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逝世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逝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今天】在127年前的今天,1893年11月6日(農曆1893年9月28日),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逝世。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逝世

柴可夫斯基是俄國傑出的音樂家,他於1840年5月出生於俄國一個富有的家庭,父親是礦業專家,母親彈得一手好鋼琴,在他的心目中,媽媽等於音樂,音樂等於媽媽。童年的柴可夫斯基充滿幻想,喜好朗頌詩和作文,選的大都是聖經或愛國性題材。他5歲那年的一天,父親在家中放歌劇《唐璜》的唱片,他的情緒隨着音樂起伏,當聽到憂傷處時竟然放聲大哭。因此,家庭教師送了他一個外號“玻璃男孩”,以後家人總怕傷了他易碎的心。

柴可夫斯基在青年時代先後就讀於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和莫斯科音樂學院。他早期寫過一部民族味十足的歌劇,名叫《長宮》。公演的那天,他親自擔任指揮。但有趣的是,人們說演出之所以成功,是因爲樂隊根本沒有看他指揮,大家非常熟悉樂譜,不用指揮也行。

1871年,柴可夫斯基舉行了首次個人音樂會,邀請到各界名流出席,也包括作家屠格涅夫。屠格涅夫起初不想來,他一向討厭作曲家,認爲20年後誰也記不起這些人的作品。由於柴可夫斯基的好朋友著名音樂家魯賓斯坦的再三勸說,屠格涅夫纔來了,爲了擺架子,故意遲到了一會兒,所以沒有聽到絃樂四重奏《如歌的行板》那一段,但柴可夫斯基的其它作品,給他留下良好的印象。《如歌的行板》取材於民謠,旋律極優美,6年後,當托爾斯泰聽時,感動地流下了熱淚。19世紀是書信文學相當興盛的時代,柴可夫斯基是個習慣於寫信的人,一生寫了6000多封信。他的第一封信是8歲時寫的,最後一封是逝世前一個月寫的,僅給自己的弟弟就寫了1000多封信,無話不談,涉及自己的理想、興趣、煩惱、希望等等。

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的友誼,是音樂史上一段動人的故事。梅克夫人是一位有錢的寡婦,作爲柴可夫斯基的“音樂知音”,從1877年起每年給他提供6千盧布的資助,讓他專心從事創作。從此兩人書信往來13年之久。他們通過書信,抒發各自的情感,互爲精神支柱,他的《第四交響曲》就是獻給梅克夫人的。

柴可夫斯基一生創作了6部交響曲,9部歌劇和數部芭蕾舞曲等大量傳世之作,他的作品數量多,形式多樣,在西方音樂史上是罕見的。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至今仍享有極高的聲譽。他的古曲芭蕾舞曲《天鵝湖》、《胡桃夾子》等尤其膾炙人口,歷演不衰。

1893年,柴可夫斯基完成了他第六交響曲《悲愴交響曲》,這是一部自傳性的悲劇作品,也是他爲自己寫下的輓歌。在他第一次指揮演出該曲後的第8天,即1893年11月6日,柴可夫斯基與世長辭了。

爲了紀念這位俄國最偉大的音樂大師,世界各國經常舉辦一些紀念活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曾將1990年定爲“紀念柴可夫斯基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