傾全力出兵攻吳。他輕敵冒進,222年吳蜀彝陵之戰中劉備爲吳將陸遜打敗,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劉備因伐吳失敗,加上戰陣疲勞,於223年6月10日(蜀漢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距今已1791年)病逝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縣東北)。

  1907年06月10日 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三色照片製作工藝

在107年前的今天,1907年6月10日(農曆四月三十),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三色照片製作工藝。

1907年6月10日,攝影界的先驅奧古斯特和盧米埃爾兄弟說他們研製出一種製作彩色照片的可行方法。這種在法國他們家開辦的工廠裏研製出來的方法是以利用被拍照的景象的三種分離的影象爲基礎的。三種影象中的每一種,被使用適當的濾色器,來製作基本紅、綠、藍中的一種顏色的底片,然後將微粒網屏放在三色底版上,當網屏被加在上面,並使燈光照射它們時,出現的是全色圖象。雖然彩色照片早在1861年就被製作出來,當時詹姆斯-麥克斯威爾在倫敦皇家協會實地表演這一首創的製片工藝;但它們的應用還受到侷限,因爲,用來製作全色照片的工藝太昂貴和繁瑣。盧米埃爾兄弟說他們的技術能使彩色攝影普及。然而,他們開發的先進攝影技術在當時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開始用一架輕便手提式攝像機拍電影。這臺機器與托馬斯-愛迪生研製的型號相比具有顯著優越性,以後的五年中,盧米埃爾兄弟製作了數百部電影,它們中的大部分再現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戶外活動。他們的觀衆後來被把喜劇和戲劇的精華引入電影的製片人奪去。

歷史上的今天6月10日 西摩率八國聯軍向北京進發 第3張

彩色照片

  1907年06月10日 北京-巴黎汽車大賽開始

在107年前的今天,1907年6月10日(農曆四月三十),北京-巴黎汽車大賽開始。

這種“意達拉”牌汽車倍受駕駛它首先到達巴黎的駕駛員的寵愛

1907年6月10日,北京-巴黎汽車大賽開始,這可能是所有比賽中最艱苦的一次。

歷史上的今天6月10日 西摩率八國聯軍向北京進發 第4張

這當然是一次充滿着危險的比賽。這天早晨5輛汽車離開北京。駕駛員面前是8000英里危險的路程。他們希望在大約兩月後到達巴黎。他們要途經中國的長城,還要跨過戈壁大沙漠、烏拉爾山脈和普魯士屬波蘭。這條路線上絕大部分道路充其量只能說原始之公路,而且司機們將不得不忍受刺骨的寒冷和灼人的炎熱。參賽的司機們已拒絕別人提供的防止居住在沿途的土匪襲擊的保護。

  1967年06月10日 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

1967年6月10日(農曆五月初三),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

1967年6月5日早晨7時45分,以色列出動了幾乎全部空軍,對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一切機場進行了閃電式的襲擊。空襲半小時後,以色列地面部隊也發動了進攻,阿拉伯國家也可是抵抗。至十日戰爭結束,阿拉伯國家失敗。這就是第三次中東戰爭,也稱“六.五戰爭”或“六天戰爭”。

1967年6月5日:這次閃電戰的主角是空軍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動了全部空軍,對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等阿拉伯國家發動了大規模的突然襲擊。這一天,以色列空軍幾乎傾巢而出,甚至連教練機也投入了戰鬥,對阿拉伯國家25個空軍基地進行了襲擊。在開戰後60個小時,以色列共擊毀阿拉伯國家飛機451架,其中埃及就損失飛機336架,敘利亞損失60架,約旦損失29架,伊拉克損失25架,黎巴嫩損失1架。埃及作戰飛機損失了95%,整個埃及空軍陷於癱瘓,而以色列只損失了26架飛機。

蘇聯策劃戰爭。美國曾計劃進攻以色列蘇聯利用散佈假情報等手段蓄意挑起了這場阿以之間的戰爭。而蘇聯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由於以色列在覈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突破。爲了對付這一威脅,蘇聯希望在戰爭中聯合埃及對以色列的迪莫納核設施進行轟炸,他們甚至還計劃在以色列沿海登陸。當時,蘇聯的核潛艇也駛近以色列海岸,以便在以色列準備使用核武時對其進行還擊。同樣,在戰爭前夕,美國曾制定一份祕密軍事計劃,如果以色列向東進入約旦河西岸或者向西攻佔西奈半島,美國將對以色列實施軍事打擊。但這份計劃最終以流產告終。而讓美蘇兩國鎩羽而歸的,是以色列軍隊的迅捷的速度。

歷史上的今天6月10日 西摩率八國聯軍向北京進發 第5張

第三次中東戰爭,堪稱戰爭史上的經典戰役。在這場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埃及的西奈半島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計6.5萬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從而確定了以色列在戰略上的優勢。但是,這場戰爭並未給以色列帶來所期盼的和平,其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至今仍在影響着今天的阿以局勢,使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同時遭受着衝突之痛。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雷蒙德·科恩在談及這場戰爭時稱,這場戰爭不過是1948年阿以衝突的延續。客觀上說,第三次中東戰爭是在50年代泛阿拉伯政治運動逐步取得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的。當時,埃及、約旦和敘利亞簽署了《共同防禦協定》,並且在戰前傳遞出了“要毀滅以色列國”的聲音。而以色列無論從兵力還是裝備數量上都無法與埃、約、敘三國相匹敵。在這種情況下,“爲生存而戰”的以色列在短短6天的戰爭中取得了全勝,並由此改變了其在中東地區國家中的地位,“一個猶太國家在中東地區的存在”成爲同地區其他各國不得不接受的現實。科恩教授的這一觀點,頗能代表不少以色列人的想法。

然而,事態發展表明,科恩所說的這個“現實”一直在遭遇不斷的挑戰。期間,除埃以、約以最終通過和平談判實現了雙邊關係的正常化外,巴勒斯坦難民問題、約旦河西岸問題、耶路撒冷地位問題以及戈蘭高地問題等,都由於各方複雜的利益關係以及牽涉到政治、宗教、民族等多方面的複雜因素而遺留下來,成爲後來中東地區巴以衝突、黎以衝突、敘以矛盾等問題久拖未決的障礙。

這其中主要是以色列戰後政策方面的問題。比如: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等地修建猶太人定居點,激化了以色列與當地巴勒斯坦人的矛盾;修建多個檢查站,阻礙了巴勒斯坦地區人員和商品的流通,造成巴經濟惡化和人道主義危機,引發巴民衆對以色列佔領的更多暴力反抗等等。曾批准設立某些定居點的以副總理佩雷斯如今也承認,在巴勒斯坦人口高度密集的希伯倫等地建立定居點“是個錯誤”。此外,地區極端勢力的擡頭也使有關問題的解決更加複雜化。巴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一直不肯接受中東問題有關四方提出的放棄暴力、承認以色列、接受巴以達成的和平協議三原則,這是以色列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

佩雷斯說:“第三次中東戰爭的勝利對以色列來說是難忘的,不幸的是,它並不是最後一次戰爭。”的確,在隨後的40年間,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黎巴嫩之間大大小小的衝突頻頻發生,直至今天還在延續。戰爭一方面奪走了成千上萬生命,一方面也在告誡人們,它並不能解決問題。

反思這場戰爭,以色列人應該從中得到啓示:戰爭不能帶來真正的和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